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大學年鑒2017
- 浙江大學校長辦公室
- 3095字
- 2020-02-26 16:12:27
人文社會科學研究
【概況】 浙江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總體繼續保持良好的發展態勢。截至2016年底,全校人文社科教學和科研機構主要包括9個學院、71個研究所、117個研究中心(含研究院、平臺、實驗室等),其中包含了農業現代化與農村發展研究中心、漢語史研究中心、民營經濟研究中心這3個教育部重點研究基地,以及地方政府與社會治理研究中心、區域經濟開放與發展研究中心、勞動保障與社會政策研究中心、《浙江文獻集成》編纂中心、宋學研究中心、傳媒與文化產業研究中心這6個浙江省重點研究基地。2016年,浙江大學成立了科技與法律研究中心、佛教資源與研究中心等8個研究中心(院)。
2016年,全校人文社科實到科研經費2.52億元,比2015年增加了4.45%。其中,縱向經費為6,363.53萬元,橫向經費達18,811.26萬元。
全校人文社科科研項目新立項634項,縱向項目177項、橫向項目457項。在新立項的縱向項目中,國家社科基金各類項目共36項,其中重大項目2項(含1項治國理政重大專項)、重點項目4項、一般項目9項、青年項目11項、后期資助項目6項、中華學術外譯項目1項、文庫項目2項、藝術學一般項目1項;全國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項目3項;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各類項目15項;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各類項目35項;浙江省科技廳軟科學項目6項;浙江省人力資源與保障廳錢江人才項目社會科學類項目2項;高校古委會項目1項。
出版各類專著95部、編著和教材64部、工具書和參考書3部、古籍整理9部、譯著39部。發表論文1,315篇,其中被SSCI收錄論文382篇,位居全國高校第四位;A&HCI收錄論文53篇,位居全國高校第一位。
2016年,獲第五屆全國教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6項,其中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2項,獲獎數在“C9高校”中位居第一。胡可先的“新出石刻史料與唐代文學家族研究”、肖文的“科技進步與中國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入選2016年度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入選數居全國高校第一。
2016年,浙江大學引進了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著名翻譯家許鈞,并聘為浙江大學文科資深教授。吳曉波和郁建興入選“萬人計劃”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引進了馮培紅、周欣悅、王勇、周啟超、葛嬴五位學者,并聘為浙江大學文科領軍人才。
為了規范和完善學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機構管理,2016年7月,浙江大學出臺了《浙江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機構管理辦法》。為了加強基礎性研究和交叉性研究,2016年首次設立了重大基礎理論研究專項和學科交叉預研專項。
2016年,浙大東方論壇共舉辦了17場學術講座,另舉辦西溪分論壇13場,舟山分論壇2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埃里克·馬斯金、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和勒·克萊齊奧等海內外知名學者蒞臨“學術大師大講堂”,有力地推動了學術交流與文化傳播。清源學社繼續發揮著傳播人文精神、推動哲學社會科學普及、凝聚青年學者力量和活躍學術交流氛圍的作用。第三屆浙江大學學生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共評出了特等獎2項,一等獎14項,二等獎10項,三等獎12項。本屆學生獎首次評出特等獎,體現了浙江大學學生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水平的不斷提高。社科管理工作受到高度肯定,2016年12月,社科院被評為第五屆全國教育科研管理先進單位。
【出臺《浙江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機構管理辦法》】 該文件于2016年7月出臺,對研究機構的申報與審批、運行與管理、考核與評估等方面進行了梳理,以期更好地發揮研究機構的實質性作用,整合學術資源,推進學科交融,凝練學術方向,匯聚學術人才,增強參與重大決策、解決重大實際問題的能力。
