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繪畫之父筆下的吻
喬托(Giotto di Bondone)
《猶大之吻》Kiss of Judas 1304~1306
200cm×185cm
意大利巴多瓦阿累那教堂
(又名斯克羅威尼禮拜堂)
傅雷先生的《世界美術名作二十講》的第一章,有這樣一段文字:“他的簡潔的手法,無猜的心情,最足表彰圣方濟各的純真樸素的愛的宗教。”
上文的“他”是誰?讓傅雷先生如此看重!
喬托·迪·邦多納(Giotto di Bondone),西方人稱之為喬托,藝術史冠以歐洲近代繪畫之父,文藝復興繪畫的NO.1,咱們可以稱之為喬老大。

喬托畫像
66cm×21cm
是老大就有偉大的建樹,喬托喬老大厲害的地方在于他使意大利繪畫真正擺脫了拜占庭宗教畫風的套路,并走向新時代。
可能有人好奇,何為拜占庭藝術風格?藝術科普一下:它是一種受羅馬拜占庭帝國影響而產生的藝術風格,特點是高度的程序化,色彩鮮艷,但人物表情、動作僵硬,類似僵尸,畫面平面對稱,重裝飾,造型扁平,無立體感可言。特別在宗教畫上,一個套路,沒有個性,畫面沒有任何光源可言。下面兩幅西班牙拜占庭風格木版畫可以見真相。

《杜塞爾的祭壇畫》 佚名 12世紀
102cm×151cm 西班牙巴塞羅那加泰羅尼亞博物館

《來自托斯特的華蓋》 佚名 1220
175cm×161cm 西班牙巴塞羅那加泰羅尼亞博物館
喬老大畫成什么樣子才PK(擊敗)了拜占庭風格呢?來看看他的代表作——《猶大之吻》。

《猶大之吻》喬托
1304~1306 200cm×185cm 意大利巴多瓦阿累那教堂(又名斯克羅威尼禮拜堂)
畫面描繪的什么呢?還是從《圣經》那個最有名的飯局“最后的晚餐”(達·芬奇版的見本書第2章節)說起。在逾越節的晚餐上,耶穌指出猶大是出賣自己的叛徒。猶大感覺自己已經暴露,飯局還沒有埋單就提前溜走,為了保住自己袋中出賣耶穌獲得的30塊銀幣,他為敵人引路前來抓耶穌,并以親吻作為暗號,他親誰,誰就是耶穌。畫面中表現的就是猶大帶來反派一起抓耶穌,他直奔耶穌索吻這一最精彩的情景。(畫面中間黃袍者為猶大,他擁抱的就是主耶穌。)
有人疑問,畫成這樣就超越拜占庭了?接下來,說說這幅畫的高明之處。
1.一幅好的畫要看構圖。這幅畫打破拜占庭的平均對稱構圖,沒有把耶穌安排在最中間,而是把猶大放在了中間,通過猶大的擁抱突出了耶穌的主角地位。
2.靠黑白對比來突出耶穌的重要地位:在圣人耶穌金色頭環背后加了一群帶黑色頭盔的士兵。
3.武器的線性指向更加突出了耶穌的地位不可動搖。畫面中,士兵手中的武器像孔雀開屏一樣豎立在耶穌頭頂,各種棍狀武器隨時可能落下,讓我們替耶穌擔心。
4.“殺死人”的眼神。畫面中其他人的眼神幾乎全部集中在耶穌頭部,稍微有點視覺經驗的人都可以確定耶穌的絕對中心地位!


5.中心不正,火把來湊!耶穌在畫面偏左,而且所有重心都在他身上,畫面構圖就有點偏,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喬托喬大爺在畫面耶穌右上方添了兩個火把,和耶穌、猶大形成構圖呼應,同時暗示這兩個人是畫面最火熱的中心。
6.光!光是喬大爺最為突破的地方,喬大爺這種光描繪叫明暗對照法#運用暗部與亮部的強烈對比來產生立體感#。以畫面前景猶大為例,可以看到衣紋上面因光照產生亮部暗部的變化,這種變化使猶大具有了立體感,而拜占庭風格的人物身上是無光、平面、抽象化的,簡單的一個光給沉默的中世紀視覺繪畫打開一扇新的大門,寫實繪畫也就在孕育中誕生了。#神說,要有光,就有了光。光讓畫面立體,讓喬大爺嶄露頭角!#
構圖和光可以說是喬大爺繪畫的基礎,他更厲害的是情節!情節讓他最終成為歐洲近代繪畫之父!

