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義廩記

(宋)周勉

嘉定六年(1213),余來丞奉川,過吾鄉先生薛公而辭焉,為言邑宰馮侯有美政,往為丞,善也。四明距永嘉二十舍而遙,士大夫行旅少出其途者,有能誦道之如此,侯之聲溢東浙矣。比余入境,視其野,至邑適市,其里皆熙熙以和,余以觀政焉。詣學,謁先圣,其學宮邃端而潔修,其士繩繩雅馴。問其學廩,則每給不匱;問其有職于學者,則由行實選,累請而力辭,不得已而后就者也。余于是知侯不止于政而厚于教,有余力而悅學。其聲四達,由此也。初,學有田租,歲為谷四百石,為錢五十緡,散而入于執事者之家,而不及士。侯附益以榷酤之贏,汰其不功而祿者,而士始有養。懼其經久或無以繼,則又增置租錢,歲得十八緡,而出家資為倡,集八鄉父兄,諭以出田或貲,而人樂從。以其貲買田于民,若官總之,又為谷七百石有奇。于是為之規約,別為之廩,目曰“義廩”,俾鄉之良士掌其出入。凡學之興作,不得取;凡職事之祿,不得取。凡職事有定員,且刻其有田與貲者于石,庶幾可久勿壞。余嘉其成,告于眾曰:“國家以文治郡縣,學薄海隅遍矣。縣養士則十不及一。今能鳩眾以圖遠,吾請以為他縣法。鄉父兄能知侯意,順其教令,富而不吝,且好禮,俗之厚也,吾請以為他縣父兄法。侯之在事日月無幾,而來者無窮。凡事之難而廢之易,惟敬惟公。尚其嗣之愿,以詔諸方來。今之職于學者,皆累請不得已而后就者也。凡士知自重,而后人重之。吾愿以屬廉恥之士:若夫田出于父兄,力藉于農,安居而食焉,習于文辭,舉于有司,官使于王朝為士者,果何職業也?將必于夙夜只懼,以求俯仰無愧者矣。其飭諸躬,施諸人,炳炳乎天下、國家,侯之澤所被獨吾邑哉?夫此非侯之志也哉?余之為言,與有責焉者也。”因書以記。侯名多福,字季膺,世居三山,今為毗陵無錫人。七年二月望日(1214年3月27日)記。(嘉靖《奉化縣圖志》卷十一《碑文志》下)


孫顯懿,嘉定七年六月十五日(1214年7月20日)以宣教郎任奉化令,十年三月轉奉議郎,七月十六日(1217年8月19日)任滿。


寶慶《四明志》卷十四《奉化縣志》一《敘縣·縣令》:“孫顯懿,宣教郎,嘉定七年六月十五日到任,十年三月轉奉議郎,七月十六日滿。”


黃廡,新昌人,嘗任新會縣丞。從事郎,湖州長興縣主簿。嘉定十年七月十六日(1217年8月19日)以宣教郎任奉化令,十二年三月轉通直郎,十三年七月二十五日(1220年8月24日)任滿。又任大理寺主簿,因其“封彌鹵莽”而“展一年磨勘”。


《吳興備志》卷七:“黃廡,新昌人。從事郎,長興薄。”

嘉靖《建寧府志》2009年版第410頁:“黃廡,新會縣丞。”

寶慶《四明志》卷十四《奉化縣志》一《敘縣·縣令》:“黃廡,宣教郎,嘉定十年七月十六日到任,十二年三月轉通直郎,十三年七月二十五日滿。”

嘗任大理寺主簿。《宋會要輯稿·職官》七三《黜降官》一〇:嘉定“十六年二月二十二日,司農寺主簿江潤祖特降一官,大理寺主簿黃廡特展一年磨勘。以左司諫李伯堅言其封彌鹵莽。”


趙希觀,嘉泰三年(1203)十月十七日以儒林郎任慈溪令,至開禧二年(1206)十二月初八日滿替。任內改建開禧橋、改興賢坊。于嘉定十三年七月二十四日(1220年8月23日)以通直郎任奉化令,十五年二月二十三日磨勘,轉奉議郎,十六年六月十三日(1223年7月12日)滿任。后嘗任湖興郡守、杭州通判。


寶慶《四明志》卷十六《慈溪縣志》一《敘縣·縣令》:“趙希觀,儒林郎,嘉泰三年十月十七日到任,開禧二年十二月初八日滿替。”任內改建開禧橋、興賢坊。《敘縣·敘水》:“開禧橋,舊名‘夾田’,在縣東南三里,接驛路往來之沖。皇朝皇祐二年建,紹興八年令林定重建,邑士李瑞民記。久復圮。開禧元年,令趙希觀易而大之,遂即改元之號以為名。”《敘縣·坊巷》:“興賢坊,舊名崇儒,在縣學西。令趙希觀更立。”

寶慶《四明志》卷十四《奉化縣志》一《敘縣·縣令》:“趙希觀,通直郎,嘉定十三年七月二十四日到任,十五年二月二十三日磨勘,轉奉議郎,七月十八日該遇慶寶,恩轉承議郎,十六年六月十三日滿。”

