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間唯建筑與旅行不可辜負
- 羅松
- 4439字
- 2019-08-02 16:15:42
浪在人間四月天
園林是拍照不得的,唯有親臨。360度都拍了,還有天與地;拍了天地,還有自己的心。
蘇州,在我看來,是一個特別不容易去的地方,一是因為這里沒有機場,二是因為坐動車要坐9個小時。好久沒坐過這么長時間的火車,實在難以抉擇,直到有了一個契機。
某天晚上,《建筑技藝》的星星主編發了他們正在辦的即將正式實行的新版建筑防火規范的培訓,話說消防這一塊一直是我的心?。ㄗ鲰椖康亩级模?,許多項目都是在消防這塊改得昏天黑地百般周折。于是在培訓前一天,毅然買車票訂酒店,登上了北上的列車。
報社的社花余小姐有一個朋友——陳叔叔(某商業地產公司副總經理),第一次和他見面時,陳叔叔便對我說:以后我們多交流……可以一起討論消防問題??匆娏税?,斬男色什么的,我已經出戲出久了,我現在跟男人聊天的話題,也就僅限于討論消防問題了。
好啦,不胡扯。其實學消防是一方面,我本次行程的真正目的是:來見一見那日日夜夜魂牽夢縈的江!南!園!林?。▏u,低調……我就是這樣一個腹黑的女人,嘿嘿。)
因為沒有時間做周密的行程準備,抵達蘇州的當晚。在地圖上做了一個蘇州園林的方位圖,方便探路。
由于消防學習的時間為兩個白天,于是在蘇州的前兩日,我只有上午9時之前以及下午4時之后,才有逛園子的富余時間。但卻被我意外地發現了逛蘇州園林的最佳時段:早晨剛開園的時候,以及晚間快閉園的時候。零星的人兒,景致各異的園子,讓我真正體會到獅子林中的那一句:“蒼松翠竹真佳客,明月清風是故人。”
【拙政園】
清晨7:00,我來過三個地方:衛城、圣馬可廣場、百花大教堂,第四個是這里。虔誠如我,等你開門。
早晨七時的拙政園,無人。儼然一個大公園,沒什么特別,賞花罷了。繞過三十六鴛鴦館,見一扇形小軒,十分別致。軒名:與誰同坐軒。軒內有兩個石墩座椅,景窗一枚,門兩扇,空無一人,當場眼淚便掉下來。游園驚夢,紅塵事未了,園林和公園最大的區別就是,它總是在毫無防備之下,擊中你的心。
與誰同坐?不是清風明月,而是重逢的知己。古人真是愛得含蓄,頓時覺得巴黎的鎖愛橋什么的相比之下便有些簡單粗暴了。
亭子里兩具石墩,一個方桌,我索性在亭子里坐了許久,對坐無旁人。與誰同坐?便成了那一刻發自內心的疑問。
與誰同坐軒內有一座扇形的小窗,從小窗望去,可以看到“笠亭”。窗景對于身高1.58米的我來說是非常完整的景窗構圖,看到它,破涕為笑。這座像斗笠一樣的亭子是此行見到最萌的亭子。晨曦打在屋面,灰色的瓦,白色的墻,綠樹環繞,扇形的亭子精致而透徹。
【拙政園小貼士】
● 買票的人很多,可以提前三小時在它的天貓店里買票,掃二維碼直接進園(這年頭貌似不會用某寶,連園子都逛不舒坦了)。
● 拙政園在假日會開VIP專場,提前一小時(清晨6:30)即可進園,有專人講解,享受包場,可關注拙政園的微信公眾平臺預約。
【網師園】
很多蘇州本地的朋友向我推薦網師園,據說蘇州人大多最愛網師園。
雨后,漸入夜。走在十全街,非常清冷。穿過小巷,鉆進一家日本料理店,獨自食晚餐,店內零星幾個食客,間或無語,都只顧埋頭苦吃。這樣很好,我喜歡安靜,無須交流的食飯,盡力地享受著食物的美味。
走近網師園之前,我從未在任何的書籍中讀過有關它的資料,因為不想有先入為主的評說,我看到的就只有我眼前的光景,我知道這是一個小我,但我愛這樣狹隘的小我。我不知道它在這個雨夜中會向我怎樣地呈現。它不像朝陽中光芒萬丈的拙政園,網師園夜場,19:30這個大門將再次打開……
