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塞伊瑪-圖爾賓諾文化與史前絲綢之路
近代歷史科學的興起,尤其是考古學的傳入,徹底顛覆了中國傳統史學“三皇五帝”創造歷史的神話傳說??脊虐l現表明,中國文明有獨立的起源,而中國文明的發展卻是一個不斷吸收外來優秀文化的歷史過程。其中的一個重要實例,就是中國青銅文化的來源。
世界冶金術起源地目前尚難確定,早在公元前6000多年,巴爾干到安納托利亞一帶已開始冶金實踐,不同比例的砷青銅、錫青銅、鉛青銅或鉛錫青銅相繼出現。公元前3500年左右,西亞步入青銅時代鼎盛期,主要青銅冶鑄技術業已發明,并對周圍世界產生了重大影響。[1]青銅時代的早期制品基本上不是銅基合金,直至中期,才發展到冶金學意義上的青銅時代。除了少數例外,純銅或砷銅在此階段不復使用。在青銅時代早期,金屬制品要經過熱鍛和冷鍛才能最后定型;而青銅時代晚期,大多數金屬制品都用雙范鑄造,無需冷鍛成型,即便冷鍛也只占很小的比例。[2]中國青銅文化沒有經歷原始紅銅鍛造階段,一開始便采用先進的青銅鑄造技術。因此,許多研究者相信,中國青銅文化是在西方文化影響下產生的。[3]由于缺乏確鑿證據,另一些研究者則主張中國冶金術是本土獨立產生的。[4]例如中國著名冶金史專家、復旦大學楊寬教授就認為:“那種以為冶金技術來自一個‘母國’的說法,完全是不科學的臆說。很顯然,凡是一個地方具備了發明某種冶金技術的地理條件和歷史條件時,就完全可能創造出某種冶金技術?!?span id="2njf8rb" class="math-super">[5]
2013年,在北京大學中國考古學研究中心的資助下,我們開啟了歐亞草原考古課題研究,重點考察史前絲綢之路。這項研究首先得到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文物局的大力支持,我們考察了昌吉兩市五縣古代遺址和博物館館藏文物,從中甄別出一批塞伊瑪-圖爾賓諾文化遺存。其后,我們赴山西太原調查當地發現的一件塞伊瑪-圖爾賓諾式倒鉤銅矛,又在山西博物院新發現一件以前不知道的倒鉤銅矛。據我們研究,太原倒鉤銅矛當為中國境內目前所知最早的銅器之一,從器形和金屬成分看,其年代甚至早于夏文化(二里頭文化)。為此,我們撰寫《歐亞草原文化與史前絲綢之路》一文,公布了這項研究成果,并首次提出中國早期青銅文化源于歐亞草原文化。[6]此后,我們又收到陜西省考古研究院張天恩博士寄來的陜西歷史博物館藏塞伊瑪-圖爾賓諾式倒鉤銅矛的彩色照片,并在河南南陽市博物館發現三件以前不知道的塞伊瑪-圖爾賓諾式倒鉤銅矛?,F將這項研究的最新進展介紹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