(宋)王應麟撰《困學紀聞》卷十五《考史》:“嘉定癸未(十六年,1223)禮闈策士云:‘發德音,下明制,寧皇遺詔。’下謂之‘遺誥’。蓋避時宰家諱也。蔣良貴簽判安吉州時,水災后修城。郡守趙希觀屬良貴作記。用‘浩浩’字,希觀欲改,良貴不可,曰:‘以宗室而避宰相父名,此非藝祖皇帝所望于金支玉葉也。’聞者壯之。”在任因欲以宗室身份避丞相家諱而形成時論。嘉泰《吳興志》卷十四《郡守題名》:“趙希觀,寶慶三年八月十三日,以朝散郎到任,于當年九月二十四日磨勘,轉朝請郎,紹定二年十月得旨,令赴行在奏事,十二月初七日滿替。”民國《杭州府志》卷一百《職官》二《府屬·宋》:“趙希觀,宗室。……以上自嘉泰至紹定初任。”咸淳《臨安志》卷五十《秩官》八:東廳(添差)《壁記》中有通判“趙希觀”。


趙約,嘉定十六年十月十三日(1223年11月7日),以奉議郎任奉化令。


寶慶《四明志》卷十四《奉化縣志》一《敘縣·縣令》:“趙約,奉議郎,嘉定十六年十月十三日到任。”


陳元晉,字明父,崇仁人,嘉定四年進士。初授雩都尉,雩都主簿,嘗任廣州增城縣丞(嘉定十六年十二月在任)。寶慶元年八月十六日(1225年9月19日)在任奉化令。遷知福州、融州,累官邕管安撫使。嗜學好義,為德于鄉人,歷官所至,政績顯然。任職各地,“皆迎侍就養”父母。


嘗建漁墅書院,因以名其詩文集為《漁墅類稿》。雍正《江西通志》卷二十一:“漁墅書院,在崇仁縣東鄢巷,宋安撫使陳元晉建。一名‘文溪書院’。”(明)焦竑《國史經籍志》載有《漁墅類稿》十卷,已佚。清四庫館臣檢《永樂大典》,尚存雜文八十余篇,各體詩一百一十余首,輯出編為八卷。《漁墅類稿》卷二《上魏左史了翁啟》:“試觀近歲,甚可寒心。前輩浸以雕零,后生無所則仰。善類之勢不合,付之乍佞以乍賢;正論之脈僅存,聽其自鳴而自息。以奔趨為捷徑,以軟熟為圓機。諂笑咿嚘,豈勝夏畦之病;醉夢顛倒,無復夜氣之存。習成脂韋,病入骨髓。設有變色動容之警,孰為仗節死誼之人?”四庫館臣稱之為“憤世嫉俗之言,則知其生平必以伉直不諧于時者。讀其遺文,猶可以見其人也”。《四庫全書簡明目錄》卷十六題要曰:“宋陳元晉撰。原本久佚,今從《永樂大典》錄出。集中札、啟多指陳時弊之作,頗類乎賈誼痛哭,王符發憤。蓋抗直寡合之士也。”《漁墅類稿》卷六《文溪先生致仕大夫陳公夫人黃氏墓碣》:“先君文溪先生,諱凱,字仲高,世占籍撫之崇仁。”則是江西崇仁人。《漁墅類稿》卷五《廣州州學序賢亭記》落款:“嘉定昭陽協洽歲除月望日(十六年十二月十六日,1224年1月7日)文林郎廣州增城縣丞臨川陳元晉記。”則其時為廣州增城縣丞。

《漁墅類稿》卷五《翁源縣令廳壁記》:“余與李實夫為辛未(嘉定四年,1211)同年,后十一年(嘉定十五年,1222)會于羊城,又為同幕……皇上踐阼之初元(嘉定十五年后之踐阼者,應是理宗,初元為寶慶元年)八月既望,宣教郎新慶元府奉化縣主管勸農公事兼兵馬監押臨川陳元晉記。”陳元晉自己落款的日期不大會錯。寶慶《四明志》卷十四《奉化縣志》一《敘縣·縣令》:“陳元晉,宣教郎,寶慶二年二月二十二日(1226年3月21日)到任。”與《漁墅類稿》略有不同,應以其自己的著作為準。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文山县| 额敏县| 芷江| 高雄市| 福建省| 陵川县| 新密市| 岢岚县| 尉氏县| 高州市| 玛纳斯县| 临西县| 西华县| 蒙自县| 离岛区| 万年县| 巫山县| 芮城县| 新干县| 湖口县| 岳阳市| 平利县| 息烽县| 波密县| 城步| 甘孜县| 桐梓县| 临桂县| 双桥区| 江源县| 广丰县| 阿拉善左旗| 东乡族自治县| 黎川县| 盐山县| 博湖县| 新竹市| 五河县| 靖边县| 自贡市| 鄂尔多斯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