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筑工程施工圖審查常見問題詳解:建筑專業(第2版)
- 馬國祝 惠友行 李永康編著
- 2024字
- 2019-07-26 18:48:07
2.6 建筑防水審查要點
建筑防水設計包括建筑屋面防水、地下室防水、外墻防水和室內防水,其重點審查內容包括:
1.建筑平屋面防水
(1)屋面防水工程應根據建筑物的類別、重要程度、使用功能要求確定防水等級,并應按相應的等級進行防水設防。
(2)重要建筑和高層建筑屋面的防水等級應為Ⅰ級,兩道防水設防;一般建筑屋面的防水等級為Ⅱ級,一道防水設防。
(3)高層建筑屋面宜采用內排水;多層建筑屋面宜采用有組織外排水;底層建筑及檐高小于10m的屋面,可采用無組織排水。
(4)混凝土結構層宜采用結構找坡,坡度不應小于3%;當材料找坡時,宜采用質量輕、吸水率低和有一定強度的材料,坡度宜為2%。
(5)防水卷材防水層最小厚度應符合規定。
(6)混凝土結構層、Ⅰ型噴涂硬泡聚氨酯保溫層、裝飾瓦及不搭接瓦、隔汽層、細石混凝土層、卷材或涂膜厚度不符合規范規定的防水層不得作為屋面的一道防水設防。
2.建筑坡屋面防水(坡度大于等于3%的屋面)
(1)坡屋面防水工程應根據建筑物的性質、重要程度、地域環境、使用功能要求確定防水等級,并應按相應的等級進行防水設防。
(2)大型公共建筑、博物館、醫院、學校等重要建筑屋面的防水等級應為一級,防水層設計使用年限≥20年;一般工業和民用建筑屋面的防水等級為二級,防水層設計使用年限≥10年。
(3)屋面坡度大于100%以及大風和抗震設防烈度為7度以上的地區,應采取加強瓦材固定等防止瓦材下滑的措施。
(4)嚴寒和寒冷地區的坡屋面檐口部位應采取防冰雪融墜的安全措施。
(5)單層防水卷材的厚度和搭接寬度應符合規范規定。
(6)鋼筋混凝土檐溝的縱向坡度不宜小于1%,檐溝內應做防水。
(7)防水墊層的性能應滿足屋面防水層設計使用年限的要求。
(8)塊瓦屋面坡度不應小于30%;瀝青瓦屋面、波形瓦屋面和裝配式輕型坡屋面的坡度不應小于20%;金屬板屋面坡度不宜小于5%;防水卷材屋面的坡度不應小于3%。
3.地下室防水
(1)地下工程的防水設計,應根據地表水、地下水、毛細管水等的作用,以及由于人為因素引起的附近水文地質改變的影響確定。單建式的地下工程,宜采用全封閉、部分封閉的防排水設計;附建式的全地下或半地下工程的防水設防高度,應高出室外地坪高程500mm以上。
(2)地下工程迎水面主體結構應采用防水混凝土,并應根據防水等級的要求采取其他防水措施。
(3)地下工程的變形縫(誘導縫)、施工縫、后澆帶、穿墻管(盒)、預埋件、預留通道接頭、樁頭等細部構造,應加強防水措施。
(4)地下工程防水設計,應包括下列內容:
1)防水等級和設防要求。
2)防水混凝土的抗滲等級和其他技術指標、質量保證措施。
3)其他防水層選用的材料及其技術指標、質量保證措施。
4)工程細部構造的防水措施,選用的材料及其技術指標、質量保證措施。
5)工程的防排水系統、地面擋水、截水系統及工程各種洞口的防倒灌措施。
(5)處于侵蝕性介質中的工程,應采用耐侵蝕的防水混凝土、防水砂漿、防水卷材或防水涂料等防水材料。
(6)卷材防水層應鋪設在混凝土結構的迎水面;卷材防水層用于建筑物地下室時,應鋪設在結構底板墊層至墻體防水設防高度的結構基面上;用于單建式的地下工程時,應從結構底板墊層鋪設至頂板基面,并應在外圍形成封閉的防水層。
4.建筑外墻防水
(1)建筑外墻整體防水設計應包括以下內容:
1)外墻防水工程的構造。
2)防水層材料的選擇。
3)節點的密封防水構造。
(2)建筑外墻的防水層應設置在迎水面。
(3)建筑外墻節點構造防水設計應包括門窗洞口、雨篷、陽臺、變形縫、伸出外墻的管道、
女兒墻壓頂、外墻預埋件、構件等交接部位的防水設計。
(4)建筑外墻防水材料選用時應根據工程所在的地區的氣候環境特點條件選用。
(5)常用的外墻防水材料有普通防水砂漿、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漿、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
5.建筑室內防水
(1)住宅室內凡設有生活用水點的場所,如衛生間、廚房、設有生活用水點的封閉陽臺等,均應進行防水設計,并應有完善的技術措施。
(2)住宅室內防水的技術措施包括室內墻體的防水、防潮,樓、地面的防水、排水,獨立水容器(如室內戲水池等)的防水、抗滲。
(3)衛生間樓、地面應有防水,并設地漏等排水設施;門口應有阻止積水外溢的措施,墻面、頂棚應防潮;當有非封閉式洗浴設施時,其墻面應防水。
(4)衛生間不應布置在下層住戶的廚房和無用水點房間的上層。
(5)廚房墻面宜防水,頂棚應防潮;廚房布置在無用水點房間的上層時,樓面應有防水。
(6)當墻面采用防潮做法時,防水層沿墻面上翻,高度應不小于150mm。
(7)有排水的樓、地面標高,應低于相鄰空間面層20mm或做擋水門檻,無障礙要求為15mm且為斜坡過渡。
(8)當衛生間有非封閉式洗浴設施時,其墻面防水層高度應不小于1.8m。
(9)有排水要求的房間應繪制放大布置平面圖,并應標注排水坡度。
(10)面層宜采用不透水材料和構造。排水坡度為0.5%~1%,當面層粗糙時排水坡度應不小于1%。
(11)輕質隔墻用于衛生間、廚房時,應做全防水墻面。其根部應做C20細石混凝土條基,距相連房間的樓、地面面層不低于12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