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細節:新加坡城市設施
- 朱立珊編著
- 1385字
- 2019-07-26 18:29:44
二、城市環境中設施的作用和價值Significations & Functions of Facilities in Urban Environment
斯堪的納維亞有一句古老的諺語非常精辟“人往人處走”,人與人的吸引構成了戶外生活最多彩的景致,戶外空間的生活是城市中最吸引人的因素。在傳統的中世紀城市中,步行街控制著城市的結構。商人和手工藝人,富人和窮人,年輕人和老年人都共同享受街道提供的生活方式和交流方式,正是這種自由而充滿活力的交流方式構成城市活力的展現。
因此,很多歐洲城市也在嘗試著用這種環境改變生活方式。揚·蓋爾先生在他的著作《交往與空間》中提到,1962年哥本哈根的主要街道被辟為步行街時,在北歐引起很大的爭議,當時很多批評家預言,這些街道將完全被遺棄,因為“城市生活并不是北歐的傳統”。但是直到今天,這些街道依然保留著,成了人們散步、小憩、演奏音樂、展覽繪畫等戶外活動最好的場所,改變了人們活動方式以及城市的景觀。
環境設計與城市生活的關系是緊密的,它滿足社會性活動的需求,是居住者交流和社交的平臺,同時也滿足居住者對互動性活動的要求,包括晨練、曬太陽等,再是滿足必要性活動,包括上班、上學、購物等生活行為。城市環境中功能性展現的載體就是設施。好的設施方便人群自由地出入,提供人群在城市以及建筑群中駐足的可能,能從空間、建筑物和城市中得到愉悅,是與人見面和聚會的場所。正是好的設施,才能引領人群從室內走入室外,從封閉走到敞開,從人工環境走向自然環境,從壓抑走向開放。這就是城市環境設施的價值,它讓空間變得更加生動也更親近。好的設施設計才能夠完成,城市環境中人群、社會性和娛樂性的要求。
城市環境設施的價值就是讓人重新了解自己居住地的特點,而設施吸引人的方法可以論證它的價值。首先設施提供空間的私密以及開放的方式,提供交流和駐足的可能,提供更加方便、快捷、安全的通行方式,提供人群走出家門的理由,提供各種需求的休閑方式,提供各種健身需求。這些說明在環境中正是由于設施的優良設計,人群走出家門,留戀在城市中,交友、健身、娛樂,社會性和娛樂性的要求從而得到了滿足。正是在城市環境中駐足才能了解居住環境。
在這里要特別提到當今社會的家庭模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家庭的平均規模變小。以中國的家庭為例,歷史的情況不去考慮,就中青年人父輩而言,家庭是父母以及三個子女以上構成。筆者父親以及婆母家都是六個孩子以上,而到了筆者這一代,還可以有多個子女,但基本上也是二三個,而更小的群體,家庭則是一個孩子,也有很多丁克家庭。為什么會提到這個問題,隨著家庭人口的減少,老齡化社會的來臨,人與人的交往方式會發生比較大的變化,人與人在公共空間建立的社會性、娛樂性需求則更強烈。人與人需要在公共空間建立一種親密的關系,而這種關系的建立,則要求公共設施提供更優美的環境,更舒適的交流空間,更安全可靠的室外家具。而這些都是環境設施重要的功能性和價值。心理學家馬斯洛(Abraham Maslow)認為人在社會中有四種需求,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交往需求,以及實現自我。這些是人的心理及行為需求,城市環境設施要滿足這些需求。人與環境,人與人都需要在公共空間建立一種親密的關系。城市提供居住環境及空間規劃,城市設施提供交談景觀,休閑空間,兒童、成人及老年人設施,這個平臺完成了人與環境有機的互動。環境及設施也在這個互動中成為居住者生活的一部分。實現了人走向環境、人走向人,城市充滿了活力,也因為這種良性互動,城市安全感也得到了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