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范雎說秦王

國策

【題解】

秦昭王時,國內(nèi)出現(xiàn)了以宣太后及其弟穰侯為主的貴族外戚集團。他們把持朝政,富逾王室,成為王朝的內(nèi)部隱患。昭王得到范雎的幫助,才逐步制服了這股勢力,使秦政權(quán)得到鞏固和加強。本文記述了范雎初見秦昭王時的辭令。

秦昭王在宮中秘密接見范雎,求教心切,但范雎并不回答他。直到范雎了解了昭王的態(tài)度后,才點出了宣太后和魏冉的問題,并對昭王的處境表示關(guān)切。他老練審慎,言辭懇切,態(tài)度明朗、堅決,深得昭王的信任。

范雎至[1],秦王庭迎范雎[2],敬執(zhí)賓主之禮。范雎辭讓。是日見范雎,見者無不變色易容者。秦王屏左右[3],宮中虛無人。秦王跪而進曰[4]:“先生何以幸教寡人?”范雎曰:“唯唯。”有間,秦王復(fù)請。范雎曰:“唯唯。”若是者三。秦王跽曰:“先生不幸教寡人乎?”

范雎謝曰:“非敢然也。臣聞:昔者,呂尚之遇文王也[5],身為漁父,而釣于渭陽之濱耳。若是者,交疏也。已[6],一說而立為太師,載與俱歸者,其言深也。故文王果收功于呂尚,卒擅天下,而身立為帝王。即使文王疏呂望而弗與深言,是周無天子之德,而文武無與成其王也。今臣,羈旅之臣也,交疏于王,而所愿陳者,皆匡君臣之事,處人骨肉之間[7]。愿以陳臣之陋忠,而未知王心也。所以王三問而不對者,是也。”

“臣非有所畏而不敢言也。知今日言之于前,而明日伏誅于后,然臣弗敢畏也。大王信行臣之言,死不足以為臣患,亡不足以為臣憂;漆身而為厲[8],被發(fā)而為狂[9],不足以為臣恥。五帝之圣而死[10],三王之仁而死[11],五霸之賢而死[12],烏獲之力而死[13],奔、育之勇而死[14]。死者,人之所必不免,處必然之勢;可以少有補于秦,此臣之所大愿也,臣何患乎?”

“伍子胥橐載而出昭關(guān)[15],夜行而晝伏,至于菱夫[16],無以糊其口,膝行蒲伏[17],乞食于吳市[18],卒興吳國,闔閭為霸[19]。使臣得進謀如伍子胥,加之以幽囚不復(fù)見,是臣說之行也,臣何憂乎?箕子、接輿[20],漆身而為厲,被發(fā)而為狂,無益于殷楚;使臣得同行于箕子、接輿,可以補所賢之主,是臣之大榮也,臣又何恥乎?”

“臣之所恐者,獨恐臣死之后,天下見臣盡忠而身蹶也[21],因以杜口裹足,莫敢向秦耳。足下上畏太后之嚴[22],下惑奸臣之態(tài),居深宮之中,不離保傅之手[23],終身暗惑,無與照奸。大者宗廟滅覆[24],小者身以孤危,此臣之所恐耳。若夫窮辱之事,死亡之患,臣弗敢畏也。臣死而秦治,賢于生也。”

秦王跪曰:“先生,是何言也!夫秦國僻遠,寡人愚不肖,先生乃幸至此,此天以寡人慁先生[25],而存先王之廟也。寡人得受命于先生,此天所以幸先王[26],而不棄其孤也。先王奈何而言若此?事無大小,上及太后,下至大臣,愿先生悉以教寡人,無疑寡人也。”范雎再拜,秦王亦再拜。

