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0章 邀曠典貴妃歸省 預邦交哲婦失謀

  • 慈禧太后
  • 蔡東藩
  • 5478字
  • 2019-07-08 16:04:16

上回說到咸豐帝特旨,準懿妃回家省親。這正是清史上第一曠典。只省親日期,上回未曾表明,在下要從本回敘出。咸豐帝恩準省親,已是咸豐六年的冬季。懿妃因殘臘將盡,不如到新正時節,奉旨歸寧,一來是冠冕堂皇地省親,二來是乘便賀年,恰是一舉兩得的美名。當下奏定日期,咸豐帝自然照準。到了七年正月,元旦已過,慶賀事畢,又降下一道諭旨,晉封那拉懿妃為懿貴妃。貴妃與皇后,只隔一級,差不多與皇后相似。清宮內受封貴妃,每代不過兩三人。這是咸豐帝因懿妃歸省,特地將她加封,令她格外尊榮,方不虛此一行。懿妃得邀省親的曠典,已是欣幸得很,不意咸豐帝替她著想,比她自己還要周到,真是喜出望外。當下謝了天恩,即準備歸省的事情,密令宮監賚送金銀,叫母家預為打疊。

這惠太太自聞知特旨,早擬把錫拉胡同的住宅,酌量擴充。左右鄰家,聞她女兒疊邀恩寵,逐級晉封,貴顯得什么相似,已艷羨得了不得。這番恩準歸省,錦上添花,哪個不前來趨奉。炎涼世態,如是如是。因惠太太住宅狹小,各愿將自己住室,遷讓與她。惠太太也過意不去,一時不便應允。那鄰家恰先自移徙,不由得惠太太不從。只得估給銀錢,作為津貼。當下趕緊加筑,自有一班巴結的親朋出來幫忙。不到兩月,居然把一椽矮屋,改換作前堂后廳,深院重檐。屋右且添置一園,栽花種竹,堆山鑿池,構亭筑榭,編籬圍垣。惟中間列著一座客廳,以備游宴。雖然倉促告成,也覺玲瓏剔透。由冬至春,足足忙了幾十天,已將室中一切,布置妥當,然后安心滌慮,專等鳳輿到來。在下因懿妃已升貴妃,自然照著前例,加稱一“貴”字。百忙中插此閑筆,文法可謂周到。

懿貴妃臨行時,辭過皇帝,別了皇后,帶著宮娥宮監等,乘輿出宮。早有小太監至惠太太家,報知某時駕到。這時惠太太的親戚故舊統已到齊,把行禮、入座、退省、開宴、更衣、盥洗的場所,籌備得一絲不漏,一面設墊、鋪氈、焚香、爇麝,堂開百福,室迓(yà)千祥,靜悄悄地待著。鬧中帶靜。外面已有工部官員并五城兵馬司,清塵灑道,辟除行人。只有錫拉胡同內,人山人海,擁擠得不堪言狀,就使有吏役出來攔阻,兀自禁止不住。俄聽有一片鼓樂聲,隱隱前來,料是鳳輿將至,惠太太率家屬親族等出門迎接。等了半歇,方見有十來個太監,導著一個總管,騎馬而來。到了門首,由總管下馬,至惠太太前問安。小太監立將馬牽過一旁,隨了總管,面西站立。少時便來了全副儀仗,一對對的龍旌鳳翣,一排排的羽扇宮燈,御爐飄百和之香,寶蓋障三霄之日,又有彩亭數座,內陳備賜諸物,白玉如意一柄,沉香拐杖一枝,彩緞百端,白銀千兩。隨后方是八個太監,抬著一乘黃緞繡鳳的鑾輿,緩緩行來。兩邊的侍衛群從、宮娥彩女,不計其數。賤日豈殊眾,貴來方悟稀。惠太太方思跪接,早有宮監過來,扶住了她,令她免禮。并傳諭親族尊長,概免跪迎。仙樂過處,鳳輿已抬入大門。惠太太等隨至院落,當由太監停下鳳輿,宮娥卷起杏黃緞簾,才見一位珠圍翠繞、玉質金相的貴人,降輿出來。回憶攜筐賣物時,真如隔世。各女侍簇擁上堂,升了座,兩階樂起,惠太太又帶著家族,排班謁見。總管即行傳諭,仍不免“尊長免禮”四字。惠太太及親族長輩,乃退就左側,其余皆叩頭行禮。

