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節:灰土擠密樁
灰土擠密樁是利用錘擊將鋼管打入土中,側向擠密土壤形成樁孔,將管拔出后,在樁孔中分層回填2∶8或3∶7灰土并夯實而成,與樁間土共同組成復合地基以承受上部荷載。適用于處理地下水位以上、天然含水量為12%~25%、厚度為5~15m的素填土、雜填土、濕陷性黃土以及含水率較大的軟弱地基等,將土擠密或消除濕陷性,其效果是顯著的。處理后地基承載力可以提高一倍以上,同時具有節省大量土方,降低造價70%~80%,施工簡便等優點。
1.施工要點
1)施工前應在現場進行成孔、夯填工藝和擠密效果試驗,以確定分層填料厚度、夯擊次數和夯實后干密度等要求。
2)灰土的土料和石灰質量要求及配制工藝要求同灰土墊層。填料的含水量超過最佳含水量±3%時,應進行晾干或灑水潤濕等處理。
3)樁施工一般采取先將基坑挖好,預留20~30cm土層,然后在坑內施工灰土樁,基礎施工前再將已攪動的土層挖去。樁的成孔方法可根據現有機具條件選用沉管(振動或錘擊)法、爆擴法、沖擊法或洛陽鏟成孔法等。
4)樁的施工順序應先外排后里排,同排內應間隔1~2孔,以免因振動擠壓造成相鄰孔產生縮孔或塌孔。成孔達到要求深度后,應立即夯填灰土。填孔前,應先清底夯實、夯平。夯擊次數不少于8次。
5)樁孔內灰土應分層回填夯實,每層回填厚度為250~400mm,夯實可用人工或簡易機械進行。一般落錘高度不小于2m,每層夯實不少于10錘。施打時,逐層下料,逐層夯實。樁頂施工標高應高出設計標高約150mm,挖土時將高出部分鏟除。
6)當孔底出現飽和軟弱土層時,可采取加大成孔間距,以防由于振動而造成已打好的樁孔內擠塞;當孔底有地下水流入時,可采用井點降水后再回填灰土或向樁孔內填入一定數量的干磚渣和石灰,經夯實后再分層填入灰土。
2.質量檢查
1)施工前,應對土及灰土的質量、樁孔位置作檢查。
2)施工中,應對樁孔直徑、樁孔深度、夯擊次數、填料的含水量等作檢查。
3)施工結束后,應對成樁的質量作檢查。
4)灰土擠密樁地基質量檢驗標準見表2-13。
表2-13 灰土擠密樁地基質量檢驗標準
注:樁徑允許偏差負值是指個別截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