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西藏邊防軍紀事
  • 劉洪光
  • 10字
  • 2020-06-30 18:06:23

第二章 精神的無窮力量

長期建藏,邊疆為家

興致勃勃踏上邊防,一路過來不經意間發覺一件特別有趣的事情,高原上所到之處鐵皮屋頂比比皆是。無論兵站、部隊營區,還是地方單位,只要不是帳篷,幾乎千篇一律為鐵皮屋頂。在太陽照耀之下,銀光閃閃,格外引人注目。由于當地不能生產預制板,只好用木板封屋頂,上面鑲著鐵皮,防腐防漏,保護房屋;鐵皮油桶隨地堆積。青藏高原沒有鋪設輸油管道,部隊、地方燃油皆裝在油桶里運到沿途兵站及部隊和地方單位,再加上食用油也靠內地供應,同樣裝在鐵桶里,天長日久,每到一地鐵皮油桶堆積如山。受熱脹冷縮自然現象的影響,每到晚上時不時聽到油桶“嘭嘭”巨響,不知情者冷不防會被嚇一跳;鐵皮罐頭盒隨處可見。駐藏部隊主副食幾乎百分之百靠內地供應,肉類、水果和部分蔬菜、副食為了防腐保鮮,在內地加工成罐頭源源不斷運到邊防,隨吃隨扔,又無人回收,所以遍地都是罐頭盒。這“三種”現象構成了青藏高原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邊防官兵廢物利用,在駐地哨所的大山上、營區里,在空罐頭盒里填上沙石,擺成各種健康向上、催人奮進的標語口號,或者用罐頭盒鐵皮剪成字釘在墻上,不怕風吹雨打,經久耐用,格外醒目。第一感覺,雪域邊防盡管環境艱苦,但政治空氣濃,精神富有,真是“人在陣地在”。官兵良好的精神面貌無不讓我肅然起敬,開始覺得高原上還有很多有意義的東西值得我們去欣賞和追求。

這些標語口號里尤以“長期建藏,邊疆為家,以苦為榮,以苦為樂”四句話最為常見,且最能激起戰友們思想上的共鳴。這極有分量的十六個字,為當年背著背包進藏的“老西藏”向黨、向祖國和人民的莊嚴宣誓。后來知道這是十八軍黨委于1950年下半年正式提出的,作為共同的價值觀和精神追求,鼓舞、鞭策著一批又一批進藏軍人扎根邊疆,熱愛西藏,獻身國防,造福藏族同胞,成為激勵官兵衛國戍邊的座右銘。這些過去陌生的字眼,現在離我們那么近,那么親切。每每看到這熠熠生輝的幾句話,不由得渾身熱血沸騰,強烈地感受到我軍長期培育出來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觸手可及,威力無比。

從新兵連起,黨組織便不遺余力地進行長期建藏、邊疆為家的思想灌輸,使之扎根在每個人腦海里,滲透在血液中。

補到連隊,指導員給我們新兵班上的第一堂課,便是“牢固樹立長期建藏、邊疆為家思想”。

那天上午,我們全體新戰士齊聚飯堂,指導員聯系實際,深入淺出地向我們闡述長期建藏的極端重要性。指出,“長期建藏是黨組織對每一個官兵的第一要求,必備的”。旗幟鮮明地剖析了與長期建藏思想格格不入的離隊傾向和臨時觀念,諸如入伍動機不純,動力不足,不安心邊防工作,日思夜盼脫下軍裝回家過安逸生活,在工作中表現為精神萎靡不振,怕苦怕累。更有甚者小病大養,無病呻吟等。由于言之有物,講得入耳入腦,我們大家聽得很投入,不時可以聽到“沙沙沙”記筆記的聲音。

理想是豐滿的,現實是骨感的。年輕人都有自己的夢想,有夢想才有不竭的動力。當我們懷著夢想與老兵打成一片,融入士兵圈子后,方才發現像指導員所說的形形色色離隊思想、臨時觀念無處不在,面對眼前發生的一切,感到很茫然很無解。

多少年來,官兵們百無聊賴,搜腸刮肚地編撰了許多順口溜、打油詩,在軍營里廣為傳誦,許多人張口就來,以抒發內心的困惑和郁悶,有形容仲巴殘酷自然條件的,如“山大不長草,風吹石頭跑,天上無飛鳥,四季穿棉襖,飯菜煮不熟,氧氣吃不飽”;有描述物質生活匱乏,反映精神世界空虛孤獨的,什么“女人看不見,家信收不到,頓頓‘老梭鏢’,睡覺沒熱炕,問我為什么?人類要解放”“當兵來站崗,站到脫軍裝,白天兵看兵,晚上數星星”;等等。真真切切,聽來感同身受。

