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告狀一
- 資宋
- 蘭江觀魚
- 2085字
- 2019-07-27 09:00:00
滃港三廟前的洪宅,過完了“七七”之后,總算是開始安靜了下來,竹木搭建的喪棚和靈堂都已經撤去,就連洪府家人身上也去掉了孝服麻冠,只是在腰間扎著一根白色的麻布腰帶以表示自己在服喪而已。
因為白事而帶來的短暫熱鬧景象散去之后,滃港洪宅和過去有所不同的是,因為洪氏幾兄弟選擇在這里守孝,倒是給這座老宅帶來了不少人氣。特別是洪宅西側的跨院內,每日一早響起的朗朗讀書聲,很是給這座江邊小鎮增添了不少書卷氣息。
三月的昌江上下,已經是一片綠意盎然,再加上江岸兩側懸崖山坡上那些密密麻麻的杜鵑花,無不展現著一年中最具有生機的美好時節。
就連洪適也忍不住約了洪遵,在自家后院的木亭內手談一局,順便觀賞下坡上累累的杜鵑花景,和坡下流過的宛如蒼翠碧玉般的昌江。光是呼吸著空氣中若有若無的花香和聽著江上艄公不時傳來的歌聲,已經讓兩人心曠神怡,一時忘卻心中所有煩惱了。
“哎,若是每日都能和家人一起享受這樣寧靜悠閑的生活,這官其實也沒什么做頭了。難怪靖節先生不愿為五斗米折腰,寧可歸隱于田園了。”
抬頭看了一眼兄長對陶淵明一副心向往之的羨慕之情,洪遵不動聲色的在棋盤上下了一子,然后開口說道:“靖康之變前,我看太上、淵圣也是這么想的。只是金人南下之后,二圣就只好改去五國城坐井觀天了。可見,人不能想得太安逸。”
洪適回頭看了一眼棋局,應付了一手之后,方才對著洪遵嘆氣道:“二郎,有時候我都弄不明白,你和沈三郎到底誰才是老師了。說你是他老師吧,我看沈三郎就沒從你這里學到幾分端正,倒是你被他帶的多了幾分生氣。也不是說你這變化不好,但是對自己的兄長,你就不能厚道點嗎?”
洪遵:“…”
就在兩兄弟一時陷入了沉默之時,一陣急促的的腳步聲從花園小徑的石板上傳了過來。兩人不由同時轉頭望去。只見三弟洪邁手中拿著兩本書,咬牙切齒的向兩人走來,口中還迫不及待的對他們喊道:“大兄,二兄,你們真應該出面管一管沈三郎了。有他這么亂教學生的嗎?簡直就是誤人子弟么…”
洪遵將手中的圍棋子丟進了棋盒中,向著面紅耳赤的三弟無奈的說道:“三弟這是說的什么話,難道三郎又冒犯了你不成?
最開始,你說開辦不讀圣賢書的小學校完全是瞎胡鬧;上上次又說三郎用拼音教學生發音是歪門邪道;上次又說三郎根本不會教書,完全是誤人子弟;這一次你又是為了什么來告狀?”
洪邁把手上的兩本粗陋冊子放在了棋盤上,怒氣沖沖的說道:“兩位兄長看看,這就是那位三郎編訂好的下半年課本,里面都是些燕子回家,小蝌蚪找媽媽的粗淺文章,完全沒有提到什么圣人之教誨,他這不是瞎折騰嗎?
我就說他根本不會教書,有《千字文》這等好用的啟蒙課本不用,非要另起爐灶,用一些完全沒有文采和韻腳的白文教人。
最可笑的就是,每日上午教半天書,下午就帶著那些學童去田野瞎轉悠,還說是為了讓這些學童不要忘本。這樣的教法,孩童還有多少時間溫習功課,這還不是誤人子弟嗎?”
洪適和洪遵兩人各自拿起一本冊子翻看了起來,兩人都沒有立即去接自己兄弟的話語。不過片刻之后,洪遵也有些不滿的評價道:“這滃港小學,好歹也是我們洪氏捐助的第一所小學,怎么這課本居然用廉價的竹紙,這也太容易壞了吧。”
洪邁覺得二兄這話有為弟子開脫之意,干脆就沒吭聲,只是把目光注視向了大兄。洪適倒是不慌不忙的翻看了幾頁,這才慢吞吞的說道:“所以呢?你跑來是打算和我們提什么要求?”
洪邁猶豫了一下后說道:“我就是擔憂,這第一批學生要是被教壞了,鄉里會覺得是我們洪氏不夠盡心,到時壞了我家的名聲。滃港畢竟不是祖居之地,一旦惡了鄉里,今后父母先人的廬墓何以保全?
這不加挑揀的讓鄉間孩童入學,百人中也未必能有一位成材的,其中大多不過是碌碌常人罷了。倒不如擴大家學的規模,從左近鄉里挑揀幾個聰明一些的孩童入咱們的家學,這樣若是有人有所成就的話,我們洪氏也算是對得起鄉里了。”
洪遵頓時皺起了眉頭,向著三弟說道:“你這話就不對了,若只是提攜一二鄉黨,我們也不會開始興建一所小學校。你要知道…”
洪遵正想把興辦小學校的意義向三弟和盤托出時,卻見洪適突然咳嗽著打斷了他的話,然后插話道:“我想問問三弟,自從小學興辦之后,現在外面那些村人對待我們洪家的態度可有什么變化嗎?”
洪邁躊躇了一下,方才冷靜了一些說道:“這我到沒怎么注意,可這同興辦小學又有什么關系?”
洪遵閉上了嘴,而洪適則不慌不忙的說道:“自從士良公在滃港賣下土地置辦家宅后,一開始村人對于我家還是比較友善的。
可是自從父親和我們四人連續中了進士之后,這雷氏族人雖然表面上對我家恭敬有加,可實際卻已經開始疏遠我家了。因為有一些雷氏族人認為,我洪家之所以能夠如此興旺,完全是搶了他們雷氏的風水,因此常在一起抱怨先祖不該賣土地與我家。
而自從年前我家興辦了這滃港小學之后,這種聲音就大大少去了,特別是那些雜姓人家不但對我家稱贊有加,還有人送來了不少蔬菜給我們嘗鮮。
三弟,雖然此前人人都稱呼我家為鄱陽洪氏,可是你我都知道,鄱陽并不是我們洪氏的。因為鄱陽的父老可沒把我們洪氏當成真正的鄉黨,當日阿爹被秦相貶職流放時,鄱陽人可沒什么人出來攔路送行。
這小學校培養的本就不是當官的人才,而是為了讓我洪氏在饒州府能真正扎下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