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國憲制:歷史中國的制度構成
- 蘇力
- 2853字
- 2019-08-09 18:57:57
問題或麻煩
父子和兄弟關系,一縱一橫,以“齊家”為名,在村落組織構成中作用無可替代。但這兩種關系分享了致命缺陷:無法自我再生產,因此不可能自我持續。這兩種關系的再生產都必須依賴,完全依賴,男女之間的關系。換言之,盡管傳統農村的構成和治理一直不依賴男女關系,有些儒家經典甚至全力貶斥女性——“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盡可能將之邊緣化[255],但村落的發生、延續和演變,以及本章集中關注的村落的構成穩定,則完全取決于男女關系。
是男女關系,而不只是夫妻關系。固然所有夫妻關系都源自男女,男女關系卻遠不止夫妻;更重要的是,男女間的關系實在太復雜多變了!父子兄弟關系幾乎全是生物給定的——偶爾的抱養(收養本家兄弟的男孩)也會有血緣關系。毫無血緣關系的收養在農耕村落間很難發生,因此罕有所聞;盡管在古希臘屢有傳說。男女關系中有生物給定的,如兄妹或姐弟,如母子或父女。但那些惹出大麻煩甚至風險重大的更多是(例外也有,如俄狄浦斯王弒父娶母)那些沒有,或僅有極稀薄血緣聯系的男女關系。這類男女,僅從生物學上看,通常更適宜經婚姻結為夫妻,更可能繁衍健壯的后代。但這類男女關系的積極社會功能不限于此,“合兩姓之好”是農耕時代超越村落構建更大地域的社群的重要手段。這一功能因此會被人充分利用,有意無意,用來化解或緩和各種社會沖突,如家族或宗族甚或村落間的世仇。典型如莎士比亞的《羅密歐與朱麗葉》,甚至如歷史中國民族間通過“和親”來弱化沖突,甚至作為建立政治同盟的長期國策。[256]但僅就本章討論的農村社區的構成和治理而言,最重要的是,只有通過男女關系才可能不斷創造農村組織構成的經(父子關系)與緯(兄弟關系)。
男女關系因此是人類各種自然關系中最具創造性的關系。但沒人許諾,也沒人能保證,創造就一定是改善、發展或進步。真實世界中的創造從來都只是永久、全面、徹底改變原有的格局!換種說法,創造就是顛覆。創造性越大,顛覆性越強。一種變化究竟是創造還是顛覆,沒有標準定義,完全取決于卷入其中的評判者的立場和視角,取決于他/她們的相關利益盤算和得失。但絕大多數人趨于保守,即除非可期待的利益足夠大且足夠確定外,人們通常希望保持既得利益。有鑒于此,越具創造性的男女關系,對涉足其中的至少一方甚或雙方風險就越大;這類風險還會外溢,牽連其他人,甚至成為社會的災難。人世間許多男女的情愛何止是動人?那可真的會“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甚至知道會傾城與傾國,也還有多少人義無反顧,就因為“佳人難再得”![257]而且這還普世,中外都不少“沖冠一怒為紅顏”的故事。[258]
甚至,即便成了夫妻,而且雙方都強烈希望“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從一而終”,這種關系也不因意愿而錨定。離婚或外遇通常都不因他/她當初沒打定主意或看錯人了。由于生物進化的必要和必然,從生物學上看,人——男子尤為顯著——的天性趨于多性伴侶或多元性感的(poly—erotic)。在夫妻之外,無論男女,尤其是現代社會,都可能有紅顏或藍顏知己,盡管這不必定等于甚或導向行為出軌,也盡管女性通常比男性對異性更挑剔。[259]人的這種自然傾向意味著,即便是夫妻,也仍可能成為陌路人,只是制度上的夫妻,同床異夢甚至不同床也異夢。“和你一起慢慢變老”,真的并非人世間最浪漫的事,那只是戀愛中的人“能想到的最浪漫的事”[260];這首歌詞的作者無意中透露了人類的無奈。更何況,“浪漫”的含義之一就是不現實,甚或不靠譜!