禮畢,茶三獻,樂止,貴妃降座,退入側室更衣。然后至內廳,行歸省禮。是時惠太太等已在內廳候著,見了貴妃,就與她握手。貴妃欲以母女禮相見,惠太太自然不從。兩下里別了五年,心中似含著無數說話,及到見面,反一句兒說不出。呆看了好一歇,方由懿貴妃開口道:“五年不見母親,系念無似。”說了這兩語,不禁哽咽起來。惠太太已忍不住淚,只把手去拭眼眶,還有貴妃的妹子也在旁陪淚,貴妃轉忍悲為笑道:“難得今日奉旨省親,得仰慈顏,實為萬幸。今反觸動慈母悲懷,轉滋不孝的罪戾了。”惠太太才收淚,答道:“苦盡回甘,得邀曠典,正要大家慶賀,不知為什么觸動離情,大約是喜極轉悲的緣故。快請坐下,好便談敘。”貴妃一面就座,一面顧著親屬,令他們一一歸坐。坐定,顧著妹子道:“數年不見你的姿容,比前時秀潤得多了。為姊的不忘前言,已請過圣恩,替你得一佳偶,將來好時常相見哩。”那妹子聞了此言,不覺又喜又羞,垂下頭去。貴妃道:“女大須嫁,人情一例。但你近日曾否讀書?為姊的很是掛念。”惠太太從旁細問,貴妃即將指婚事,述了一遍。并說:“要做福晉,必須有些才學。女兒得有今日,統是書籍所賜。愿妹子留意才好。”隨又顧幼弟桂祥道:“你也長了好些,不要像從前這么傻,念書識字也是要緊。”說畢,復與親族人等,亦略略談了數語。

是時筵宴已備,設在園中。當由執事人進報。請貴妃臨園入席。貴妃起身,命桂祥導引,偕諸人徐步至園。過了曲榭,繞遍游欄,但見翠柏迎春,紅梅舒艷,池光映碧,幻石縈青,點染時景,且回應上文。倒也有一番雅景。從貴妃眼中敘出。閑覽一周,方轉入客廳。外面排著一字兒花墻,向南辟門,門內有磚砌甬道,甬道旁,也栽著數株花木,微微含著春意。至甬道盡處,便是層階。貴妃拾級而上,步入廳中,見所有陳設,繁華中寓著雅凈,頗覺宜人。上面橫著一匾,中書“鳴鳳朝陽”四字,四字典麗。貴妃點頭稱善。便問妹子道:“這是何人所撰?”那妹子道:“是小妹胡謅成文。”貴妃笑道:“‘鳴’字何不改作‘雙’字!”為指婚醇親王著筆。那妹子又紅暈兩腮。貴妃道:“這是戲言,‘鳴’字恰好哩。但正屋內的正廳,何故沒有匾額?”那妹子輕輕答道:“不敢僭擬,當求賜名。”貴妃道:“竟是‘承恩堂’三字吧。”為后文桂祥襲封伏筆。未幾入席,由貴妃上坐,惠太太等皆在下相陪。席間,談些宮闈瑣事,及惠太太家中情況。歡敘時仍不免有感慨意。歸省只此一次,自應言下生感。貴妃恐又生傷感,忙環顧親族,講論別事。有說有笑,不伐不矜,各親族被她融化,漸漸脫略形跡,因得盡興。

宴畢,天色將晚,復出園入宅。隨命宮監拿來賜物:如意拐杖,送與惠太太,彩緞等分賜親族,白銀等分賞役夫,又有兩函文房四寶、兩對黃金錁(kè)子,分給弟妹。至眾人謝賜畢,時已暮色沉沉,闔室都懸燈火。總管太監入啟道:“已交酉牌,請駕回宮。”貴妃不由得垂下淚來,相見時猶只哽咽,臨別時至垂下淚來,是作者善于體貼處。卻又勉強笑著,握了惠太太的手道:“當日入宮時候,已是拼著生離。好容易得邀恩旨,歸寧一次,不意春晝又這般短,霎時即暮,未便多聚。這是地位使然,無可如何。但望圣恩高厚,再許歸省,自然重見有期。即或宮闈特例不許再開,那時亦當相機奏聞,準吾母入宮相見,千萬不要傷心。”惠太太雖是應著,淚珠兒已不知滴了多少。越是老年,越會傷心。貴妃又回視弟妹道:“我的說話,你兩人休要忘記。”弟妹唯唯遵命。復另囑妹子道:“今日姊妹,他日妯娌。彼此相聚一生,總算你我的幸遇。你須趕緊讀書,轉眼間即要成婚哩。”說畢,還是依依不舍,總管又來催逼,方與惠太太釋手道:“皇家規例,不宜稍違,只好去了。”與前日赴選話別,情狀又是不同。當由眾人送出大門,恭請貴妃登輿。宮燈如炬,侍從如飛。前文列入“宮燈”二字,幾疑白晝之間,何需及此?至此方知為緊要字眼。片刻間已去得凈盡,不留一人,看客亦頓時盡散。惠太太尚癡立門外,經親族勸回家中,尚是嗚咽不已。親族都贊著貴妃道:“量大福大,這是一定的道理。如貴妃入宮數年,疊沐皇恩,毫無驕倨氣象,見了咱們親族,依然談笑如常,這不是量大福大么!”并非大量,實是大材。大眾評贊了一回,有留著的,有告別的,這且按下不提。

