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六章 倫理困境:法理與人情

一 季友毒殺叔牙的法理與人情

人們常說法不容情,似乎法律和人情注定是截然對立的,這固然體現了現代人對法治理想的向往;但儒家的立場稍有不同,因為儒家總是力圖調和法理與人情之間的矛盾關系、前面講到“鄭伯克段于鄢”,關于如何正確處理兄弟鬩墻的問題,《穀梁傳》提出緩追逸賊的主張,認為只有這樣才符合親親之道、也就是說,不要急著討伐叛亂的弟弟,給他留一點逃跑的時間,才是照顧到了兄弟之情、不過,《穀梁傳》并未深入展開,《公羊傳》則有更具體的案例分析。

《公羊傳》闡述親親之道所依托的歷史事件發生在魯莊公晚年,文姜共生了四個兒子,即魯莊公、慶父、叔牙和季友,文姜大概一門心思撲在與哥哥齊襄公私通這件事上,對魯莊公的婚事一直沒有重視,結果魯莊公私自與一個叫孟任的女孩子在一起了,并且許諾將來以她為夫人、從她的姓名來看,她是任家的大女兒,但畢竟身份低微,要想成為國君夫人可謂困難重重,因為古人講究門當戶對,而且聯姻是鞏固政治實力最有效的方法,魯國并非大國,不會輕易放棄這樣的機會、歷史地來看,魯國與齊國是傳統的婚姻之邦,許多魯國國君的夫人來自齊國,魯莊公最終也迎娶了齊國哀姜、不過,哀姜并不受寵,與魯莊公的關系也不融洽,于是出現了非常難堪的一幕,那就是哀姜與魯莊公的兩個弟弟慶父和叔牙私通、面對這樣的局勢,魯莊公晚年對自己與孟任所生的兒子公子般是否能順利繼位并保住權力,心里是沒底的。

正因如此,魯莊公把最小的弟弟季友找來,試探性地問他,將來自己死后,誰能繼承國君之位呢?季友很干脆地回答,有公子般在啊、這下魯莊公的心里才踏實了一些,并緩緩道出原委,原來剛才已就這個問題問過叔牙,他說魯國歷史上既有父死子繼,也有兄終弟及,慶父特別有才能、這簡直不是暗示,而是明目張膽地威脅了、季友當即表示,叔牙怎敢如此?隨后派人通知他,你要是立刻服毒自盡的話,你的后人將會在魯國傳承下去,否則你懂的、就這樣,季友毒死了三哥叔牙,魯莊公去世后,公子般順利地繼位了。

有人會說,叔牙只是言辭不遜而已,并未采取任何具體行動,季友據此殺了他,于情于理合適嗎?是否有過度執法的嫌疑呢?《公羊傳》不僅完全贊成季友的舉動,而且提出了相應的理論為之辯護,那就是“君親無將,將而誅之”,意思是對國君和父母不應起絲毫的壞念頭,否則就是罪過,理當被殺、一般而言,法律推定罪責,雖然考察動機,但主要依據行為及其影響、若是連想一想都不許,等于認定思維活動也會犯罪,這是極為嚴酷的標準,與儒家追求自由的一貫立場并不相符、不過,進一步深究可知,《公羊傳》所言并非著眼于法律層面,而是道德層面、換句話說,人性通常是善惡并存,只是不同的情境激發出不同的能量而已,對個人的修身立德而言,在善與惡的較量中,應當盡力去除惡念而弘揚善念,這就要求從源頭做起,正本清源,使惡念無從落地生根,而不是非得等到有了之后才想辦法將其清除、當然,就法律層面而言,思維活動并不構成犯罪,只有行為才算數、如果叔牙光是獨自想想也就罷了,嚴格來說,他仍算得上有行動,例如他與魯莊公的對話,等于是公然向魯莊公挑戰、而且,《公羊傳》記載叔牙“弒械成”,即弒君的準備工作已然完成、這樣看來,他既有犯罪動機,也有犯罪行為了。

從表面上看,季友似乎很不近人情,但儒家將其視為賢人而極力褒揚,意在告誡人們,時刻都不能放松對自己內心惡念的警惕,因為往往念頭在先,行動便會緊隨其后,所以要從源頭上遏止、而且,《公羊傳》還自問自答,既然叔牙有罪,為何季友不是明正典刑,而是讓他喝毒藥而死呢?答案是為了照顧兄弟之情,因為喝毒藥而死,感覺好像他是得病而死一樣,畢竟季友要殺的是自己的親哥哥,雖然他不得不這樣做,但內心其實傷痛無比,所以不忍心施以國法,而是采用這種特殊的方式,這正是親親之道的體現。

主站蜘蛛池模板: 嘉荫县| 隆尧县| 高雄市| 吕梁市| 凤山县| 曲沃县| 宁阳县| 平南县| 延庆县| 西青区| 偏关县| 包头市| 尚志市| 芮城县| 黔西| 新晃| 兴宁市| 天等县| 安乡县| 乳山市| 安国市| 阳东县| 上虞市| 铁岭县| 花莲县| 聂拉木县| 琼中| 苍溪县| 内乡县| 原平市| 钦州市| 西华县| 芒康县| 奉节县| 铁岭市| 郁南县| 墨江| 三门县| 合阳县| 繁昌县| 南丹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