【注釋】

[1]范雎(jū):戰(zhàn)國時魏國人,字叔。游說秦昭王得到信用,后為國相,封于應(yīng)(今河南寶豐西南),稱應(yīng)侯。

[2]秦王:秦昭襄王嬴則,前306年至前251年在位,秦武王的異母弟,由養(yǎng)母羋(Mǐ)八子伙同她的異父弟魏冉擁立為王。封羋八子為宣太后,魏冉為穰(ránɡ)侯,封宣太后同父弟羋戎為華陽君。前266年廢宣太后,命魏冉、羋戎回到各自封地。

[3]屏(bǐnɡ):使退出。左右:指秦王身邊的人。

[4]跪:使雙膝著地。下文的“跽”(jì),長跪,雙膝著地,挺身直腰。

[5]呂尚:原是姜姓部落的后代,字子牙。封于呂,又稱呂尚。傳說他垂釣于渭水之濱,周文王和他一見如故,立為太師。太師為軍隊的統(tǒng)帥。后佐武王滅紂,封于齊,為齊國始祖。文王:周文王,周武王之父。商紂時為西伯,被囚于羑里(Yǒulǐ),釋放后蓄積力量,為建立周王朝奠定了基礎(chǔ)。

[6]已:已而,片刻之間。

[7]骨肉:比喻父母兄弟子女等親人。

[8]漆身:用漆涂身。厲:通“癩”(lài)。這里指人體因中漆毒而生腫癩。

[9]被:通“披”,散。

[10]五帝:一般指黃帝、顓頊(Zhuānxū)、帝嚳(Kù)、堯、舜。

[11]三王:夏商周三代的開國帝王。夏禹、商湯、周文王與武王。

[12]五霸:有不同說法,一般指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

[13]烏獲:秦武王的力士。

[14]奔、育:孟奔(也作“賁”)和夏育,都是衛(wèi)國的勇士。

[15]伍子胥:春秋時楚國人,名員。其父兄被楚平王殺死,他潛逃至吳,佐吳王闔閭伐楚復(fù)仇。橐(tuó):口袋。這里是動詞。昭關(guān):在今安徽倉山縣西北。

[16]菱夫:當是陵水,也稱溧水,在今江蘇溧陽一帶。“菱”是“陵”的借字。“夫”是“水”字之誤。

[17]蒲伏:同“匍匐”,爬行。

[18]吳市:約指今江蘇溧陽一帶。

[19]闔閭:春秋時吳國國君,任用伍子胥攻破楚國后,被越王勾踐打敗,重傷而死。

[20]箕子:名胥余,商紂王的叔父,官為太師,封于箕(在今山西太谷東)。紂王拒諫,他便披發(fā)佯狂為奴。接輿:春秋時楚國隱者。姓陸,名通。

[21]蹶(jué):跌倒。這里是死亡的意思。

[22]太后:宣太后羋八子。

[23]保傅:這里指左右近臣。

[24]宗廟:祭祀祖先的宮室。國君的宗廟的存廢,表示其統(tǒng)治權(quán)的延續(xù)或滅亡。

[25]慁(hùn):打擾。

[26]幸:寵幸。

【譯文】

范雎到了秦國,秦王在宮廷前迎接范雎,恭敬地行賓主之禮。范雎表示推辭謙讓。這一天看到范雎會見秦王這個場面的人,沒有不感到驚訝失色的。秦王讓身邊的人退出去,宮中沒有剩下別人。秦王跪著上前說:“先生用什么指教我呢?”范雎說:“啊,啊。”過了一會,秦王再向他請教。范雎說:“啊,啊。”像這樣反復(fù)多次。秦王挺直上身跪著說:“先生不愿意指教我嗎?”

