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前言

自上古的言語教育出現開始,語文教育便已存在,人們對語文教育的思考與探索也未停止過。當今的語文教育改革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的,自1902年清末現代學科“語文”獨立設科至今,語文學科教育的現代化道路發展已百余年,但語文教育的科學化發展仍未盡如人意;由此,我們更應回顧發展道路,梳理歷史經驗,理性審視現狀,以更好地探索未來之路。

在漫長的中國歷史的發展過程中,語文學科盡管談不上單獨的發展,但“漢語文”作為母語,是核心表達載體,因此可以說中國教育的發展其實也是語文教育的發展。相比“學科”的發展,教育思想的發展歷史則更久遠。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各階段的教育制度與現象,眾多的學者、教育家的關注,逐步形成了一定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反過來又影響著教育行為與研究的發展,因此,研究語文教育思想是極為重要的。梳理各階段的語文教育思想,探究其繼承、發展與創新,既是研究語文教育史的重要內容,也為審視中國語文教育發展提供了新的視野。

要研究中國語文教育思想的發展,應該明確以下幾點。

首先,語文教育發展與中國教育發展是密不可分的。

這里講的“語文”,準確而言是“漢語文”。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經過了不同朝代、不同民族文化的交融與發展,但“漢語文”作為中華民族的共同語,仍是語言文化發展的主體。也正因為如此,中國的教育發展與語文教育的發展是密不可分的。在現代語文學科出現之前,傳統語文教育雖然并不獨立,一直是文、史、哲緊密結合,傳統語文教育也因此一直圍繞著“道”來發展,但作為語文教育核心內容的識字寫字、閱讀寫作,始終是中國傳統教育中的重要內容,語文呈現出綜合性與豐富性的特點。因此,研究中國語文教育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必然與中國教育發展是交錯重合的。

研究中國教育史的發展,大體是根據中國歷史的發展來劃分時期的,但是語文教育的發展又有所不同,可以語文學科獨立為界,分為古代語文教育和現代語文教育兩個大的階段。古代語文教育發展與中國教育發展在很多方面都是重合的,而現代語文教育則相對獨立發展了。語文教育思想的發展必定是依托教育制度的沿革變化的,因此,在研究中國語文教育思想發展史的時候,必然要以歷史為基礎,研究教育思想產生與變化的原因。

其次,語文教育思想發展與語文學科發展是不一致的。

正如“教育思想史與教育學科史,不是兩個‘等價’的概念”[1],語文學科與語文教育思想是有區別的。現代意義的“語文”學科的獨立不過一百多年,但與中國教育同步發展的語文教育思想的發展歷程卻可以上溯到兩千多年前。

現代語文學科的發展通常是指1902年《欽定學堂章程》以來的“語文”學科獨立后的變化歷程。對于語文學科發展的研究,更多的是以西方對于學科設定的角度來考察的。學科逐步建立了“課程、教材、教法”三大板塊內容,學科發展也圍繞著對這些內容的改革與研究進行。對于中國語文教育發展的歷史而言,現代語文學科的發展最為迅猛的當屬20世紀20—40年代,特別是在語文教材編寫、教學方法變革以及語文教學理論的探索等方面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其影響一直延續到今天。

中國語文教育思想的發展更源遠流長。按照《現代漢語規范詞典》(2014年第3版)的解釋,“思想”,是“客觀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識中經過思維活動產生的結果,屬于理性認識”。語文教育思想是人們對語文教育現狀及問題的分析思考的結果,其具體內容必定會受到社會發展與人們對教育的認識的影響。可以說,有語文教育的存在,就有各種教育現象的存在,而當出現了問題需要解決,語文教育思想便開始產生;語文教育思想的產生與發展,又必然影響著語文教育的發展。因此,了解和考察各階段的語文教育思想,分析這些思想產生的背景與原因,能更好地認識和理解當時的語文教育;探究各種語文教育思想之間的關聯與差異,對語文教育的傳承與發展也必定有更清楚的認識。

最后,影響語文教育思想發展的因素是多元的,研究要有所側重。

研究語文教育思想史,既要了解其中的變化,更要探求變化的原因。教育思想的變革與發展的因素是復雜的,其中社會發展、政治背景以及由此變化的教育制度是重要因素,這與語文教育的發展是一致的;而傳統中國語文教育承載了“道”的培養任務,又兼具了更多語言文字教育以外的功能,這使語文教育思想與道德教育思想緊密結合,綜合呈現在各階段的教育家、思想家的教育言論中。我們梳理中國語文教育思想發展的同時,不能離開當時的社會背景、教育制度與文化,也不可能把語文與歷史、哲學簡單割裂。中國教育發展歷史時間長,內容豐富,因素多樣,為了避免過于龐雜,也為了更好地幫助大家審視語文教育思想發展的前后聯系與變化,我們著重選取對語文教育思想的發展與變化相關性較大的社會因素、教育制度等歷史內容。這也符合近代著名的教育學家舒新城所指出的“思想史最簡單的定義是對于某種思想的進程為連貫的記述”[2]

基于以上認識,本書在編寫時,側重于在梳理中國語文教育思想發展脈絡的基礎上,呈現語文教育思想的史料,以探求中國語文教育思想的繼承、發展與創新。

已有的語文教育發展研究,多側重于時期的劃分、發展過程的梳理,當然,這是研究歷史的重要方法。但在漫長的語文教育歷史發展過程中,古代教育家們對于教育、語文范疇的評說,是最原始、最直接的思考與總結;對于這些言論,后人會因時代、社會的不同,對語文學科與科學發展認識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理解;要真正地研究這些教育思想,莫過于把這些言論呈現出來,由學習者、研究者自己探究,從而理解、建構對語文教育思想發展的認識,這是一種新的方式,也是本書所作的探索。

歷史是用于借鑒的,學習語文教育思想的發展史,為的是更好地吸收前人的經驗,用朱紹禹先生的話來說,是“通過對變化歷程的了解,認清現狀和把握未來趨勢”。中國語文教育思想的歷史是一座寶庫,我們走進去,才能真正地理解和珍惜。本書對各思想家言論的陳述有助于學習者暫時離開背景,獨立地思考,個性化地理解歷史的發展。

林暉 周小蓬

2016年9月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乃东县| 平原县| 浦城县| 本溪市| 商城县| 陈巴尔虎旗| 开鲁县| 瑞昌市| 红安县| 宜州市| 邓州市| 余江县| 新河县| 松桃| 德钦县| 清徐县| 延津县| 漳平市| 屏山县| 南安市| 定西市| 绍兴县| 自治县| 宝丰县| 贡觉县| 云林县| 霍城县| 图木舒克市| 昌平区| 无锡市| 义乌市| 保德县| 荃湾区| 松潘县| 莱芜市| 瑞昌市| 延川县| 仁怀市| 莱西市| 加查县| 通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