全班只有錢義財與班長是同年入伍超期服役的老兵,班長前程被看好,裝得一本正經,事事緊跟,處處體現出正能量。而錢老兵則不同,雖然工作兢兢業業,為大伙心目中的老大哥,但只要背著班長在一起閑聊時,可以處處感覺到同許多老兵一樣,對枯燥、艱苦的邊防生活有種刻骨銘心的厭倦和排斥。上一批老兵剛剛脫下軍裝回到內地,來年還很漫長,自以為下一批退伍鐵板釘釘該輪到自己,盼星星盼月亮總算有了盼頭,拿出退伍老戰友們從內地寫來的信看了又看,閉著眼睛憧憬未來。每過些日子,掐指算計,念叨距離退伍還有多少多少天,自言自語地描繪回到內地時的美好情景,仿佛回到內地等于上了天堂。三句話不離“退伍回家”“娶媳婦”, “長期建藏”在老兵嘴里僅僅是人云亦云而已。

有的班長、老戰士一門心思想著服滿現役,盡完義務解甲歸田,過“三十畝地一頭牛,老婆娃娃熱炕頭”的小家庭生活。要是突然聽聞來年未必能退伍,頓時臉色煞白,好像離開邊防便是跳出虎口。

有的戰士德才都很優秀,壓根不想在西藏邊防多服役一年,被列入預提干部名單,內心惶恐不安。為了能夠退伍離開仲巴又不得罪領導,左右逢源,編織種種“合法”而美麗的謊言以達到個人目的。

尤其是一些城市兵功利思想比較重,如朱花豹同志入伍前是二級工,幼年喪父,與母親相依為命,一心想著服滿兩年義務回廠里上班,順理成章搞個三級工,成家立業,報答母親的鞠養之恩,可謂名利雙收,純粹把入伍當作跳板。要不是當兵,還不知道要在二級工崗位上熬多少年。所以,難免動力不足,情緒不穩,工作標準打些折扣。

一貫追求完美的班長理所當然不能容忍其情緒化工作狀態,對其思想深處的詭異想法摸得一清二楚。為防其動搖“軍心”,影響班里建設,瞅準機會、逮住其尾巴,動用權力給點顏色瞧瞧,每次遇到不愉快,哪能在班長面前不折腰,憋著一肚子悶氣,還不得不裝孫子賠笑臉,時時小心,處處謹慎,為的都是兩年后能夠勝利大逃亡。

有干部休假回來,只見老兵們一擁而上,將其團團圍住,如饑似渴地詢問打聽內地的千變萬化,仿佛“仲巴一日,世上百年”,抑或生活在另一個世界。偶爾遇到不順心的事,或者相互之間打鬧調侃,有一句習慣性的口頭禪:“怎么啦?看不慣叫你們連長把我拉回去。”借機發泄內心的郁悶。

回到哪兒去?當然指內地的家鄉。

我們是新兵,腳下的路還很長,沒有資格胡思亂想。

回想這段日子的所見所聞,強烈地感受到老兵們的思想并非空穴來風,身處仲巴邊防距離內地太遙遠,每日生活太單調,精神世界太孤獨,戰士服役雖說兩年義務期,一般要干四到五年,沒有探親假,其間個人問題沒法解決。干部兩年休一次假,結婚后兩三年才見一次面,困難重重。當下國家經濟匱乏,官兵遇到的許多實際問題難以解決,沒有想法,只是嘴里不便說而已。

想法歸想法,保衛祖國,守好邊防,當一個好兵,年底把“五好戰士”的喜報寄回家,不可否認是絕大多數人的夢想和精神追求,誰都不甘落后。在是非問題上,大多數人的頭腦非常清醒,別看沒有多少文化。

“不戀家鄉景色美,扎根邊疆寫春秋。”這是指導員經常勉勵大伙獻身國防的一句習慣性用語,乍一聽有些文縐縐的。

6月末7月初,半年初評,開展“愛邊防、愛軍隊、緊握手中槍”的主題教育活動。指導員以史為鑒,痛斥當年英帝國主義侵略西藏的累累罪行,闡述今日西藏特殊的戰略地位,使大伙漸漸懂得“國不可以無防”的基本道理。

