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ADAL數字圖書館知識標準規范及應用研究
- 劉柏嵩
- 1469字
- 2020-02-26 16:05:22
2.5 知識組織體系標準的發展趨勢
2.5.1 知識組織體系標準的互操作
知識組織體系標準的發展以互操作性為研究中心。早在2006年,英國聯合信息系統委員會(Joint Information Systems Committee, JISC)在“術語服務和技術”報告中強調了知識組織體系互操作的重要性。21世紀,信息資源組織方式日趨多元化,知識組織體系也呈現出多元化、多結構的發展趨勢,而互操作性是解決異構系統知識共享的前提。這種互操作性主要包括3個方面:①不同語種的知識組織體系之間的映射問題;②不同知識組織體系之間的轉換問題;③不同類型的知識組織工具之間的互操作的問題。認識到這種挑戰與機遇,標準機構和相關國際組織所修訂和編制的標準內容開始涵蓋互操作問題。例如,前文所指出的國際標準化組織發布ISO/IEC 19763-3—2010《信息技術——元模型互操作框架(MFI)——第3部分:本體注冊的元模型》,用來解決本體間的互操作問題;發布ISO/IEC 13250用來解決主題圖之間的互操作問題;發布ISO 25964《信息與文獻——敘詞表及其與其他詞表的互操作性》用來解決敘詞表與其他類型詞表之間的互操作問題。此外,許多機構的研究項目也充分體現了對互操作問題的關注,如高級敘詞表項目(high-level thesaurus project, HILT)研究了不同敘詞表以及不同語言之間的映射;生物醫學領域的UMLS項目,它涉及了100多部敘詞表、分類法、術語表等知識系統間的互操作;聯合國糧農組織將AGROVOC敘詞表轉換成了農業本體。
2.5.2 知識組織體系標準的網絡化
目前,為了適應21世紀信息網絡化發展的大潮流,許多傳統的知識組織體系也朝著網絡環境的發展方向發展,相應的標準化建設也趨向網絡化,以Web作為展示窗口,在印刷版的基礎上推出電子版,并通過網頁提供基本的瀏覽、查詢等功能。例如,傳統的文獻分類法DDC、LCC、UDC紛紛推出了網絡電子版,廣泛應用于網絡中,而我國的《中圖法》《中國分類主題詞表》等也發布了Web版;SKOS推薦標準的發布也體現了知識組織體系網絡化的趨勢,因為SKOS本身就是一個基于語義網技術表示受控詞表及其他知識工具的概念框架。
2.5.3 本體技術成為知識組織體系標準的重要內容
本體作為實現語義網的關鍵技術之一,自語義網提出起便獲得了國內外學者的高度關注,學者們紛紛建立不同領域、不同級別的本體。本體在知識組織建設中也有著重要作用,它能夠為數據和知識層次的互操作提供一種進行數據共享的可行手段;可以便捷地復用領域知識;為詞匯、術語的標準化、形式化提供了理論基礎;提高檢索提問式的有效性,使檢索結果更為準確等。認識到這點,很多國際及區域的標準制定組織將本體技術納入了知識組織體系標準的內容中,如前文提到的ISO/IEC 19763—2010,還有W3C自2000年開始制定的XML、RDF(S)、OWL以及Web Services等系列推薦標準。
2.5.4 小結
知識組織標準化通過最佳秩序的指引,能夠促進知識組織體系的發展,避免不必要的重復探索;能夠直接獲取用于創建及維護知識組織系統的現成軟件以使知識組織體系的構建、維護與應用達到省時省力的效果;能夠實現各個知識組織體系之間的互操作,最終實現知識的共享。
綜前文所述,為了適應網絡時代的要求,國際和區域的標準制定組織對相關標準進行了更新,并制定了基于Web技術的網絡知識組織體系表示與服務標準。整個知識組織體系也朝著數字化與網絡化、語義化、標準化、互操作化等方向發展。從現狀來看,我國的知識組織體系標準的數字化與網絡化和國際標準的發展還有一定差距,而傳統的主題詞表、分類法等知識組織體系標準規范已無法滿足網絡時代海量的網絡和數字資源。因此,在現階段,我國標準制定的相關組織機構應高度關注國外相關知識組織體系標準的動態,針對不同行業和領域,編制和應用相關知識組織體系的標準和規范,以便解決在網絡和數字環境下如何有效地實現知識組織與服務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