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細節:新加坡城市設施
- 朱立珊編著
- 1235字
- 2019-07-26 18:29:43
自序
中國有句古話:“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蔽沂窍矚g行萬里路的,在一個地方停留太久,視覺和神經都麻木了。一個新的環境可以使人重新面對生活。有看過很多城市,它們都以自己的獨特魅力吸引人。有時我會自問,城市的魅力是什么?
城市的魅力來自于它的獨特性,它為生活在這個城市的人們提供集體記憶,提供歷史、現在和未來,提供獨一無二的體驗,不論從哪里回到這個地方,這些獨特而熟悉的記憶就是家。新加坡應該就是這樣一個充滿魅力的國家,它保護著自己的歷史和習俗,同時它也是時尚之都,現代之都。在沒有到新加坡之前,它給我的印象來自于圖片和朋友的介紹——美麗的花園城市。圖片上的新加坡美麗迷人,讓我非常希望自己可以近距離感受新加坡的魅力。
2001年7月,我第一次踏上這片國土。從進入新加坡機場開始,濃郁的熱帶植物、美麗的胡姬花、柔軟的地毯、方便的搬運系統、明確的指示系統,給我非常深的記憶。我自己是設計師,特別關注公共空間的設計。在陌生的空間中,設計應盡量地減少陌生和恐懼感,如何才可以做到這些?空間有明確的指示系統、親切的空間通道、植物花卉的配置、座椅的放置方式、應急電話的設置、問訊空間的設置等等,都可以化解人們對陌生空間的感受。新加坡機場在這些方面是成功的,作為世界最繁忙的航空港之一,世界各地不同種族不同語言的人們共享這個空間,平靜而有秩序,新加坡機場較成功地解決了這些問題。從機場就開始的這種認知,讓我在生活
在新加坡的這段時間里不斷被各種細節設計所感動,也在探尋設計的本質。在我居住的小區旁邊有三個公園,它們分別是湖畔公園、中國公園、日本公園。湖畔公園是完全敞開的公園方式,會有非常多的年輕人在里面跑步、騎自行車。裕華園(中國公園),因為便利的設計以及設施,更多地是吸引中老年人;而星和園(日本公園),則更多地吸引喜歡安靜的人進入。每當走在這幾個公園里,我內心都很不平靜,我曾經寫過一篇文章闡述新加坡人的幸福,從政府到每個主管部門都是把人的需求放在重要的位置。并不是說設計了幾個公園就是重視人的需求,但是在設計過程中處處通過細節體現對人的關懷。
新加坡是一個小國,因而善于將有限的資源,最大化地合理、有效地利用。設計中處處將對人的關懷放在重要的位置,在設計實踐上處處體現這種精神。新加坡給人這樣美好的印象、處處花園,處處花香。
我小時候生活在濟南,一大家子人生活在一個小四合院里。院子里有樹、魚缸、水池。在天氣允許的情況下,我會在院子里寫作業、做游戲、聽大人講故事,我非常懷念那些日子,那些在星空下懷有的夢想。我總是想起我那美好的童年時光,我們現在生活的環境在發生巨大的改變,道路在不斷地拓寬,樓在不斷地增高,居住的室內空間也越來越大,生活也越來越方便,人卻將自己包裹得越來越嚴密,這是否是幸福?有時我在想,如果能有一片綠地,在冰冷的現代建筑中給人以喘息的空間,讓人們在忙碌的工作之余有親近自然的心情。這也是一種關懷,也是一種尊重。在新加坡的生活經歷讓我感觸很深,我很想把在新加坡的見聞與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