【首次設立重大基礎理論研究專項】 本年度設立了兩批共20個項目。4月15日公布了第一批,有“審美、道德想象與公共生活”“公共證成視角下的政治哲學重大問題”等13個項目。10月10日公布了第二批,有“我國司法方法論的理論構建研究”“建設綠色金融體系的理論基礎”等7個項目。該專項的評審首次采用了專家推薦審議立項制度,旨在切實遴選出具有良好學術口碑及學術信用,良好前期研究基礎,以及長期潛心從事基礎理論研究的學者,并予以資助。
【首次設立學科交叉預研專項】 本年度設立兩批共31個項目。6月16日公布了第一批,有“全球可持續能源競爭力研究”“情感對司法決策的影響機制研究”等14個項目。10月26日公布了第二批,有“學科交叉視域下探索新石器時代長江下游地區先民與水牛的關系問題”“系統化創新方法提升工程人才創造力的腦功能基礎研究”等17個項目。該專項旨在推進哲學社會科學各學科之間及其與理工農醫等學科之間的深化合作與交叉融合,著力解決學科前沿領域的關鍵學術問題及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實踐問題,實現學術研究的跨越式發展,提升學科自主創新能力。
【浙江大學智庫建設進展順利】 自2015年12月頒布《中共浙江大學委員會 浙江大學關于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若干意見》以來,浙江大學逐步確立了體系完善、分類完整、布局合理、與學科形成良好互動的有浙江大學特色的“1+X+Y”智庫建設體系,即集中力量打造一個國家級實體性智庫、重點建設若干個專業智庫基地、精心培育一批特色智庫人才和研究團隊。2016年7月,浙江省委宣傳部將浙江大學列入浙江省高端智庫建設試點單位。2016年度,有1篇決策咨詢報告刊發于國家社科基金《成果要報》,2篇刊發于《教育部簡報(高校智庫專刊)》,13項研究成果獲黨和國家領導人批示,其中8項獲中央政治局常委批示,另有60余份研究成果獲得省部級采納或領導批示。作為浙江大學重要智庫之一,“一帶一路”合作與發展協同創新中心增加了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邊疆研究所兩家重要協同單位。2016年4月,該中心被列入了第四批浙江省“2011協同創新中心”。
【推進“經典文化傳承與引領計劃”項目】 2016年11月,該項目被列入了浙江大學“十三五”發展規劃的十大重點項目。依托“藝術圖像與中華文明”“禮學文獻的整理與中華禮儀的重建”等已有一定基礎的子項目,重點支持對傳承中華文化、弘揚民族精神有重大作用的基礎研究,旨在加強對優秀文化資源的挖掘、整理、研究與傳播,推出對理論創新和文化傳承創新具有重大影響的標志性成果,提升我國文化軟實力,促進世界文明交流互鑒。2016年度,《戰國至唐畫全集》《明畫全集》《清畫全集》各卷冊印前制作已完成近18,000余頁,《中華禮藏》項目文獻整理共計出版8冊。
【聘任許鈞為浙大文科資深教授】 2016年9月13日,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著名翻譯家許鈞加盟浙江大學外國語言文化與國際交流學院,并受聘成為浙江大學文科資深教授。至此,浙江大學文科資深教授已有9人。許鈞是浙江大學啟動實施“學術大師匯聚工程”以來引進的首位學術大師。作為國內外國語言文學學科翻譯領域的學術帶頭人,他在翻譯理論研究領域有重要建樹,在國內外譯界具有重要影響力,擔任A&HCI刊物META編委,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主辦的SSCI刊物BABEL編委,以及包括《外語教學與研究》《外國語》《外國文學》等在內的十余種國內學術刊物的編委或顧問。其著作《二十世紀法國文學在中國的翻譯與接受》獲江蘇省第十一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2011年), 《翻譯學概論》獲全國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2013年)。近五年來,獨立與合作發表CSSCI論文近30篇,出版專著5部,出版社科與文學譯著8部。他所指導的2篇博士學位論文入選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所培養的博士生先后有4人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計劃。
【附錄】
附錄1 浙江大學2016年人文社科承擔國家社科基金立項項目

續表

續表

附錄2 浙江大學2016年人文社科承擔省部級項目

續表

附錄3 浙江大學2016年人文社科經費到款情況

附錄4 浙江大學2016年人文社科獲省部級以上獎項

附錄5 2016年浙江大學人文社科研究所

續表

續表

附錄6 2016年浙江大學人文社科研究中心

續表

續表

續表

續表

續表

注:*表示2016年成立的研究中心。
(趙怡撰稿 袁清審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