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請你講重點:卡耐基魅力演講的藝術(shù)作者名: 卡耐基本章字數(shù): 3912字更新時間: 2019-07-05 10:21:58
第一章 培養(yǎng)勇氣與自信
“如果你認為自己能干某件事——而這件事又是可行的,那你一定能干成。相反,如果你認為自己連世界上最簡單的事情都做不了,那你就干不成,在你眼中,連螞蟻堆都成了難以逾越的高山。”
——埃米爾·柯
當我們詢問報名參加公共演講的學員們希望在演講課程中有何收獲時,大多數(shù)人給出的回答驚人的一致:“每當我被點名站起來講話時,就會特別緊張、害怕,導致根本無法理清思路,也無法集中注意力,而且完全忘記了自己想要說什么。因此,我希望能從這門課上獲得自信、泰然和自主思考的能力。我希望能有邏輯地組織自己的思路,希望自己能在生意場上、居民團體中或其他任何場合清楚且令人信服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這讓我想起了一件真事。多年以前,我認識了一位名叫D.W.根特的紳士,他參加了我在費城舉辦的公共演講班。就在課程開始后不久,他邀請我在“制造商俱樂部”共進午餐。他是位中年人,生活態(tài)度一直很積極,不但擁有自己的制造公司,還是教會事務(wù)和社區(qū)活動的領(lǐng)導人。那天我們一起吃午飯,邊吃邊聊,他在桌子對面探著身對我說:“曾多次有人邀請我在公共場合講話,但我從未敢嘗試。一想到要面對那么多人講話,我就會非常緊張,大腦也一片空白,所以我總是設(shè)法回避這樣的場合。但我現(xiàn)在是大學董事會的主席,必須要主持董事會會議。其實不過是講幾句話而已……您覺得到了我這個年齡再學演講,還有可能學會嗎?”
“我覺得?根特先生?”我回答道,“這個問題和我的想法無關(guān)。你行的,只要按我們的指令和規(guī)定來操練就沒問題。”
他也想相信我的話,但這一切似乎太美好、太樂觀。“恐怕您是不忍心打擊我吧?”他應(yīng)道,“您不過是在好心安慰我罷了。”
培訓班結(jié)束后,我們有一段時間未再聯(lián)系。幾年后,我們再次相遇,又在“制造商俱樂部”共進了午餐,依然是我們第一次在此吃飯時的那個角落,依然是那張桌子。我問他那時我是不是太過樂觀了,他從口袋里掏出了一個紅色封底的小巧的筆記本,把他演講的預(yù)約日期指給我看。“做這些演講的能力,”他坦陳,“演講過程中的快樂,以及我能給社區(qū)創(chuàng)造的附加價值——所有這些都是我生命中最令人滿意的事情。我做的公共演講已經(jīng)不計其數(shù),而且就在前幾天——英國首相勞埃德·喬治在費城的一次大型群眾集會上做了演講,我從市里的所有社區(qū)領(lǐng)導人中被選中,做了介紹發(fā)言!”
