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局觀從何而來
- (英)羅賓·鄧巴 克萊夫·甘布爾 約翰·格列特
- 921字
- 2019-06-20 10:05:31
● 人類群體由多個層級的人際關系組成,不同的層次擁有不同的功能。不同層級的個體見面頻次也有顯著差異。
● 人類的友誼模型:人類被不同層級的友誼關系所包裹,在不同層級的關系中,我們與相關個體的感情深度和聯系頻次也會有所不同。5、15、50、150以及500,這些不同層級的數字幾乎就是密友、至交、好友、朋友以及熟人的代名詞。
● 小世界群體的結構,與個體的社交網絡層級之間存在一致性,群體結構遵循3倍法則。
靈長目動物進化史上最偉大的創造就是社交活動,然而群居生活的代價絕對高昂。群體的規模越大,你每天為尋覓食物所走的路程就越遠,因為每只動物都會有自己大致恒定的覓食區域。群居為動物增加了負擔,因為它們本可以利用這些時間在樹蔭下安靜地納涼休息,或者與“朋友們”搞些社交活動。群居生活還會帶來生理機能的損耗,因為其他動物可能會攻擊你,奪走你美味的食物,或是占有你舒適安全的夜宿地。隨著群體規模的擴大,類似事件的發生也將變得愈發不可避免。
即便這些個體間的沖突可能非常細微,然而經年累月疊加之下,它們所制造的壓力以及誘發應激激素(如皮質醇)的分泌,不僅會讓自己身心俱疲,還會對女性造成尤為嚴重的傷害。壓力,不論是身體上的還是心理上的,都會破壞控制女性月經周期激素的穩態(Homeostasis):后果就是女性在整個月經周期中都沒有卵子排出,并因此而出現暫時性不孕癥。
這些代價對群體成員而言都是極為高昂的,也使得群體生活看起來并不劃算,除非這其中包含一些其他的益處。對猴子和猿類而言,群體生活的好處就是使自己免遭天敵的捕食。通過集聚為一個社群,猴子和猿類迫使天敵很難找到落單的個體。它們甚至還能圍攻捕食者,并將其驅趕。事實上,已經有觀察者在非洲記錄了狒狒的這種行為(見圖1-1)。

圖1-1 花豹與狒狒
花豹是狒狒以及許多其他舊大陸猴和猿類的主要天敵,盡管狒狒們偶爾也能夠保護好自己。
在日常生活中,鬣狗和豹子等食肉動物是靈長目動物的主要威脅。如何降低自己被突然襲擊的風險,成為真正意義上生死攸關的難題。當靈長目動物離開相對于安全的叢林,來到開闊的平原之上時,這一問題尤其突出。在這種情況下,靈長目動物可以藏身的地方非常稀少,而藏身地的間隔又可能非常遙遠。群居生活使得靈長目動物更有可能從獵物成長為獵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