網師園是蘇州園林中經典的宅園合一的園子,住宅功能有四進,轎廳、大客廳、擷秀樓、五峰書屋。我這個人建筑格局感很差,總是分不清東南西北,但卻是被一些意料之外的情境所吸引。
那夜,彩霞池畔,有一樹開得旺盛的海棠,粉紅色的花朵組團低垂。由于夜雨,無月色,在園內稀微的燈光映襯下,顯得格外銷魂。月到風來亭,更是另一處靜謐之所,再加上那刻人煙稀少,真是宛若聊齋里的情形,意念中像是馬上便有一妙齡女子幻化到我面前一樣。
月黑風高的網師園是個浪漫的地方,但是,就是在那天晚上,海棠花下,月上枝頭,紅顏化……甲方深夜來電話。(電話內容真是活生生跟我討論半個小時報消防時遇到的問題)
【網師園小貼士】
網師園很小,白天人很多,可以選擇在晚上進園,這里是唯一對外開放夜場的蘇州園林,晚上有專人導游,而且園子里會表演昆曲評彈等,看看挺有趣的。夜場門票小貴,100元,但此時園子里也就十幾個人,幾乎相當于包場。
【留園】
留園17:30打烊,我16:45進園,一路的士奔襲,才來得及走近這一段風月。
雨后潮濕的石板路,落英繽紛,白晝下的海棠,零星幾只人影。昆曲《牡丹亭》如若發生在留園,這粉墻瓦黛,便盡在杜麗娘的美夢里(杜小姐做的那個是春夢,嘿嘿)。如花了美眷,似水了流年,寬衣解帶,云雨綿綿,都付了與斷瓦殘垣。(我又邪惡了)
從前上學的時候,有一位老師說,在江南園林中,留園是他的大愛。當時忘記問他愛的是什么,如今自己親臨才發現,園子內大的樓臺館所都不是我的菜,我唯愛園中迂回的小路、曲廊,移步易景。曲廊的尺度,恰好可兩人并行,想象當年園中主人與來客沿廊移步,暢聊世間之事,那是怎樣一番景致呢?
留園中有許多有趣的亭子,冠云亭、至樂亭、可亭、舒嘯亭、佳晴喜雨快雪之亭(你看人家這名稱起的)。
在留園中,我發現了一個姑娘透過景窗在拍我,于是我也開始拍她,說話間,又走來了一個姑娘。頓時發覺以前書本上學到關于園林的空間結構和建筑形式并不能完全詮釋園林之妙,中國人就算兩情相悅干柴烈火也一定要做足含蓄之美,轉角遇佳人。
【耦園】
兩日的防火規范研習完畢,便是清明三日的假期了。清明時節在江南暢游,實屬偶然,但也剛遇到這初春時節千樹萬樹的花開。假期的第一天,起晚了,本想去獅子林轉山轉水,結果愣是被人海嚇怕(大門內人頭攢動,要是不知道情況的,以為是債主追上了門,根本擠不進去),遂轉站,花15元坐人力三輪車至耦園。
耦園三面臨河,一面通街,是沈家宅。地道的江南小院,一宅兩園,在蘇州的園林中別具特色。主入口處有雙色海棠,真是奇觀,一株樹上的海棠花竟可以長出粉白兩種顏色來,感嘆自然這個造物者的諧趣。穿過三重門,見雙層走馬樓,里面正唱評彈??牲c唱,30元一首。我一看曲單,倒吸一口冷氣:《杜十娘》《楊乃武與小白菜》……(好像這些曲目的結局都不太好呀?。?/p>
此時的耦園下起了微雨,漸漸微雨轉為中雨,雨水順著屋檐落入一個個小中庭,見得四水歸堂,聽說是主大吉。
耦園中最為喜歡的,是它的三重門,三座建筑形式一致,但匾額上的字卻讓園子的深意層層遞進:平泉小隱、厚德載福、詩酒聯歌。三座門樓,三座合院,從初見時的旖旎謹慎,到互相試探的大談人生三觀,再到最后的毫無拘束把酒言歡。古人有趣,古人真有趣。
不知為何,在耦園,我不是十分自在。這里不像其他園子,有亭臺榭閣可以小坐。賞江南園林,走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是歇,坐于一隅,瓜子小茶,再視眼前小景小色,才敢談窺得園林的意境萬分之一。因為覓得半晌,竟然無處可坐,讓我難過了好一會兒。
從耦園起,便已開始游走較冷門的蘇州園林了。說冷門,是指大撥旅游團不會集體奔襲至此,所以游園時間可以隨意,不用刻意趕早或趕晚。傳說中,耦園中常有佳侶求婚,我是沒遇到,可能是想借著園子的一個同音,愿佳偶天成吧。