可是,正是這個人,大約三年前,坐在同一張桌旁,表情嚴肅地問我他是否能夠當眾演說。
你可能會問,他的演講能力也進步得太神速了,這是否是個案?絕對不是。類似的事例我們有幾百個,讓我來舉一個更具體的吧。曾經(jīng)有位在紐約布魯克林工作的醫(yī)生——我們稱他為克蒂斯博士——來佛羅里達避寒,他住的地方旁邊就是“巨人隊”的訓練場。作為一名熱情的棒球迷,他經(jīng)常去看隊員們訓練。不久,他便與隊員們打得火熱。后來的某一天,他被邀請參加為“巨人隊”舉行的宴會。
在上過咖啡和堅果之后,幾位有名氣的客人被邀請“講幾句話”。突然間,克蒂斯博士猝不及防地聽到宴會司儀說道:“今晚,有一位醫(yī)生在座,克蒂斯博士,我打算請他就棒球選手的健康問題講幾句。”
他有準備嗎?當然。世界上沒有誰比他的準備更充分了:30多年來,他一直在研究衛(wèi)生學,一直在行醫(yī)。本來,關(guān)于這個話題他能坐在椅子上對圍攏在他身邊的人滔滔不絕地講上一整夜。但是,站起來講——即使是面對一小部分聽眾——也完全是兩回事。一想到這個,他就雙腿發(fā)軟、心跳加速。他以前從未做過公眾演講,即使曾經(jīng)有過一些想法,現(xiàn)在也不翼而飛了。
該怎么辦?大家已經(jīng)在鼓掌了,每個人都在看著他。克蒂斯搖搖頭,可這似乎起了反作用:人們的掌聲更熱烈,要求更迫切。“克蒂斯博士!發(fā)言!發(fā)言!”叫喊聲越來越急迫。
他已萬劫不復(fù)。他知道,如果站起來,發(fā)言就會失敗,因為自己根本說不出幾句話。于是他慢慢站立起來,一言不發(fā)地轉(zhuǎn)身,默默走出了房間。太尷尬、太丟臉了。
回到布魯克林后,他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報名參加了我的公眾演講課程。這毫不奇怪。他可不想再一次被弄個大紅臉,再一次陷入啞口無言、手足無措的境地。
他是那種受老師特別喜歡的學生:非常熱切地想要學習。他想擁有演講的能力,而且他的渴望極其執(zhí)著,沒有半點應(yīng)付的成分。他總是充分地準備自己的演講,堅定地進行練習。他一堂課都沒落下。
他做的完全是一名認真的學生該做的事情,其進步速度之快,連他自己都很吃驚,遠遠超出了他最美好的期望。幾次課上下來,他的緊張感便逐漸消失,自信心越來越強。兩個月后,他便成了班上的明星學員。不久,他開始接到去各地演講的邀請。現(xiàn)在,他很喜歡演講時的那種感覺,那種興奮的狀態(tài)。演講給他帶來了名氣,也讓他結(jié)識了很多新朋友。
紐約市共和黨競選委員會的一位委員在聽了克蒂斯博士的一次公眾演講后,邀請他來紐約為共和黨發(fā)表競選演說。如果這位委員知道,就在一年前,這位演講家還曾因怯場而舌頭打結(jié),在羞愧和慌亂中離開了公眾宴會大廳,那他會是何等驚訝啊!
獲得自信與勇氣、面對人群講話時能鎮(zhèn)定而清晰地思考——這并不像人們想象的那么難,甚至連十分之一都沒有。它不是造物主賜予某些極少數(shù)人的一種稟賦,而是一種能力,就像打高爾夫一樣。只要擁有強烈的愿望,每個人都可以開發(fā)自己的這種潛能。
人們坐著時可以正常思考,而站起來大腦就會短路。這種說法是否有絲毫道理?當然沒有。事實上,當你面對聽眾時,思路會更清晰。有人在場,你會更興奮,因此也會發(fā)揮得更好。很多演講者都會告訴你:聽眾會刺激他們的思維,給他們帶來靈感,讓他們的思維更清晰、更敏銳。正如亨利·沃德·比徹所說的那樣:在這種時候,各種你之前從未有過或從不知道的想法、事實和觀點會如云煙般飄過你的腦海,只需伸出手抓住它們就行了。這種經(jīng)歷值得擁有,如果你能堅持不懈地練習,也許就能體驗到。
不過,講了這么多,有一點對你來說可能已確鑿無疑:反復(fù)的訓練和練習可以消除你的怯場心理,給你帶來自信和恒久的勇氣。
不要過分夸大自己的困難。即使是那些后來成為同輩之中佼佼者的演講者,在他們演講生涯的開端,也都曾飽受這種莫名的恐懼和緊張的折磨。
威廉·詹寧斯·布賴恩是他那一代人中最偉大的演說家。他承認,自己剛開始嘗試進行公眾演講時,兩個膝蓋直打架。
