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一更雞鳴
- 秦月照人人變妖
- 小眾禿筆
- 2419字
- 2019-08-13 21:44:25
莫塞要離開劉季家時,對娥姁道:“劉亭長嗜酒,那是沛縣出了名的人,誰個不知。嫂子嫁他之前恐怕已有耳聞,人說一醉解千愁。”
“劉季亭長做亭長多年,在仕途上,沒有一點長進,換著是誰,他也厭煩了這餓不死富不了的職位,如是雞肋一般。”
“更何況劉亭長這人胸懷大志,怎能不苦悶?之所以經常喝酒麻痹自己,混日子等待機會,嫂子不必過多憂慮。”
又說,“嫂子和劉亭長乃是人中之龍鳳,不要辜負了自己的命運啊!打碎的碗和鍋,豈收拾停當了。”
“待他回來,好好將事情告訴他,日后若抓住了那無禮的家伙,再加倍懲罰。這時候,氣壞了自己,痛不到那家伙身上,又能奈何?”說完起身欲走。
聽見娥姁恨恨的道:“他去喝酒,不知道發生這些事倒也可以原諒,可恨的是這沛縣的長舌婦們,將我一個清白人家的女子,嘀嘀咕咕的說成了什么?”
“更可恨的是那縣令,竟然讓一個受害人當眾陳述受辱經過,往日不知收了我們家多少錢財,遇到這事,竟然不顧我一個婦道人家的顏面。”
“依我看來,這就是那狗官故意的落井下石。”
莫塞道:“事情有驚無險,也算不幸之中的大幸,嫂子不必多想,靜下心,煮好飯,劉亭長回來時,好言好語給他說。”
“我想,劉亭長胳膊不是那種朝外拐的男人,有機會,一定為嫂子出這口氣……”
娥姁將莫塞送出院子來,又道:“出了這些事,以后上街的機會更少了,沒有那臉面,只好將院子里那些花地翻了,種一點蘿卜白菜,瓜瓜豆豆,日后大哥想找你兄弟喝酒解悶時,記得自己到街道上買菜來。”
莫塞見娥姁的臉都氣得變形了,還說這種玩笑的話,笑道:“嫂子放心,以后想吃什么,打一聲招呼,莫塞什么都給你買來。”
莫塞走了幾步,聽見娥姁把門關得很重,而且還從院子里閂了大門。
莫塞回去休息,準備租輛馬轎,方便第二天帶壽姬一起去中陽里。
到了馬轎鋪,知道壽姬喜歡坐花車,選了輛裝飾得花里胡哨的馬轎,付了定金,然后回家。
壽姬也聽到了娥姁白天發生事故的消息,對莫塞道:“那些男人只是有非分之想罷了,偏偏遇到個色膽包天的,居然當街把娥姁虜走。”
“若是虜走了也罷,偏偏圍著城墻下繞圈子,鬧得整個縣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是她娥姁,是我,早就把肚子氣炸了,把臉也氣扁了,也不知道劉季酒醒之后,要鬧出個什么狀況來?”
還能鬧出個什么狀況來?那人有飛檐走壁的本事,早就像鳥一樣,越過城墻去了。
沛縣出動周圍三十里所有的衙差,亭卒,并命令附近鄉民出動協助,對各個亭、里,以及交通要道,人員密集之地,高山密林,溝渠平壩,一一進行搜索。
到了傍晚,哪里見那疑犯的影子?
