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漢語講話
  • 王力
  • 2161字
  • 2019-07-10 17:55:52

第三節 各地語音的異同

譬如你是一個北京人,念英文的bin(箱)字,像北京話的“賓”,一個上海人聽見了,就說你不對,并且說應該念像上海話的“貧”。其實大家都不對;因為大家都只念對了一半。單就聲調而論,是北京人念對了,上海人念得太低。單就清濁音而論,是上海人念對了;bin里的[b]本是濁音,北京人念了清音。單就吐氣不吐氣而論,卻又是北京人念對了,bin里的[b]本是不吐氣的,上海人念了吐氣音。

從這個例子看來,可見各地語音的歧異有時候是一般人所不能了解的。每一個人,當他學習別處的語音的時候,往往是不知不覺地拿他自己認為相同而其實不相同的語音,去冒充別人的語音。但是,當你自己認為已經念對了的時候,別人偏能辨別你是冒充;所以外國人用拉丁字母翻譯北京“賓”字的音不是bin而是pin,翻譯上海“貧”字的音也不是bin而是b‘in。

這是中國人學外國語的例子。此外我還可以舉出許多中國甲地的人學乙地的話的例子。廣州人以為廣州的“同”字等于上海的“同”字,其實有清濁音的分別。蘇州人以為蘇州的“梅”字等于北京的“梅”字,其實除了聲調不同之外,音素也不全同:蘇州的“梅”是[mε],北京的“梅”是[mei]。北京人以為北京的“死”字等于上海的“事”字,其實有清濁音的分別。廣州人以為廣州的“試”字等于北京的“事”字,其實廣州的“試”字不卷舌,北京的“事”字卷舌。這種情形,也是騙不過本地人,甚至騙不過本地的小孩子。一個北京人到上海,把上海的“事”念像北京的“死”,上海的小孩聽了也會搖頭。

中國方言的復雜,大家都曉得;但如果你肯仔細研究,就會覺得簡單些。首先我們該注意:話學不好,有時因為詞匯不對,有時因為聲調不對,有時因為音素不對。譬如上海人初到北京,把“臉”叫作“面孔”,縱使聲音念得非常正確,仍不算是北京話。但這是詞匯的不對,與語音毫無關系,我們在本節里,應該撇開不談。至于成都的“慢”字,念起來不像北京的“慢”,這是聲調的不同;蘇州的“先”(sie)字不像北京的“先”(?ien),這是音素不同;梅縣的“良”(liong)字不像北京的“良”(liang),這是聲調音素都不相同。聲調或音素的異同,才是本節討論的對象。