有一天上午,高大威猛的營長關華榮出現在大家面前,像一座鐵塔。首長為50年代初背著背包進藏的老兵,聽說連隊進行長期建藏教育,心系新戰友,特地從60公里開外的郡加營部騎馬趕過來,向大家追溯當年十八軍進軍西藏的坎坷歷程。指戰員們遵照黨中央、毛主席的指示,以鋼鐵般的意志一邊行軍,一邊筑路,一邊還要剿匪、野營野炊、開展群眾工作。長途跋涉,歷盡千辛萬苦,寒冷、缺氧,饑餓、死亡時時困擾著每一名官兵,其艱苦程度令人難以想象。他們嚴格遵守“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和黨的民族政策,不拿群眾一針一線,到了藏區,人煙稀少,物資運輸主要依靠畜馱人背,趕不上趟,沒有糧食吃,只好挖野菜,吃田鼠。進軍西藏是非常艱苦的,這種困難、艱苦程度事先誰也預料不到。要翻越大雪山,跨過兩三百里都見不到人的大草地。而且氣候異常惡劣,沒有路,沒有避風躲雨的地方。但指戰員憑借著堅定的理想信念,與天斗,與地斗,與人斗,不斷戰勝自我,圓滿完成了進軍西藏的光榮歷史使命。

鄧連長和大家一樣全神貫注,被營長動人心弦的報告深深吸引,營長話音剛落,不等掌聲散去,便徑自站起身來,面向大伙,大發感慨:

“伙計們,太讓我感動了!大家想一想,當兵到底為了啥子。我們經常說‘苦了我一人,幸福千萬家’,不是一句空洞的口號,有實實在在的內容。當兵打仗,當兵吃苦、吃虧,該犧牲的時候就是要勇往直前,天經地義。養兵千日用兵一時,否則國家養我們這些軍人做啥子,是擺著好看的嗎?享樂不屬于軍隊,怕苦、怕累、怕死就不要來當兵……‘升官發財請走別處,貪生怕死莫入此門’。”

最后這句話分明是從哪兒臨時撿來的,感覺出自某個秀才之口。從他嘴里講出來,好像不是那回事,讓大伙感覺周身癢酥酥的,很不自然。

鄧連長發自肺腑,越說越激動,對連隊出現的一些離隊思想苗頭給以針鋒相對的回擊,“總是有少數同志不是很安心,迷迷瞪瞪,整天拉起個嘴巴在背后東說西說,打個人小算盤,怕苦怕累,甚至動不動壓床鋪,耍老總,才當了幾天兵就這副?勁頭,要認認真真找差距。吃了一點苦,受了一點累,挨了一些凍,就像母雞下蛋盡叫喚。我們起碼沒有餓著肚子干革命,沒有背著背包走路進藏的嘛。啥子叫苦?以我的體會,沒有飯吃那才是真正的苦,不相信可以試一試,伙計啊!要你三天不吃飯,你行嗎?要你吃田鼠你吃嗎?整天大米干飯還好意思叫苦連天。與前輩們比較,我們缺的是啥子?是精神,是一股革命勁頭”。

接著,他環視兩邊,放慢語速,以身邊的典型為例,進行兩種服役觀的對比:

“在我們身邊還是有許許多多安心邊防,長期建藏,樂于吃苦的好同志。如一排長陳重順同志,1959年入伍,參加過自衛反擊戰,立過戰功。當兵十幾年,至今還是排長,在全團為數不多。住在班里,與大伙睡在一個通鋪上,不哼不哈,不曾講過一句牢騷怪話,像個老黃牛勤勤懇懇,一心一意干好本職工作。還有四排季排長,與指導員是同一年兵,不比職務比貢獻,任勞任怨。榜樣就在身邊,我號召我們的共產黨員、共青團員行動起來,向這些同志看齊,安心服役,長期建藏,在邊疆貢獻青春,還要與形形色色離隊思想做斗爭。”