這樣大的動作,完全是蕭何出的主意,若憑劉季在沛縣的聲望,就是叫那些衙差在城里搜索抓捕,那些衙差也不會樂意。
也不過是應付差事,時間到了就收工,哪里肯多出一點力。
那漢子越城而去之后,沛縣傳得紛紛擾擾,說那漢子是個采花賊,專門虜那些有姿色的女子,到一個不為人知的山洞,先辱后殺。
不僅殺了,還要將骨頭熬湯來喝,吃不完的人肉,將之砍成肉條,掛起來風干,待要吃時,將火燒烤……
說得多恐怖,就說有多恐怖。
把一個不明身份的疑犯,從花癡,說成了采花賊,再說成了吃人肉喝人血的惡魔。
把本來的一個瘋癲漢子,在街道上虜了娥姁夾在腋下逃走,夸張的恐怖萬分。
說娥姁已被那漢子虜出城去,先辱后殺,再喝了血,烤了肉,連骨頭都熬了湯,喝下肚子去了。
好像娥姁已從人世間消失了一樣。
沛縣周圍的女子,明知是添油加醋的謠言,卻也噤若寒蟬,沒有要緊事,干脆不出門去。
有姿色的女子,便要把大門拴牢,在家織布,也不敢大聲說話。
害怕那采花賊聽了,揭瓦從屋頂下來,把她虜了去。
當劉季聽到這些謠言時,叫娥姁在家時小心,怒發沖冠的沖進縣衙里去。
他質問縣令,為什么不想想受害人的感受,當著那么多人的面,錄什么口供,繪什么畫像?
是不是因為娶不到娥姁,心下不平,要借機報復?
縣令不敢跟他頂撞,只說:“本縣只是例行公事,并沒有徇私之情。”
好歹被蕭何規勸回去。
回到家里,伶惜的看著娥姁道:“這個世道,怎么變成這個樣子?”
娥姁道:“好歹妾身只是失了名聲,鬧了笑話,不曾被那賊人玷污清白,氣是氣不過來了。”
“夫君也不要氣壞了身子,像莫塞大哥說的那樣,靜下心來,好好調養,尋思從今往后之計。”
“畢竟如此沉淪下去,也不是大丈夫所為,天長日久,謠言也就慢慢消失了,這心里的痛也會慢慢痊愈。”
劉季見娥姁反倒規勸自己寬心,也不要平白多想,加上喝了一天的酒,和那樊噲醉了睡去,迷迷糊糊中醒了又喝,此時頭腦昏沉的緊。
讓娥姁打水為他洗漱后,二人相擁無言,不知不覺睡去。
就在當天晚上,沛縣宣布實行夜禁。
任何閑雜人等,戍時之后,不準在街道上行走,城門緊閉,家家戶戶熄燈。
那縣城里,只有打更和巡邏的兵卒,提著燈籠在街道上,各司其職,再也見不到一個老百姓的影子。
就在夜禁剛剛開始,戍時還沒有過,亥時還沒到的時候,怪事發生了。
為什么說是怪事?
首先,夜晚一更天,就是戍時,一更天還不到的時候,絕對不會有公雞打鳴。
因為大秦人迷信,酉時雞入籠,一個時辰之后,就是一更天。
一更天里,如果有公雞打鳴,那么這只公雞身上必然附有作祟之物,要么是妖怪,要么是鬼靈,要準備降禍到這一片地方。
這時候,應付的方法,只有一個,就是聽見這只公雞第一聲打鳴后,迅速從籠子里找到打鳴的公雞,掐住公雞的脖子,不讓它再打鳴出第二聲。
否則,附近的公雞受到蠱惑,便以為天已放亮,不管三七二十一,也跟著打鳴,如此,則此起彼伏,那一夜,再無更天之說。
因為那些雞如是著了魔一樣,一聲接一聲,不停的叫到天亮。
發生了這樣的事,不久之后,這個地方必然遭水災、火災,或者瘟疫。
唯一補救的辦法,只有一個,那就是迅速找到這只打鳴的公雞,用手掐住它的脖子,防止它的第二聲打鳴,然后將公雞的頭砍下,刺于竹尖之上,插在岔路口上。
讓公雞的嘴巴朝東方張開,如此之后,注意防火防盜,防陌生人進家門,可以避免禍害。
就在當天晚上,戍時剛到,也就是一更天時,城西忽然有一聲非常銳耳的公雞打鳴聲,劃破了沛縣縣城的寂靜。
所以說,這一聲公雞的打鳴,就是要有怪事發生的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