單說貴妃回宮,次日見駕謝恩,并回奏歸省情狀。龍顏甚悅,并賜惠太太一品誥封,兼發內帑、彩緞、金銀等物,令內監赍去作為賞品。那時惠太太家又高搭彩棚,接旨謝賞,忙個不得了。虧得親族眾多,協力相助,免得臨事張皇。貴為椒戚,自然人人趨附。嗣又招集親朋,大開筵宴,慶賀數天。隨后又蒙特旨,準惠太太入宮省視。正是帝德如天,有求必遂。這都是后話。

只懿貴妃得了這么天恩,自然格外盡力,把咸豐帝的一舉一動時常注意。遇喜則諛,遇憂則勸,咸豐帝視為第一個內助。竟當她如太姒重生、邑姜復出,一日都不能少她。某日視朝,接到湖南巡撫駱秉章奏報,乃是兵部侍郎曾國藩,適丁父憂,請準他奔喪回籍等情。咸豐帝不覺驚惶,忙問各王大臣如何定奪。王大臣等奏議紛紛,莫衷一是。有說是江西軍務正在吃緊,只可另簡大員接辦;有說是國藩領兵多年,長江一帶虧他支持,現在不宜另易生手,只好給假數天,仍令奪情任事。咸豐帝道:“另簡大員,確是不容易的。只是要曾國藩奪情任事,他精研理學,恐怕不肯遵諭。如何是好?”王大臣奏復道:“圣上有旨,哪敢稍違!”這語恰是專制國的恒情。但咸豐帝重視國藩,便是為他理學功夫,墨守君父大義,不致有意外變端。此次若命他奪情,未免于理不當。心中這般想,口中恰不便說明。朝罷回宮,便來與懿貴妃熟商。懿貴妃道:“承平之世宜守經,多難之時宜從權。古人墨绖從戎,史冊上亦多見過。萬歲爺這么下諭,乃是情理兼到,不但該侍郎無可答辯,就是千秋萬世,也稱圣諭是至理名言呢!”正大光明之論,我亦佩服。這番話提醒咸豐帝盡釋疑竇,即提起朱筆,照本謄錄。后文方寫入給假三個月,賞銀四百兩,俾經理喪事。所帶湘勇,著暫交伊弟曾國華統帶,俟國藩銷假,再令國華回籍。次日即將朱諭頒發出去。誰知王大臣卻是不服,復奏稱曾國華職分較卑,恐不能悉協輿情。于是咸豐帝又旨派提督銜楊載福,就近統帶,道員彭玉麟,協同調度。并飭曾國藩于假滿后,迅赴江西督辦軍務,云云。

旨下后,不意兩廣總督葉名琛,又有奏報到來,開列英國交涉事情,請旨辦理。這件事說來甚長,追原禍根,乃起自道光十九年鴉片之役。鴉片由英國商人,從印度運來,販與華民,流毒甚盛。道光十九年,粵督林則徐迫英商繳出鴉片二萬多箱,盡行燒毀。英政府興師來華,圖粵不遂,改犯江浙,連陷海疆。適權相穆彰阿,素嫉則徐,遂奏陳則徐開釁,請即褫(chǐ)職。道光帝居然照準,把則徐革職充戍,別遣琦善、耆英、伊里布等人妥行交涉。這一班飯桶,有什么好計策,只有見了洋人唯唯聽命的法子。江寧訂約,英人說一條,耆英、伊里布依他一條,英人說十條,耆英、伊里布依他十條,償煙價,賠兵費,還商欠,割香港,又將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五口準他通商,并設領事,方才了結。是為辱國損威之始。到道光二十六年,英人援約入城,被粵東紳民集團攔阻,英領事遂貽書詰責。湊巧,這和事佬耆英,駐節粵東,與法美兩國公使互訂通商條約。那時接到英領事照會,無法可施,不得已,設詞延宕,期以兩年。兩年過后,耆英內用,署督是徐廣縉,署撫乃是葉名琛。香港英總督文翰,要求履約,各鄉團勇十余萬堅執不允,幾乎又要開戰。虧得徐廣縉單舸前往,告以眾怒難犯,文翰始稍稍奪氣,不敢入城。

