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樂國盆景作品
- 胡樂國
- 1156字
- 2020-02-26 16:20:36
自序
我的一生,只做一件事,那就是制作盆景。
人在少年,都曾有過許多美麗的夢想,我的夢想是成為一名歌唱家。第一份工作曾是一名代課音樂老師,也在《上海廣播歌選》上發表過音樂作品。我還清楚地記得,自己曾高高站在桅桿頂上,指揮著大海的波濤洶涌,這是多么豪邁壯麗的場景啊!可惜因歷史時空的際遇,這個夢沒有實現。
通過一個偶然的機會,我開始接觸到從未聽聞過的“盆景”,然后它竟成了我人生真正的序幕,并讓我與它結下不解之緣。時至今日,已經半個多世紀了,我仍為之忙碌著,不曾謝幕。對此,我樂于接受,因為這是命運對我的最佳安排,是它,給了我快樂而充實的一生。在這里,我感謝我的舅父汪亦萍先生,是他介紹我到當時的溫州園林管理處做美工,讓我走到盆景的身邊。此外,我還要感謝歷任領導,讓我始終固定在盆景園工作,為我提供了安靜的環境,從而令我得以遠離社會紛爭的喧囂,專注創作,成全了我的盆景夢。
我在溫州市園林局的前后兩個盆景園工作了三十多年,退休以后繼續在自住的房頂花園創作,所以在這本盆景畫冊里,我把作品按園址和時間的不同,分為三個部分,以便于大家了解我的盆景創作的發展進程:
一、早期(1959 — 1986年)
這二十多年在溫州妙果寺盆景園工作。前十年在項雁書老師的指導下,走向獨立創作。作品多獲好評,但還沒有形成自己獨立的風格。
二、中期(1987 — 1994年)
溫州盆景園在溫州市著名的風景區江心嶼設立,我在這里工作一直到我退休。在這8年間,我確立和形成了五針松盆景由素材處理到高干合栽的創作理念。盆景創作是有很長的時間延續性的,這期間的不少獲獎作品是成形于早期,收獲在中期的。
三、近期(1994年至今)
退休后兩袖清風,一切從零開始,在自住的屋頂培養盆景。其間,結合自己多年的經驗和探索,開始嘗試由綜合實踐概述,向理論探討邁步。其中最有影響力的是提出松樹盆景的“高干垂枝”創作理念,它的出現被認為是最中國化的且最能體現中國松樹盆景風格特點的創作形式。
本盆景作品集以盆景照片為主,這些攝影成品大多是自己逐年拍攝記錄所積累而成,受本人的攝影技藝和當時當地的設備及自然條件所限,效果欠佳,希望得到大家的諒解。其中個別照片選用了他人的拍攝作品,在照片下面都一一注明。
凡一冊專集,總要求“圖文并茂”。所以,在文字方面我做了這兩方面的收錄:
一、盆景界同行和各雜志刊登過的部分對我的創作的精彩分析和欣賞的文章—它們穿插在各個相應的部分,都注出了它們的作者和出版物。
二、我自己寫過的,對當時盆景發展有過一定影響的三篇文章:
《談“傳統” 》《再談“傳統”》和《一方水土養一方盆景》。
這三篇文章收錄在本書的最后。
我個人水平能力有限,目前也年事已高,故希望以自己全部的努力整理出一冊盆景作品集,以了卻自己的心愿和大家對我的期盼,感謝各位的支持與幫助,并希望大家能喜歡!

胡樂國筆跡
胡樂國
2017年11月于溫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