馬克·吐溫第一次站起來演講時,感覺嘴里像塞滿了棉花一樣,心跳也開始加速,就像要去爭奪百米賽跑的第一名似的。
格蘭特將軍曾率領(lǐng)偉大的軍隊攻占了維克斯堡,取得了勝利,可是,當他準備做公眾演說時,他承認自己嚇得抖得像篩糠一樣。
讓·饒勒斯是其所處時代法國最具震撼力的政治演說家。在鼓起勇氣發(fā)表第一次演講之前,他坐在國會里,沉默了整整一年。
“我第一次做公眾演說時,”勞埃德·喬治坦言,“說實話,簡直痛苦極了。我沒有夸大其詞,真的是這樣。我的舌頭緊緊抵在上腭,最開始幾乎連一個詞都說不出來。”
約翰·布萊特這位著名的英國人在美國南北戰(zhàn)爭期間,在美國的一所學校里,面對一群農(nóng)民,做了自己的首次演講。在去演講地點的路上,他十分擔心會講不好,于是請求同伴,一旦看到自己有任何緊張的跡象,就開始猛烈鼓掌,為他打氣。
偉大的愛爾蘭領(lǐng)導人查爾斯·斯圖爾特·帕內(nèi)爾剛開始演講生涯的時候——按照他弟弟的說法——曾緊張得雙手緊緊攥成拳頭,指甲扎進肉里,血都流了出來。
后來成為英國首相的本杰明·迪斯雷利承認,寧愿率領(lǐng)一隊騎兵去沖鋒,也不愿面對議會下院進行演講。他那次開幕演講一敗涂地。
事實上,在英國眾多著名演說家中,不知有多少人曾在第一次演講時失利,以至于現(xiàn)在在議會中還流傳著這樣一種迷信的說法:如果一個年輕人初次發(fā)聲便大獲成功,其實是個相當不祥的征兆。
所以,你就大膽地嘗試吧!
我觀看了那么多人在演講生涯中的起起落落,也曾幫助過很多演講者成長,如果一位學員在最開始演講時表現(xiàn)出一定程度的緊張、不安和焦慮,我其實是非常高興的。
演講者要為自己的演講負一定責任。即使只有二十幾名聽眾,也會讓人萌生緊張、震撼、興奮的情緒。演講者應(yīng)該像一匹訓練有素的良種馬一樣,在準備賽跑時進入狀態(tài)、興奮起來。2000多年前,不朽的演說家西塞羅就曾說過:“所有真正偉大的公眾演說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演講者很緊張。”
即使是在錄制電臺節(jié)目時,演講者也往往會產(chǎn)生同樣的感覺,這叫“麥克風恐懼癥”。當查理·卓別林在電臺直播里講話時,他需要把發(fā)言稿全部寫出來。他當然早已面對過無數(shù)聽眾,他曾在全美進行歌舞喜劇表演,之前也曾在英國的正統(tǒng)舞臺上演出。可是,當他走進電臺錄音室面對麥克風時,他的胃里仍然會產(chǎn)生一種感覺,就像在風暴肆虐的時節(jié)橫穿大西洋一樣。
著名演員兼導演詹姆斯·柯克伍德也有過類似經(jīng)歷。他曾是演講舞臺上的明星,可是,當他為一群看不見的聽眾發(fā)表完演說——走出電臺錄播室時,不停地抹著額頭上滲出的一層層冷汗。“在百老匯做演出開幕之夜演講,”他坦陳,“也沒這么可怕。”
有些人無論演講過多少次,也還是會在演講開始前感到緊張。不過,幾秒之后他們便鎮(zhèn)定自若了,緊張感也隨之消散。
就連林肯也會在為數(shù)不多的幾次演講的開頭感到緊張不安。“他一開始顯得十分手足無措。”他的一位法律合伙人赫恩登曾這樣描述他。“他好像很費勁兒地想要使自己適應(yīng)周圍環(huán)境。他掙扎了一段時間,人們能明顯感覺到他很膽怯、很敏感,而這反而讓他更加別扭。我見過林肯先生這副窘迫的樣子,真的很同情他。當他開口以后,聲音尖利、刺耳,很難聽。他的儀態(tài),他那張黑里透黃的面孔,臉上的皺紋和干巴巴的皮膚,他那局促不安的站姿,還有不自信的動作,一切似乎都在和他作對。不過,這只持續(xù)了一小會兒。”很快,他便恢復(fù)了鎮(zhèn)定,泰然自若,他的激情和熱忱又回來了,這時他才開始真正意義上的演講。
你或許有過和林肯相似的經(jīng)歷。
為了能從培訓中獲得最大收益,為了能迅速、事半功倍地提高演說能力,你必須要牢記下面四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