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讀古人書之《韓非子》
- 邵永海
- 1535字
- 2019-08-09 18:52:21
2.瘋狂的石頭
原文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1]奉而獻之厲王。[2]厲王使玉人相之。[3]玉人曰:“石也。”王以和為誑,[4]而刖其左足。[5]及厲王薨,[6]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獻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為誑,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盡而繼之以血。[7]王聞之,使人問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8]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寶玉而題之以石,[9]貞士而名之以誑,[10]此吾所以悲也。”[11]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寶焉,[12]遂命曰“和氏之璧。”[13](《韓非子·和氏》)
注釋
譯文
解說
這塊傳奇的和氏璧后來又經歷過許多故事,但說到驚心動魄,還是以這塊寶玉血淋淋的問世過程為最。和氏三次獻寶,兩次被砍腳;面對厲王和武王的暴虐,他毫不退縮。文王得到消息,派人去問,只是出于好奇;而他回答楚文王使者的話,真正得“哀而不怨”之精髓。最終楚文王給他平反了,他也因他的和氏璧和玩命獻寶的事跡而揚名后世了,然后呢?沒有然后。
和氏執著地獻寶,是想借寶玉得到君王的賞識嗎?或者想從而得到機會躋身上層?或者天生的奴性使他認定此寶只配讓君王享用?我們不去分析他深層的心理。或許他只有一個執念:這明明是寶玉,為什么被當成石頭?!他對個人慘痛的遭遇毫不掛懷,沒有委屈,沒有怨恨,只傷心他的寶不被敬愛的王承認。這樣的臣民真是達到了令人瞠目結舌的境界,難怪韓非要給予極高的評價。
韓非更關心這則故事表達出的忠貞之臣獻寶的勇氣和決心,他說世上有許多跟和氏一樣的人物,希望將自己的智慧才華和學問謀略奉獻給君主,但是“論寶”即識別評定“寶”太困難了,所以這些人的命運大多類似于和氏,甚至比和氏更悲慘,因為比起人的智慧謀略,珠寶美玉是君主更迫切想得到的東西,而璞玉無論優劣對君主來說并沒有任何妨害,可法術之士努力推行的治國理念和措施,一定會讓權貴們自私邪惡的行為受到限制,從而對整體的政治格局和現行秩序造成沖擊。和氏付出了兩只腳的代價才終于獻出了他的寶,法術之士的結局也就可想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