就最大的輪廓而論,各地的方音有下列幾個異點。

(一)清濁音或陰陽調類的分別

霸罷 拜敗 貝倍 報暴 半伴 變辯 布步

販飯 糞憤 諷鳳 富父 戴代 到道 斗豆

旦蛋 當蕩 凳鄧 帝弟 釣調 訂定 妒度

對隊 斷段 頓鈍 凍洞 貴跪 耗號 漢汗

化話 記忌 救舅 建件 箭賤 進盡

官話(大多數):完全不能分別。

吳語:清濁音及陰陽調類都能分別。

閩語:有些能分,有些不能分。

粵語:陰陽調類能分別,但一律念成清音,無濁音。

客家話:清濁音及陰陽調類都不能分別;但其聲母為[p-, t-, k-]者,則以吐氣不吐氣為分別(前字不吐氣,后字吐氣)。

(二)“知”類字與“資”類字的分別

知資 中宗 試四 遲詞 初粗 衫三 癡雌

詩思 施斯

官話(一部分,例如北京):完全能分別。

吳語:不能分別。

閩語:往往不能分別。

粵語(除廣州一帶):大致能分別。

客家話:有些地方,除“初粗”“初租”一類的字,客家話不能分別,自有其語音史上的理由。因為語涉專門,此處只好不談。一組外,都能分別;另一些地方,則完全不能分別。

(三)“京”類字與“精”類字的分別舊劇界的人把“京”類字叫作團字,“精”類字叫作尖字。有些人把“知”類與“資”類也叫作尖團。

京精 姜將 腔槍 香箱 繼濟 舊就 見箭

期齊 希西 獻線 堅煎 件賤

官話(大多數):完全不能分別。

吳語、閩語、粵語、客家話:完全能分別。

(四)韻尾[-n, -?]的分別

賓兵 貧平 民名 銀迎 痕恒 鄰陵 新星

官話(一部分,例如北京):完全能分別。

吳語:完全不能分別。

閩語:福州話不能分別,廈門話能分別。

粵語:完全能分別。

客家話:一部分在韻腹上能分別(“民名”“銀迎”)。

(五)韻尾[-m, -n]的分別

甘干 謙牽 擔單 添天 庵安

官話、吳語:完全不能分別。

閩語(閩南話)、粵語、客家話:完全能分別。

(六)入聲韻與非入聲韻的分別

畢閉 不布 迫破 僻譬 仆蒲 木暮 腹富

惕涕 突屠 托拖 拓唾 匿膩 諾懦 立吏

鹿路 律慮 割歌 各個 刮瓜 郭鍋 渴可

哭枯 合何 劃話 或禍 激基 稷際 接嗟

戚妻 乞起 泣氣 緝砌 屈區 吸希 悉西

舄細 協鞋 泄瀉 只支 陟至 囑主 祝注

尺恥 斥翅 插叉 出初 觸處 失師 拾時

式世 涉射 蜀暑 述樹 作做 鑿座 促醋

撮挫 撒灑 肅素 索鎖 揖衣 乙椅 益意

翼異 鴨鴉 葉夜 屋烏 物務 挖蛙 握臥

玉御 域喻

官話:或完全無分別(如北京),或多數字僅在聲調上有分別(如川滇系官話,入聲往往混入陽平),或完全能分別(如江淮系官話)。

吳語、閩語、粵語、客家話:完全能分別。

(七)入聲韻尾[-p, -t, -k]的分別

[-p, -t] 執質 蝶迭 帖鐵 納捺 蠟辣笠栗 濕失

[-p, -k] 立力 及極 劫結 習席 歙隙汁織 十食

[-t, -k]畢壁 末莫 密覓 七戚 實蝕室釋 瑟塞

官話、吳語(大多數):完全不能分別。

閩語、粵語、客家話(大多數):完全能分別。

以上所述,對于各地語音的異同,可算是掛一漏萬。但為篇幅所限,不能多加述說了。

由這些例子看來,可見我們學習某一地的方音是不容易的。固然,學習方音有一條捷徑,就是類推法:假設我們的聲母[ts-]等于他們的聲母[t?-],或我們的韻母[-in]等于他們的韻母[-ian]等等,一推就知,這似乎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但是,事情絕不會像這樣簡單的。實際上,往往有下列的兩種復雜情形:

1.我們的[-in]與[-im]都等于他們的[-ian];

2.我們的[ts-]有些等于他們的[t?-],另有些仍等于他們的[ts-]。

如果我們遇著前一種情形(像廣州人學北京的“言”“嚴”二字),仍舊有辦法:只把一切我們讀[-in]或[-im]的字都改讀為[-ian]就完了。但若我們遇著后一種情形(像上海人學北京的“知”“資”二字),就麻煩了:到底哪一些字該念此音,又哪一些字該念彼音呢?關于這個,唯一辦法就是先求知道古音系統。這不是一般人所能辦到的,所以只好靠硬記之一法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渝北区| 青浦区| 浙江省| 凤台县| 黄大仙区| 云安县| 即墨市| 舒兰市| 松桃| 邮箱| 博罗县| 裕民县| 应城市| 措美县| 曲松县| 根河市| 株洲县| 五大连池市| 平远县| 天全县| 小金县| 治多县| 容城县| 康乐县| 拉萨市| 凌海市| 于田县| 奎屯市| 乌苏市| 中超| 黄石市| 通渭县| 怀柔区| 高阳县| 农安县| 清原| 林州市| 钦州市| 平顶山市| 丽江市| 临夏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