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能弱電工程設計與應用
- 陳宏慶 張飛碧 袁得 李惠君編著
- 2542字
- 2019-07-26 18:30:34
2.5 綜合布線工程施工
綜合布線工程施工分為布管/布線施工及連接設備安裝施工兩大類。由于各種品牌、型號的銅纜和光纜的物理特性、電氣性能、外形尺寸和內部結構均按照EIA/TIA-568《國際綜合布線標準》制造,并參考EIA/TIA—569《商用建筑的通信路徑和空間標準》設計。因此,綜合布線工程的施工規范有較大的通用性。
布線系統的施工工具包括安裝工具和測試工具兩大類:
1.安裝工具
安裝每種通信介質都要求獨特的專用工具,雙絞線安裝工具包括卡線工具、壓線工具和鉤線工具等。光纖安裝工具更是成套的一箱子。因此,這類工具的種類繁多、用途各異,又是實際施工時必不可少的。
2.測試工具
這類工具用于測試布線系統各項電氣性能參數(接線圖測試、直流電阻、鏈路衰減和近端串擾衰減),它們是檢查系統設計和施工質量的依據。布線系統的測量儀器日新月異,操作使用越來越簡易,如美國FLUKE公司和美國IDEAL公司的電纜認證測試儀、美國朗訊公司的938系列光損耗測試儀/光功率計(OLTS/OPM)等,可完成綜合布線全部認證測試,為布線工程提供了嚴格和準確的質量保證。
測試標準可參照GB50312—2007《綜合布線系統工程驗收規范》、EIA/TIA—568A《商業建筑電信布線標準》中規定的電纜、連接硬件和跳線的性能指標、TSB—67《現場測試非屏蔽雙絞電纜布線系統傳輸性能技術規范》和ISO/IEC11801:2002《信息技術用戶建筑群的通用布纜》等。
2.5.1 水平布管、布線施工
水平布線路徑是指從管理區子系統到工作區子系統之間鋪設的管線。包括從樓層配線架到信息插座之間通信電纜的安裝施工。
水平子系統的通信線纜包括:大對數UPT雙絞線纜、光纜和視頻同軸電纜等。在選擇線纜的規格和數量時,應考慮適當的備份和發展需要。
水平管線路徑的選擇包括:地埋路徑、活動地板下路徑、頂棚路徑和其他水平穿線路徑。
1.地埋管道
地埋管道是最常見的水平路徑,一般預埋在墻體和樓板混凝土中,優點是通信線纜使用壽命長,不會被老鼠咬等。方形地埋線槽比圓形地埋管的穿線截面利用率高。方形線槽有單層、雙層和復合型線槽,實際施工中至少選擇兩種不同尺寸的地埋線槽,以便今后有更大的增減布線數量空間。
預埋管道時,應充分考慮合理的手孔和過線盒位置,使線纜能順利穿過線槽并能平滑地改變走線方向。直線預埋管長度超過15m或轉彎、交叉時,應設置一個拉(接)線盒,拉線盒蓋應能開啟,并與地面齊平,如圖2-30所示。
圖2-30 預埋金屬線槽和拉線盒
單層地埋管道適合混凝土深度≥64mm的施工條件,分布管道與供接管道在同一平面內。供接管道中設有很多接出單元。
雙層地埋管道適合混凝土深度≥100mm的施工條件,分布管道與供接管道不在同一平面內,分布管道在上層。表2-22給出了線管內徑與穿線數量對照表。
表2-22 線管內徑與穿線數量對照表
2.防靜電活動地板下穿線
活動地板下穿線方式常用于計算機房或設備間。有鋼架結構的活動地板和水泥結構的活動地板兩種。鋼結構活動地板是在活動地板單元下面的鋼架中進行穿線,鋼架的一般高度為70~100mm。水泥結構的活動地板是在活動地板單元下面的水泥方塊空洞之間穿線。水泥結構的一般高度為100mm、150mm或200mm。
3.頂棚穿線