是的,長期建藏,邊疆為家,連隊干部為大家樹立了榜樣。從連長指導員做起,個個都是長期建藏的標兵,一級做給一級看,一級帶著一級干。盡管氣候惡劣,條件艱苦,每個人家里都有一本難念的經,但是個個精神飽滿,臉上始終掛著樂觀的笑容,極少能聽到他們叫一聲苦,說一句家中的長長短短。干部與戰士晝夜二十四小時泡在一起,干部的喜怒哀樂、一舉一動大家一目了然。查蹤、設伏、行軍走在最前面的肯定是干部,哪里有危險,哪里就有干部的身影。軍事訓練,干部都是行家里手,教練、指導和督促檢查樣樣在行,不管氣候千變萬化,全部出現在訓練場,戰士訓練多長時間,干部便跟班多長時間,從來看不到哪個干部溜邊邊,當甩手掌柜。老指導員在內地休假,獲悉轉業的通知,專程回來辦手續,與大家告辭。在連隊小住兩周,照樣給大家講課,到各班促膝交談,參加班里學習討論,好像沒有轉業似的,臨行前與戰士們難舍難分,抱頭痛哭,讓我們新兵目睹了在艱苦環境下結成的革命友誼真摯純潔,毫無雜質。干部身先士卒,這是無聲的命令,無法估量的巨大能量。

然而,戰士們畢竟都是成年人,不是生活在真空里,理想與現實存在巨大落差,思想深處難免發生各種碰撞,產生各種糾結,并通過言語行動表現出來,發生一些思想反復也并不奇怪。

黨支部、連首長加強思想領導,時刻緊緊追蹤官兵的思想變化軌跡,大力發揮政治工作的威力,不斷強化軍魂意識,打牢長期建藏的思想基礎。

讀書活動強調帶著問題學,理輪聯系實際。批評與自我批評必然將離隊思想當作第一靶子,經常照鏡子,使之沒有藏身之地。

大力開展談心活動,許多思想問題通過談心得到有效解決。根據戰士的思想狀況,各班發揮黨員骨干作用,結成幫學對子,互幫互學,開展“一幫一、一對紅”活動。重點人,連排干部親自出馬結對子,做重點幫助。我與錢義財結為一對,老兵像老大哥一樣滿腔熱忱,在思想上給予我巨大幫助。依連隊規定,每周至少談一次心,進行思想交流。所以,每到夜幕降臨,房前屋后談心的人影比比皆是。

每過一些時日,開展苦樂觀教育,“苦不苦想想紅軍兩萬五,累不累比比革命老前輩”,引導大家正確對待苦與樂、得與失、奉獻與索取,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價值觀。

黨團活動無話不可對黨言,每月一次思想匯報,重溫入黨志愿書,首先查看“長期建藏思想牢不牢,臨時觀念有沒有”。努力解決思想上入黨的問題。

研究討論入團、入黨,是否確立長期建藏思想,作為加入黨團組織的必備條件和誓言。

評比五好戰士,是否具備長期建藏思想,實行一票否決。

總而言之,事事都與長期建藏思想掛鉤。

班長為能在連里大放異彩,對全班思想上的管理相當嚴格,誰也不敢輕易在他面前說句落后泄氣的話。

錢義財與班長在一個班風雨同舟四五年,有一天,鬼使神差,兩人矛盾突然爆發,讓我們這些新兵驚愕之余經受了一次“長期建藏、邊防為家”的反面教育。

一個星期日的午飯后,考慮到辛辛苦苦一周難得休息一整天,讓大伙放松一下痛痛快快睡個夠。在邊防戰斗連隊,能睡個安然覺在指戰員眼里仿佛是最好的享受和福利。一覺睡到下午4點,班長感覺差不多了,吆喝大伙起床,將洗干凈的床單用針線連起來,整理好內務,迎接新的一周開始。

大伙聞風而動,一骨碌從鋪上爬起來,各盡其責,唯有錢義財睡在鋪上揉來揉去,就像沒有聽見一樣。班長壓低聲音喊:“錢老兵起床。”

班長的個性猶如錐子一般尖銳,只念其是全班入伍時間最長的老兵,同年入伍的戰友,多少也要給點面子,不便立馬翻臉。見錢老兵漫不經心,一點兒不買賬,于是火氣頓生,突然提高嗓門,帶有命令式的口吻連喊兩聲。

豈料,錢老兵家在農村,當兵四五年了,還沒有談上個對象,想媳婦想得抓狂,急吼吼地等待來年退伍。常言道,悶來愁腸瞌睡添。蒙頭大睡幾個小時,仍然睡眼蒙眬,一副意猶未盡的樣子。本來就有點心煩氣躁,被班長叫喊聲無端激怒,睡在被窩里裹著半邊臉,斜著眼睛看班長,陰陽怪氣地回答道:

“喊個啥?不得了嘞,當了個芝麻官,姓啥都忘記了,狗肉上不了臺秤。”讓人感覺在故意寒磣。

私下,錢老兵就對班長不以為然,認為其本事不大脾氣大,官迷。

班長原本話語來得慢,被錢老兵幾句話嗆得結結巴巴半天說不出一句話,臉漲得通紅。

“你給我立即起床,我、我命令你。”班長尖著嗓子大喊。

錢老兵畢竟是老兵,不怕官,就怕管,軍隊的規矩都懂得,慢慢悠悠爬起來,嘴里還振振有詞:“有什么看不慣的?看不慣,叫你們連長把我現在就拉回去。”

第一次在正式場合聽到這句口頭禪,如同觸犯天條,暗暗為老兵擔憂。

班長越發氣得眼珠子簡直要蹦出來,嘴唇發紫,“床單不連了,開班務會,處理錢義財的問題”。

全班立即圍坐在鋪沿上,班長首先組織大家學習毛主席關于加強組織紀律性的論述,情緒異常激動,就錢老兵所犯錯誤事實、原因及危害性進行了牽強附會的陳述和分析,雖然語句有些不太連貫,但句句都是炮彈。尤其針對那句與離隊思想有關的話,反復痛批,上升到階級立場、政治覺悟,黨性觀念,什么逃跑主義、享樂主義、半截子革命的思想等,帽子大得嚇人。

緊接著大家幫助,人人都要上綱上線數落一通。

先是副班長,接著老同志,最后輪到我們新兵。我們才當幾天兵,有什么資格批評老同志,算老幾?抹不開面子,下不了手,借口上廁所心想躲一躲,被班長一眼看透,責令先發言再上廁所。于是不疼不癢說了不到兩分鐘便沒詞了,遭班長一頓白眼,“這叫批評?是撓癢癢,輕描淡寫,不講原則,一團和氣,喪失立場,必須和錯誤思想劃清界限,重來一遍。幫助不到位,別想上廁所”。

突然之間,指導員滿臉微笑推門而入,把班長緊張得不知如何是好。

“嗯哈,你們是在學習?”指導員沖口而出。

“是的,是的……”反應靈敏的班長隨口應答,顯得有些語無倫次。

“那我不打攪。”邊說邊轉身退出門外,顯然沒有什么重要事情。指導員走后,班長愣了半天,驚出一身虛汗。

最后由錢義財同志做檢查,閃爍其詞,強調客觀,企圖蒙混過關,沒有那么便宜。第一次檢查沒有通過,連續檢查兩遍,方才勉勉強強達到班長要求,一臉疲憊。

好在班長向成熟靠近一步,沒有向連隊如實道來,讓老兵有幸躲過連首長的板子,不惟沒有降低自己的威信,反而無形之中贏得了尊重。

翌日,連隊在飯堂晚點名,表揚一周以來的好人好事。不料歪打正著,指導員特別夸獎炮班犧牲休息時間抓政治學習,號召全連向炮班看齊,做到領導在與不在一個樣,周末與平時一個樣,會上和會下一個樣,利用一分一秒加強思想武裝,不僅埋頭拉車,而且要懂得抬頭看方向,令班里的戰友們掩鼻而笑。倒是班長受之有愧,臉上沒有一絲笑意。

錢老兵是個直性子人,心里不藏事,與班長朝夕相處幾年也是緣分,年輕人誰都有腦子發熱的時候,事后追悔莫及。時隔幾天,恢復原有狀態,主動找班長談心,承認自己的過失,倆人迅速弭除風波之后留在心中的疙疙瘩瘩。有一天晚上,心情沉重地與我拉開話匣子,對自己的所作所為深表懊悔,讓我越發感受到老兵寬廣的胸懷。

主站蜘蛛池模板: 都昌县| 南投县| 巴里| 灯塔市| 富锦市| 南开区| 盱眙县| 晋江市| 陵水| 承德市| 拉萨市| 屏南县| 罗江县| 嘉荫县| 满洲里市| 安仁县| 长宁区| 临夏市| 阳江市| 郴州市| 昌都县| 龙南县| 桃江县| 宁夏| 亚东县| 瑞昌市| 方正县| 霍山县| 巫山县| 榆林市| 拉萨市| 土默特右旗| 仁布县| 清徐县| 西乌珠穆沁旗| 比如县| 宜都市| 清水县| 西吉县| 吴江市| 安徽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