范雎謝罪說:“不敢這樣做啊。我聽說:以前呂尚遇到文王的時候,他不過是個漁父,在渭水北岸釣魚罷了。像這種情況,說明他們的交情是很淺的。但頃刻之間一經(jīng)交談,文王就任命他為太師,和他一起坐車回去,這是他們談得很深的緣故。所以文王果然依靠呂尚取得成功,終于占有了天下,而且文王自己成為帝王。假使當初文王疏遠了呂尚,不和他深談,這就是周室沒有稱天子的德行,而文王武王要完成統(tǒng)一天下的事業(yè)也就沒有幫助他們的人了。如今,我是個旅居異鄉(xiāng)的人,和大王的交情很淺,可是,我希望陳述的都是糾正君臣關(guān)系的大事,而這些事又屬于親屬骨肉之間的關(guān)系。我愿意向您陳述自己的淺見,以表示我的忠誠,可是我還不了解大王的心思。大王再三催問而我沒作回答的原因,就是這樣。”

“我不是有所畏懼而不敢講話。我明知今天把話說出來,明天就可能受到殺戮,可是我并不害怕。只要大王真正肯聽信并且實行我的主張,死亡并不成為我的禍患,逃亡在外邊不能成為我的憂慮;用漆涂身,變成癩子,披頭散發(fā),變成狂人,也說不上是我的恥辱。五帝那樣圣明的人也要死,三王那樣仁愛的人也要死,五霸那樣賢能的人也要死,烏獲那樣有力氣的人也要死,孟奔和夏育那樣勇敢的人還是要死。死亡,是人必不能避免的事情,這是必然的趨勢;能夠?qū)η貒杂醒a益,這就是我的最大的愿望,我又有什么可憂慮的呢?”

“伍子胥藏在口袋里,用車子運出昭關(guān),夜里趕路,白天躲藏,走到溧水,沒有什么東西可以糊口,只好爬行著,在吳國市鎮(zhèn)上討飯,但他終于使吳國復(fù)興,吳王闔閭成為霸主。倘使我能夠像伍子胥那樣進獻計謀,即使被幽禁起來,不能再見到大王,只要我的主張能以實行,我還憂慮什么呢?箕子和接輿用漆涂身,變成癩子,披頭散發(fā),變成狂人,對于殷朝和楚國毫無益處;倘使我能和箕子、接輿有同樣的行為,可以有利于自己欽佩的君主,這就是我的莫大榮幸,我還有什么可恥辱的呢?”

“我所擔(dān)心的,只是怕我死了以后,天下人見我因盡忠而身亡,因而閉口不言,裹足不前,沒有哪一個再肯來秦國罷了。大王對上畏懼太后的威嚴,對下被奸臣的媚態(tài)所迷惑,身居深宮之中,離不開左右保傅的包圍,一生糊涂迷惑,沒有人協(xié)助察明奸邪的人。這樣下去,大則使宗廟毀滅,小則使自己處于孤立危險的境地,這才是我所擔(dān)心的。至于窮困和恥辱的事情,死亡和逃亡的禍患,我是不會畏懼的。我死了,可是秦國強盛起來了,這比我活在世上還要好呢。”

秦王跪著說:“先生,這是什么話!秦國處在偏僻荒遠的地方,寡人又愚昧無能,先生今天幸臨此地,這是上天為了寡人才打擾先生,而保存先王的宗廟。寡人能夠受先生的教誨,這也是上天降福先王,并且不肯拋棄他的子孫后代的緣故。先生為什么說這樣的話呢?從此以后,朝廷里的事情不論大小,上到太后,下到大臣,希望先生無保留地指教寡人,對寡人不要懷疑。”范雎拜謝兩次,秦王也回拜兩次。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司法| 广德县| 霸州市| 自治县| 北辰区| 交城县| 雅安市| 阳东县| 鲁山县| 喀喇沁旗| 板桥市| 子长县| 桑植县| 南皮县| 梁山县| 铁岭市| 察隅县| 巨野县| 嘉峪关市| 东海县| 吐鲁番市| 龙南县| 八宿县| 阳城县| 思茅市| 石景山区| 洛宁县| 区。| 怀远县| 新宾| 辽阳市| 奉新县| 广东省| 盐源县| 灵武市| 澄城县| 横峰县| 广昌县| 出国| 石林| 革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