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重建蕭王廟碑記

(明)孫勝

直縣北二十里,有嶺臨于溪上。嶺曰“界嶺”,溪曰“泉溪”,而蕭王廟實在焉。按舊碑:神姓蕭氏,諱世顯,字道夫,漢蕭相國之后人也。宋天禧二年(1018)來令于奉,撫字心勞,廉公節儉,民甚德之。后三年,境遭大旱,神則躬親祈請,且復巡行阡陌間,教民筑堤捍水,至長壽鄉,鑿河五里,通于潮河,引水以灌田,遂獲有秋。次年旱且蝗,神復出舍,教民以捕蝗,車抵長壽、禽孝兩鄉界,忽中風暴卒。由是百姓悲號,若喪考妣,歲愈久而不忍忘。至仁宗慶歷二年(1042),民復追誦其德,始立祠于此以祀之。神輒大著顯應,累求累赴,恩普德洋。淳祐十二年(1252),欽賜廟額“靈應”,承議郎蔡塏為之記,宣教郎邑侯黃湛為之立石。迨元至正二十一年(1361)春,知州李樞以感應非常,表奏朝署,蒙賜俞允,進封“綏寧王”。嗣后屋漸隳,鞠為蓬礫之區者久之。永樂間,神稍驚動禍福于遠近。父老曰:“是廟不立,而神不寧厥居耳。”爰屈群力而經營之,成正殿三楹以安神棲,復其故名曰“靈應蕭王廟”。民始知所敬事,而春有祈、秋有報也。弘治初,神復大昭靈異,水旱疾疫,禱焉輒應,用是奉牲帛以走庭下者無虛日。父老僉謀謂:“廟止一殿,不足以竭虔妥靈。”辛酉(弘治十四年,1501)之歲,邑大尹陳君富有感于神,乃更率屬為中殿、為前門、為東西廡,次第就緒而規制可觀焉。后十一年,為正德辛未二月晦(六年,1511年3月28日),正殿災,不可撲滅,遂為灰燼。行道嘆息,以為神嘗毆祓戾孽以福爾一方,今茲殿毀而不即圖之,則祈甿日慢,祚慶弗下矣。父老聞而是之。壬申(正德七年,1512)之秋,相與鳩堅搜良,乃桴乃載,四方之人歡來趨事。居無何而新廟落成,視昔有加焉。時予守制于家,父老戴懷和、竺文高輩辱使記之,辭以谫弗獲,乃書其原始廢興之概,俾刻之于石云。正德七年十一月之望(1512年12月22日)。(光緒《奉化縣志》卷十三《壇廟》下。據嘉靖《奉化縣圖志》卷十一《碑文志》下校。嘉靖本題作《重建靈應蕭王廟記》)


于房,約景祐四年(1037)十二月至寶元二年(1039)在任。由秘書丞為奉化令。以廢石夫人廟拓展學宮著于世。有《學碑記》傳世。


寶慶《四明志》卷十四《奉化縣志》一《敘縣·縣令》:“于房,皇朝景祐中廢石夫人之廟以增學宮。”亦見《敘縣·學校》及卷十五《奉化縣志》二《敘祠·誠惠廟》。成化《四明郡志》卷七《職官考·名宦》:“于房,定襄人。景祐四年(1037)知鄞縣事守正不回,為治務在懲惡勸善,敦厚風俗。毀石夫人廟以廣學宮,亦其一事也。”光緒《奉化縣志》卷十八《名宦》:“景祐四年由秘書丞為奉化令,守正不回,尊賢禮下。民以事至庭,耳提面諭不倦,務在懲惡勸善,興利除害,以厚風俗。先是學舍湫隘,乃毀石夫人廟廣之,自為記。(《嘉靖志》)”(宋)樓鑰《攻媿集》卷五十四《奉化縣學記》:“是邑舊記謂:相國清河公士遜出鎮秣陵,為椎輪之始。蓋寶元初秘書丞于君房為宰,以石夫人之廟為縣學,自為之記云,然且曰:‘愿以奉川為縣學始’。”后附于房之《學碑記》。于房落款作:“寶元二年。”則是時猶在任也。

主站蜘蛛池模板: 若尔盖县| 十堰市| 延寿县| 峨边| 宝清县| 青海省| 文昌市| 邵阳市| 青冈县| 咸宁市| 河北省| 伊春市| 宁国市| 华阴市| 黑河市| 建德市| 莱阳市| 茶陵县| 通河县| 太仆寺旗| 苍山县| 南康市| 广昌县| 济南市| 武强县| 宜良县| 上饶市| 卫辉市| 饶阳县| 蕲春县| 青海省| 昔阳县| 宝清县| 哈巴河县| 萍乡市| 马关县| 买车| 通榆县| 尚义县| 裕民县| 麻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