至洪、楊變起,廣縉移督湖廣,便將名琛升任。名琛素性頑固,尤好大言,向來輕視洋人。洋人有照會到來,時常擱置不復,因此洋人與他結怨。是年,適平東莞縣黨匪,咸豐帝念他有功,加他大學士銜,留任粵督。名琛越趾高氣揚,目空一切。致敗之由。誰知黨首關鉅、梁楫等人尚在漏網,遁居海島,投入英籍,慫恿英領事巴夏禮,請攻粵東。冤冤相湊,海外來了洋船一艘,懸著英國旗幟,闖入粵河。巡河兵弁疑是漢奸偽托,拔去英旗,并將舟子十三人一概拿住,械系入省。巴夏禮即致書詰問,名琛乃釋放舟子,送還英領事衙門。偏偏巴夏禮不肯收受,要名琛先去謝罪。看官,你想這大言不慚的葉中堂,肯甘心依他么?謝罪原有關體面,但平時辦事亦須和慎,方可無虞。巴夏禮聞名琛不允,遂率英艦攻黃埔炮臺。名琛莫明其妙,飭蔣知府音卬去見巴夏禮,詢明緣由。復稟:巴夏禮要入城面詳,名琛不答。巴夏禮又照會名琛:如不便入城面議,請至城外相見。名琛仍然照著老法兒謝絕來使,無一復語。惱得巴夏禮性起,令洋兵入攻省城,炮聲隆隆,火光燭天,名琛只令軍士闔城固守,自己卻靜坐署中,念念有詞,不知說些什么。奇極。嗣由衛役傳出,方知名琛專信呂祖,所念的就是《呂祖寶訓》。我道是退兵咒,原來是《呂祖寶訓》。當下洋兵攻了兩日,竟斂旗退去。想是《呂祖寶訓》的功效。粵民素來好動,也道是洋兵無能,竟放起火來,不論英、法、美各國的洋行,統行焚毀。名琛毫不在意,反奏稱:英船退出省河,經官軍連日接剿,迭次焚燒,該夷知難而退,聞將另派妥人來粵定議等語。尚是大言。

咸豐帝因粵事尚寬,未開會議,只入宮時,與懿貴妃恰也談起。懿貴妃道:“去年恭賀大喜,是否即該督葉名琛?”咸豐帝道:“便是他。皇兒載淳生后,他曾恭上一篇駢文,對仗很是工整,連貴妃亦稱頌在內。”善拍馬屁。懿貴妃道:“萬歲爺有此洪福,奴才恐消受不起。”看似謙抑,實是欣幸。咸豐帝笑道:“你后福正長哩。”懿貴妃道:“這卻全仗皇上福庇。只該督辦理交涉能否使洋人就緒,尚未可知!”咸豐帝道:“洋人居心叵測,恰是難料。”懿貴妃道:“我朝馭外過寬,所以得步進步。此后對待洋人,還須強硬一點,方免輕視。”咸豐帝道:“先皇帝時為了鴉片事情,弄得喪師失地,又償他無數銀兩,說來正是可恨。”懿貴妃道:“當日議和的大臣,多是庸弱得很,至今還是受人唾罵。現在粵東又起交涉,總要該督善于鎮定,遇著英使到來,看他好講情理,然后以禮相待,不要似前此的畏縮,自失體面方好。”“體面”兩字誤盡中朝。咸豐帝點頭稱是。誰知這一席話,有分教:

妖霧陡從天外降,寇氛竟逼禁中來。

后文的變故很多,且至下回再敘。

省親系第一曠典,故敘述較詳。然著書人恰寓有深意。為貴妃故,特開前代未有之曠典,則祖制可以不遵,而后文之垂簾聽政亦不妨特創矣。且惟其邀此帝眷,而種種預政之漸,亦自此益進。內政可預,外交亦可預,重任曾侍郎可也,重任葉制軍不可也。不寧惟是,那拉氏自尊自大之心因之釀成。日后釀成拳匪之禍,未始不于此開之。故本回亦有匣劍帷燈之妙。

主站蜘蛛池模板: 措勤县| 商河县| 中江县| 中山市| 炎陵县| 张掖市| 灵丘县| 明光市| 丰都县| 虞城县| 山丹县| 横峰县| 玉门市| 库尔勒市| 遵化市| 长岛县| 隆安县| 龙山县| 闸北区| 贵阳市| 陆丰市| 绩溪县| 桐乡市| 深水埗区| 兰坪| 巴里| 郯城县| 津市市| 四平市| 中卫市| 蓬莱市| 阿克| 青州市| 阿勒泰市| 贡山| 宁阳县| 宁强县| 安溪县| 隆子县| 南雄市| 宽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