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凡眼里,和一宣是一個“至高無上,無所不能”的存在,她對他的欽佩,喜歡都在她的眼睛里,動作上,話語上。
和一宣是“作家”,歌唱得不錯,公司的大大小小的事情也都由他處理,三千多個客戶幾乎都是他一個一個跑來的;他還會蓋房子,家里的廚房和東屋就是和一宣自己動手蓋起來的;他炒的菜也很好吃……這樣的一個人自然是無可挑剔的了!
相愛的時光是那么的美好,你的眼里只有我,我的眼里全是你,情深意濃,愛得真真切切。
和一宣心里的冰已經融化,盡管在隱蔽的角落里還有一絲傷痛,但這個傷痛他以為不會妨礙他和李凡的感情。
和一宣把時間安排的“井井有條”:早上吃完早餐就等著李凡,她來了之后倆人一起去拜訪客戶,一邊談著和一宣的業務,一邊開展李凡的業務,一舉兩得。中午,倆人在路邊找個小餐館點上兩個菜簡單的吃一口,休息一會,等下午人家上班了再去拜訪客戶。
夏日的陽光是炙熱的,和一宣騎著電動車帶著李凡,李凡在后座上曬的“冒油”,和一宣心疼的要命,想給她買頂帽子,李凡不喜歡戴,于是和一宣盡量的快騎,希望能盡早的到達目的地。
客戶分很多類型,有人非常好說話,你只要稍微給他解釋一下,他就能明白怎么回事,他就會高興地說:“行,沒問題!”;有人非常難“伺候”,任你如何巧舌如簧,他自巋然不動;也有人屬于優柔寡斷類型的,你說了他覺得挺好,可是旁邊的人一說一句消極的話,他立刻覺得那人說的也對,于是左右搖擺,不知如何是好了。
和一宣的“談判能力”還是有一點的,他大概算不上是銷售中的高手,他的銷售觀點全部來自于他的實戰,沒有經過專業的培訓,所以他在理論上大概是上不了“頂端的臺面”的,盡管他的“理論”好像也很有道理。
他們兩個人在外面跑一天,又熱又曬又渴,如果能拿下五個客戶,倆人就覺得一天的辛苦也值了,如果少于這個數他倆就互相鼓勁,下午收工的時間就拖后,有好幾次到了晚上的九點鐘了,他倆還奔波在路上。
“老婆,今天你受苦了!”和一宣看著李凡心疼她說。
“沒事……不受苦哪里來的甜?”
“老婆……”和一宣有些哽咽了,章桓趕緊抱住了他:“別呀,這算啥呀?咱倆不是說好了么?要一起努力的!”
和一宣緊緊抱著李凡,眼睛濕了。
天畢竟太熱了。和一宣盡可能的讓李凡在辦公室里等著他,他一個人出去跑客戶。有時候李凡的店里會有顧客,這個時候和一宣就盡量的早出門,爭取多拜訪客戶。
做銷售的都知道,熟人的圈子是極小的。如果光靠著熟人來做生意,這個生意是不容易做大的。熟人只是一個開始,更大的市場來自于陌生的人群。很多人認為陌生市場很難做,和一宣在剛開始的時候也是這樣的想法,甚至在最初的時候他徘徊于人家的門前久久不敢敲門,直到有別人過來問他,他才極不自然地跟著人家走進去,一進門十幾雙眼睛盯著他,他瞬間懵圈了。
“小伙子,你找誰?”一個中年人問和一宣,和一宣不敢抬頭,也不敢說話,空氣中全是尷尬。
“你這業務做的可不咋地呀……”中年人笑笑說道,他拿起一份報紙,翹起二郎腿把頭轉過去了。
和一宣更不知道說啥了。
“你叫什么名字?”一個戴眼鏡的男子問他,和一宣終于抬起頭來。
“我叫和一宣……”
“哦……咱倆是一家子的,我也姓和……”
“哦……”
“你到我這邊來吧……”
“好的!”
和一宣艱難地談完了這個“單子”,他在談的過程中說了什么,人家問了什么他都不記得了,他只記得自己滿頭大汗,腦子一直是懵懵的。
這毫無疑問是一次失敗的銷售經歷,和一宣認為自己不適合做銷售的工作,于是他選擇了在車間依靠技術來獲得收入。他跟著他的同學去了青島,進入了一家服裝廠。服裝廠的工人大部分是女生,男生干的活主要是裁切,劈腰和修理機器。和一宣被分到了裁切部,他的同學則分到了劈腰的崗位。
裁切部的領導是老板的大哥。他是一個五十多歲的小老頭,平時話不多,臉上總是掛著笑容,看起來很和藹。但是老員工卻在私底下說他是“笑面狼”,看起來挺好,其實內心黑的很,據說你只要不按他說的做他就會在背地里整你,整完了你你還覺得他是“恩人”!那個時候的和一宣二十出頭,正是“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年齡,想整我,沒門!和一宣經常跟他作對,老頭說東他說西,似乎強勢的很。同事們在下班后請和一宣吃飯,“高度肯定”了他的“不畏強權”的“英雄主義精神”,并鼓勵他繼續努力,將“斗爭”進行到底!幾杯啤酒下肚,和一宣搞不清楚自己到底是誰了,他使勁的拍著胸脯,“豪情萬丈”:“你們放心!我不把那個老頭氣瘋絕不罷手!”眾同事紛紛向他敬酒,一再表達對他的“敬仰之情”。
受到鼓舞的和一宣更加“威風”了,凡是老頭贊成的他一概反對,凡是老頭安排的他一概拒絕,從此以后老頭不再理他,任由他“自由發揮”,和一宣取得了“勝利”,同事們又宴請了他,他在“宴會”上大談特談,似乎真的是“英雄”的很。
“英雄”的日子似乎很爽,但可惜“好景不長”,“得罪”了老板大哥的和一宣忽然被調離了裁切部,去了他同學所在的劈腰的崗位。
“你說這個和一宣,怎么這么不懂事呢?我本來是想培養他去銷售部的,可是他讓我太失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