頂棚是常見的穿線區域。常用的穿線管有金屬電氣管和阻燃型硬質PVC管等。每段線管的長度應不大于30m,并不能包含1個以上的90°彎角,超過這個要求時必須增加拉線盒。線管的彎曲半徑至少大于6倍線管直徑,當線管直徑大于50mm(2in)時,彎曲半徑必須大于10倍線管直徑。當線管內穿光纜時,所有彎角的彎曲半徑必須至少10倍于線管直徑。
4.墻面穿線
墻面穿線方式常用于將信息插座安裝在墻邊的辦公環境。穿線方式有墻面安裝、埋入式安裝和制模式安裝三種。
1)墻面安裝是指在已經完成粉刷的墻面上,安裝墻面專用的扁平線槽,在線槽中穿線。
2)埋入式安裝是指將穿線管或線槽預埋在墻體中,然后再進行墻面裝飾。
3)制模式安裝是指采用專門制作的墻面裝飾材料,如護墻板、隔斷板等,在這些專門制作的墻面材料中預留穿線管,在墻面裝飾的同時完成水平布線施工。這是最靈活、有效、合理的墻面穿線方式。
5.地毯下穿線
在鋪有地毯的房間中,可在地毯下及墻角進行布線。這是一種非常簡便的布線方式。隨時可作更改。
2.5.2 主干管線施工
主干管線施工包括大樓內部的主干通信線路和大樓外部的主干通信線路。
1.大樓內部的主干通信線路
大樓內主干線路徑包括從接入子系統到管理區子系統之間的穿線路徑。當所有管理區在不同樓層的同一水平位置時,可簡單地利用上下貫通的垂直豎井進行主干管線施工。在開放式豎井中,豎井的利用率不應超過50%。當主干線纜和光纜數量較多時,應選用與穿線容量和尺寸相應的水平、垂直線管、線槽、套管和金屬橋架。穿線線纜截面積的總和應只能占橋架截面積總和的31%~53%。因為垂直主干線受重力影響較大,必須牢固固定線纜和管道,常用的方法是用管道夾固定管道,并用扎帶或封口填充物將線纜固定在管道和橋架內。
2.大樓外部的主干通信線路
大樓外部的主干通信線路用于多幢建筑物之間的連接,可采用地下管道、架空線或隧道等多種路徑。其中以隧道方式為最佳,隧道中可放置各種管子、線槽和線架,可以隨時擴充或修改,但造價最高。
2.5.3 管理區
樓層管理區是水平子系統與主干子系統的轉接點。管理區內需放置兩方面線纜的終結設備、交叉連接設備和樓層分通信設備,是布線系統的重要部位。在建筑面積超過1000m2的區域或最長傳輸距離超過90m的區域,至少應設置一個管理區。管理區內需進行管理操作,應配置不低于540lx的照明燈光。圖2-31是樓層配線間內的110A配線裝置。
圖2-31 樓層配線間內的110A配線裝置
2.5.4 設備區
設備區是弱電系統各類信息的匯集中心和服務控制中心,設有為大樓提供通信服務和智能控制的各種功能設備,如程控交換機、計算機中心交換機、主配線架和UPS不間斷電源等。
設備區施工包括各功能設備的安裝和布線、通信系統電纜的接入、主干配線系統的安裝,引入建筑群的干線電纜、光纜和公用網電纜和光纜(包括天線饋線)都應安裝防雷保護設備和相關裝置。
設備區應設有獨立的接地系統。接地及其連接應符合國家標準GB/T2887—2011《計算機場地通用規范》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力行業標準DL/T621—1997《交流電氣裝置的接地》的要求。
設備區的空間高度應不低于2.5m,一般采用防靜電活動地板。離地面1.5m以上的光照強度應不低于540lx;需安裝一套365天24h連續運行的獨立空調通風系統,區內溫度控制范圍為18~24℃,相對濕度控制在30%~50%。設備區應采用氣體和物理滅火消防設備,并配置電子報警和電視監控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