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utoCAD建筑繪圖與天正建筑實例教程
- 趙武主編
- 2272字
- 2019-07-26 18:40:51
5.5 樓梯間平面圖
5.5.1 繪制樓梯平面圖
【思路分析】繪制如圖5-49所示的樓梯平面圖,與繪制教室平面圖思路相同,首先創建圖層,然后確立輔助線,使用輔助線來明確控制點,再逐一繪制。
【學習命令】“ML”(Mline多線)、“MY”(Mlstyle多線樣式調整)、“AR”(Array陣列)、“LT”(Linetype線型)等。
【作圖步驟】
步驟1 建立文件。
按〈Ctrl+N〉新建文件,再按〈Ctrl+S〉保存文件,命名為“樓梯平面圖”。
執行“LA”圖層命令,分別建立輔助線、墻線、窗戶、門、踏步、文字、標注等圖層并為各圖層設置不同顏色,更改輔助線圖層線型為點畫線,如圖5-50所示。
步驟2 繪制輔助線。
轉換到輔助線圖層,執行“L”命令繪制一條尺寸為3000的水平線和一條尺寸為6000的垂直線,執行“O”偏移命令,確定,分別向上偏移水平線距離5600,向右偏移垂直線距離2600得到外框為2600×5600的樓梯墻面中心線。
雙擊鼠標中間滾軸,令視圖全部顯示。
圖5-49
圖5-50
執行“LT”調整線型比例正確顯示出點畫線,如圖5-51所示。執行“O”偏移命令,確定,將下側水平輔助線依次向上偏移距離為240、1000,得到左右位置門的輔助線,將左側垂直線依次向右偏移距離550、1500、550,然后對其執行“TR”進行修剪得到窗戶位置的輔助線,如圖5-52所示。
步驟3 繪制墻體和窗。
轉換到墻線圖層,執行“MY”(Mlstyle)多線樣式調整,設置墻線類型,并置為當前,執行“ML”命令繪制墻線。
轉換到窗戶圖層,執行“MY”(Mlstyle)多線樣式調整,設置窗戶多線類型,并置為當前,執行“ML”命令,繪制窗戶。
圖5-51
圖5-52
步驟4 繪制門。
轉換到門圖層,繪制門的方法與上例相同,但是由于在一個圖形中會多次運用同樣的門圖例,因而可以將門的圖例制作為圖塊,在需要的時候通過插入的方法得到。
繪制好門,執行“B”圖塊命令,命名為“門”,在如圖5-49所示圖中的左側門,捕捉門的右下角為基點,選擇矩形和圓弧,確定,得到圖塊。
執行“I”插入圖塊命令,插入門圖例關鍵的就是上下左右的開啟方向不同,比如需要通過插入獲得如圖5-49所示右側的門。
在打開的插入圖塊對話框中,如圖5-53所示,輸入旋轉角度為180°的結果如圖5-54所示,顯然這不是所需要的,旋轉360°也不行,那么怎么才能達到目的呢?
這里的方法是在如圖5-53所示的插入對話框中,單擊 圖標,取消復選,然后在對應的x、y位置處輸入特定參數,就可以得到滿意的結果。
圖5-53
圖5-54
這里的參數設置,不旋轉只調整比例時:
x=-1、y=1時,相當于圖塊沿Y軸對稱插入。
x=1、y=-1時,相當于圖塊沿X軸對稱插入。
x=-1、y=-1時,相當于圖塊沿X軸和沿Y軸均對稱后插入,也就是相當于旋轉180°插入。
提示:
這里設置插入圖塊參數的方法非常方便,請初學者多次嘗試,并記住規律。
明白了上述的參數意義,可以在插入圖塊時,設置相應比例和角度得到插入方向。
步驟5 繪制踏步。
轉換到踏步圖層,繪制踏步。
踏步的繪制是本圖的關鍵。要分析清楚如何做輔助線,如何繪制第一條踏步線,如何繪制中間的梯井線。確保樓梯中踏步位置合理,要符合一定的尺度要求,當然這需要一定的工程制圖基礎。
如果沒有制圖基礎,可以簡單認為,中間的梯井是縫隙,休息平臺尺寸為輔助線,這樣就可以繪制了。
執行“O”偏移命令,先將水平方向的輔助線向下偏移1300,再將得到的輔助線向下偏移2520,將垂直方向的輔助線向右偏移1270,再將得到的輔助線向右偏移60,得到梯井的輔助線,如圖5-55所示。這樣就可以通過捕捉輔助線的交點,繪制出一條踏步線,關閉輔助線,如圖5-56所示。有了第一條踏步線,則執行復制、偏移或陣列等方法都可以得到其他的踏步線。
這里執行“AR”陣列命令,而陣列過程中的關鍵是,設置陣列距離,一要注意距離有正負之分。設置好的參數如圖5-57所示,在這注意關閉陣列項目的關聯,以方便下一步的修剪。陣列后得到結果如圖5-58所示。
圖5-55
圖5-56
步驟6 繪制梯井和扶手。
圖5-57
執行“REC”命令,在踏步的中間位置捕捉點繪制梯井的矩形。
執行“O“向外偏移距離60,再次偏移60,得到扶手的輪廓線,進行必要的剪切,就可以得到完整的圖案。
再繪制45°折斷線,然后執行“PL”多段線繪制箭頭表示上行和下行梯段,如圖5-59所示。
圖5-58
圖5-59
5.5.2 樓梯間平面圖尺寸標注
步驟1 執行“D”打開標注樣式管理器對話框,執行尺寸標注樣式調整,建立“建筑標注”樣式,修改七項參數,并將“建筑標注”樣式置為當前。
步驟2 打開注釋面板,首先標注上開間的細部尺寸,即標注窗戶和墻體之間的距離。
執行“Qdim”快速標注,選擇上開間的輔助線,確定,指定尺寸線的位置,得到第一道尺寸標注,如圖5-60所示。
執行“DLI”線性標注,先選擇左側垂直輔助線上端點為第一點,再選擇右側垂直輔助線上端點為第二點,確定,指定尺寸線的位置,得到第二道尺寸標注,如圖5-61所示。
圖5-60
圖5-61
步驟3 重復執行上述兩步,標注下開間尺寸。
步驟4 上一步學習了快速標注,現在來學習一下用連續標注來標注進深尺寸。
首先執行“DLI”線性標注,先選擇下側第二根水平輔助線左端點為第一點,再選擇下側第二根水平輔助線左端點為第二點,確定,指定尺寸線的位置,如圖5-62所示。
然后執行“DCO”連續標注,由下而上依次選擇需標注的水平輔助線左側端點,得到第一道尺寸線,如圖5-63所示。繼續執行“DLI”線性標注標注第二道尺寸線,如圖5-64所示。
圖5-62
圖5-63
執行“ED”文字編輯命令,修改2520文字為280×9=2520,這樣可以更清晰表達圖中踏步的數量,符合建筑設計的制圖規范要求,確定,修改完成后如圖5-65所示。
圖5-64
圖5-65
步驟5 最后執行“DT”單行文字命令,書寫圖名“樓梯間平面圖”,即可得到如圖5-49所示的圖案。
小結:
本章主要講解了教室平面圖和樓梯平面圖繪制的思路和方法,同時講述了尺寸標注的創建與使用,讀者一定要通過反復練習熟練掌握尺寸標注的方法,學會建筑標注的嚴格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