真不是有意貶低愛情和婚姻。只因必須看清這一點,才能從社會角度理解男女關系的復雜、重大、緊要和關鍵,特別是為什么需要制度的管控;才可能從一開始就洞悉,即便建立了相關制度,也不可能徹底補救的那些致命局限。換言之,別指望什么一勞永逸或長治久安,或格林童話中屢見不鮮的“從此過著幸福的生活”。就本章而言,不僅要充分理解男女關系對于村落發生和延續的意義,更要理解潛藏其中的對村落結構秩序的重大威脅。
因為,首先,既然是本能,又總伴隨著強烈情感,這種關系就很難,有時甚至就是拒絕,接受理性的教誨和制度規訓??鬃訛槭裁丛凇墩撜Z》中兩次強調“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261]再想想那些毒誓:“我欲與君相知……/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sup>[262]其次,風險一旦發生,其波及的范圍和程度,無人可以預料,因此也就無法預防,無法有效止損。許多不知情的人,全然無辜的人,包括當事人的至親,都可能玉石俱焚。私奔路上,美狄亞曾毫不手軟地殺死了自己的弟弟,將之切成碎塊,一路灑落,以遲滯父親的追趕。但也是這個美狄亞,為懲罰丈夫伊阿宋的負心,又毫不手軟地毒死了自己的兩個稚子。[263]當然,現實生活中的男女關系通常不會如此激烈,不敢驚天動地。制度也主要用來回應常規。只是,制度常常也必須準備好防范那些冷不丁從哪冒出來的極端和另類。
因此,男女關系與父子兄弟關系對于村落的構成和秩序都很重要,但它們各自的社會功能和意義其實很不同。在村落中,父子兄弟關系是穩定建構的,男女關系則是創造的/高度風險的,需要防范的。由此而來,應對男女關系的最基本原則是“男女有別”。[264]
這一原則首先會促成穩定的婚姻家庭關系,因此是建設性的。如果沒有嚴格的男女有別,就可能更多“發乎情”而非“止乎禮”的性愛。沒有現代避孕手段,僅僅發乎情的性愛帶來的生育很難令男子確信親子關系?!昂⒆邮亲约旱暮谩保蝗魺o法確信是自己的孩子,親子關系無法建立,男子即便有能力也很難慈愛地撫養一個與自己血緣關系可疑的孩子。父子關系不確定,夫妻關系就很難穩定。在主要靠體力獲得食物的農耕時代,可以說,男子通過向女子穩定提供生活必需品和安全,來換取女子繁殖和養育他們的共同后代;這是雙方長期——通常終身——的合作。如果女性不能令男子確信孩子是他的,男子就不會長期穩定為該女子提供生活必需品和安全。這種情況,在農耕時代,對女性和孩子都會非常不利。正是看到了“性產權”中的利害關系,也針對古代眾所周知的社會現實[265],《禮記》把男女有別的功能和后果說得非常明白:“男女有別,然后父子親;父子親,然后義生。”[266]“男女有別”因此是保持家庭穩定的根本,事實上是“齊家”的起點。
“男女有別”的實踐重點卻是防范男女間的亂倫風險。這里的亂倫,指的是從社會后果看應當避免發生的兩性間的關系??纱笾路譃閮深?。一是生物性亂倫,即血緣上近親男女間的性愛,因為這可能生育出不健康的后代。二是社會政治組織層面的“亂倫”,即社會出于秩序考量不允許的性愛。因為性愛不但會改變男女雙方的關系,連帶著還可能部分改變甚至全面改變他們嵌入的農耕村落的關系網絡。在人際關系緊密的農耕村落中,盡管嚴加防范,無論從理論邏輯上看還是經驗研究都表明,這兩類亂倫都容易發生。[267]一旦發生,受害人不限于行為人,往往會牽連許多不知情者和無辜者,會破壞甚至摧毀以父子兄弟為縱橫架構的村落組織秩序,導致秩序紊亂甚至崩潰,成為全村的災難。換言之,最后會由整個村落來埋單。
本章集中分析討論農耕中國村落為防范男女關系中的風險而形成的一些根本制度和原則,其發生的根據、功能以及實踐的邏輯和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