耦園的雙色海棠,肆意地綻放,不知道此株陪伴園子有多久了,亦不知道為何可以開出粉白兩色的花,同一株樹木,執拗地捆綁著兩個倔強的靈魂,有趣,少見。
【滄浪亭】
我此行本想放棄游滄浪亭了,但事實證明我最終做了正確的決定。宋代大土豪以四萬貫買下此園,又將此園賦予“滄浪亭”這么浪的名字(我一直覺得江南園林這個名字起得最妙)。每一座園林都經歷過歷任主人的雕琢,每一任“甲方”都會饒有興致地在園子里改上兩筆。
園中顏值小擔當滄浪亭中柱壁上那兩句詩:“清風明月本無價,近水遠山皆有情?!蔽曳磸妥x了許久。每讀一遍,都可以體會到更深一層的寓意。我個人十分喜歡閱讀園林中建筑上的詩句,建議朋友看園子的同時,不要忘記輕聲朗讀園中的詩,每一處亭臺樓閣,都有妙語,真是好一個“近水遠山皆有情”呀。
滄浪亭的重頭戲之一,即是花墻,尿墻尿得有點兒嚴重,這意境美極了。
我拍了好多景窗和花墻,景窗在我看來就是把含蓄做到極致的園林元素之一,有圓形、方形、平行四邊形、便便形(人家叫云窗好嗎?)……景窗和花墻也許相當于古時候的美圖軟件,種種細節呼嘯而來,遂感古人真是矯情啊。
滄浪亭另一亮點,就是這“復廊”,甚是絕妙。蘇州滄浪亭的復廊,拙政園的水廊,留園的曲廊被譽為“江南三大名廊”。一堵花墻,形成里外兩道廊。園林中“必殺”借景又出來得瑟了,把園內的山和園外的活水互相引借,兜兜轉轉。蘇州園林在建筑設計與場地設計中,沒有一處透露著直白(直接表白),古人真的太有情操,我這次來江南已被深深洗腦,是我平日活得太糙了。
滄浪亭之“復廊”
【藝圃】
地主俞挺兄看我在姑蘇四方云游,猶如迷途小客般到處瞎逛,就是沒去到“重點”的地方,于是便忍不住提醒我:來蘇州不去藝圃,真太可惜。于是我去了建筑師們跟我推薦頻率No.1的藝圃。
藝圃位于蘇州閶門內天庫前文衙弄,尋找它的過程甚妙,先是打車至湯家巷,結果發現路邊的小吃店非常誘人,這里有蘇州許多有名的小吃,如“湯家巷”雞排、陳記餛飩、老街湯團……于是我暫時忘了藝圃的事,欣然坐在每個店里努力地吃,吃完湯包吃餛飩,吃完餛飩吃湯團。飽肚之后,才心滿意足地鉆進小巷子尋覓藝圃的芳蹤。
藝圃出奇地好找,小巷子的墻上都是紅色的指路大箭頭,讓我想起在威尼斯的小巷子間也有各種顏色各種筆觸指向圣馬可廣場的箭頭,一樣的簡單粗暴,對我這種方向感很差的人來說,這場景真是深感欣慰。
據某位懂行的同學說:“藝圃的厲害之處是水面延展的暗示。響月廊兩重月洞門有兩點透視的變化。超尺度白墻隱喻出山林意向,同樣是月洞門兩側,立石如章,左右樹則明暗交映。藝圃不像拙政園、寄暢園那樣有超好的景色可借可引,全是靠空間設計取勝的,它是建筑語言相當現代的一處園林。”
唯可惜我當時去之前尚未作足功課,再加上肉眼凡胎,親臨現場之時,并未看出來有什么特別之處。只是覺得藝圃的瓜子茶水生意是所到蘇州園林中最好的。
藝圃內有一座凌駕于水面的水閣,延光閣,是蘇州園林中現存最大的水榭。園林幾乎沒有什么外地游客,但延光閣中卻熱鬧非凡,閣內多是蘇州本地人,邊喝茶,邊食瓜子小食,高談闊論如盛世一般。讓我頓時明白了,茶室的佳境不是只有幽靜,這聒噪的人間煙火,也是讓人心馳神往的。
【蘇州站】
這次本是逛園子,但,蘇州站,必須要提一下。尺度把握得非常精準,不說進站和出站,單是檢票區域,當大股人流同時涌入時的尺度把控,無比服。這幾日數次進出,感觸頗深。有機會大家可以去感受一下。
園林是拍照不得的,唯有親臨。360度都拍了,還有天與地;拍了天地,還有自己的心。園林的玄妙之處便是人心,相看景色一致,感悟卻千秋。
備注:總有人問:為什么小長假其他景區都爆滿了,而你的照片里卻沒人?你是怎么做到的?
很簡單,你早上定五個鬧鐘,輪番轟炸你,你也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