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風雨悲笑寫人生:李山書畫藝術研究
- 楊成寅
- 736字
- 2020-02-26 16:11:32
三
“四人幫”被粉碎后,李山逐漸恢復了自由。他先被分配到鎮江市園林管理處工作;1976年,被調回南京市園林處工作,被安排在大行宮三條巷居住。從這時起,他作為一個畫家又開始了書畫創作生涯。而且從此之后,他的繪畫作品在生活的描繪上、在思想感情的表現上、在對藝術風格的追求上,有了新的進展。他對人事變動的深入思考、對艱難坎坷的個人體驗、對祖國社會變遷與發展的洞察,無不有形無形地在他的書畫作品中顯現出來。1976年至1980年,他在南京市園林處工作的主要任務是為玄武湖的廳堂作畫。這一期間,李山倒有些閑散時間去看望住在南京市中央路離玄武湖不遠的一座兩層樓小院中的林散之老先生。林散之先生是安徽和縣人,為人敦厚真誠,心地善良,20世紀50年代曾任江浦縣副縣長,熱心水利。1963年受聘為江蘇國畫院畫師,所以移居南京。林散之先生詩書畫造詣精深,曾向黃賓虹先生學山水畫,草書作品跌宕起伏,虛實多變,雄健蒼渾,氣勢連綿,剛勁中見華滋,有“當代草圣”之譽。李山與林散之最初于1963年相識。從1963年直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前這一段時間內,李山經常到林老家去,兩人從此結下友誼。李山到玄武湖上班前后,有時間總要去看望林老。林老所居住的小院非常安靜,兩人見了面,一桌相對,閑敘交談。林老年老耳背,李山就用筆在紙上寫字給林老看,林老有時也以寫字代談;有時李山即興作畫,林老亦即興題字、題詩;有時林老作畫,李山補色。日久月長,他們寫畫出許多書畫合璧的作品。后來,這些作品一部分林老留之閑賞,一部分李山攜歸,當作林老的墨寶。2009年,李山將珍藏已逾28年之久的這部分兩人書畫合璧的珍賞作品加以編排,由新華日報報業集團印刷出版。林散之先生在畫上所題“興趣盎然”“羨君作畫有真力,不肯依樣畫葫蘆”等話語,應視為林老對李山這些繪畫作品的真實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