情節1“吻”。猶大的吻和耶穌是有相當距離的,通過他手臂的衣紋可以看出猶大很用力,緊緊地摟著耶穌,很激情地投入這一吻,但是為什么沒有吻上?也許是因為耶穌義正詞嚴眼神的威嚇,也許是耶穌圣人之體不可沾染,又或者是猶大的內心膽怯。我想這些原因都有。那么歷史上有親上的嗎?有!盧多維科·卡拉齊(Ludovico Carracci)版的就親上了,但是親的是面頰。
問題又來了,猶大之吻的親吻是對嘴還是親臉頰?先找幾個藝術大咖的畫看一下。

《猶大之吻》盧多維科·卡拉齊
1589~1590普林斯頓大學藝術博物館
后世有個天才畫家卡拉瓦喬也畫了這個題材,在卡拉瓦喬(Michelangelo Merisi da Caravaggio)版中猶大親的方向是耶穌側面面頰,整個畫面耶穌處于無奈,更多強調士兵的抓捕和暗黑的舞臺光感。畫面最右側提燈男子為畫家卡拉瓦喬自畫像,此處充當打醬油角色。

《耶穌被捕》卡拉瓦喬
1598~1602
52.8cm×134cm 愛爾蘭國家美術館

《猶大之吻》雕塑版高迪
西班牙巴塞羅那圣家族大教堂
再看看現代派建筑魔幻天才高迪(Antonio Gaudi)的創作,在圣家族大教堂的外墻雕塑中,猶大吻的是耶穌的下巴。體現的更多是現代立體派的感覺,耶穌直立的正義身軀,猶大抱緊耶穌后腦的左手和兩者緊連的下巴,讓這個情節悲情色彩更加濃烈,為突出猶大的邪惡,高迪在他身子下方刻意雕了一條毒蛇,仿佛預示著猶大就是邪惡的代言人。

拜占庭風格一:《猶大親吻》法國圣馬丁德維克教堂
你猜我吻哪版?

拜占庭風格二:《猶大之吻》瑞典哥特蘭島中世紀壁畫
吸血鬼接吻版,扎心了老鐵。
那究竟是吻嘴,吻臉頰,還是吻下巴?仿佛一切不再重要了,關鍵是兩個人之間的正邪對立,所以,東叔認為喬大爺對嘴版更甚于其他版本,因為看上去沖突感和正邪對立感更強,畫面情節表達更清晰,更有藝術的戲劇性!
如果再來看一下同主題拜占庭風格的畫作,相信您就能深刻地體會什么叫“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富有俠客精神的彼得

《最后的晚餐》(局部)達·芬奇
情節2“割掉的耳朵”。在畫面最左側站立的是耶穌的門徒彼得,彼得手起刀落,堪比古龍筆下的小李飛刀,身前紅衣人無任何反應耳朵已掉。這個看上去寂寂無聲的兇殺事件,讓畫面更加緊張。彼得的一刀看出他對耶穌的絕對擁護,這不是他第一次拔刀而起,在達·芬奇《最后的晚餐》中彼得就已經掏出了尖刀(具體情節見本書第2章)。彼得拔刀而起的俠客精神為自己頭上掙得一個金環,對主的維護也使之成為歷史上第一任教皇。
情節3“小號的聲音”。右側背景處有一少年,在吹起手里拿的小號,好像是在向軍隊奏明,耶穌在這里。看似不起眼的少年,給畫面添加了更多真實。#猶大之吻,一切盡在不言中——無聲;耶穌的凝視,義正詞嚴——無聲;彼得的俠客一刀——無聲;少年小號——有聲。#
從少年鼓起的腮幫我們仿佛能感覺到此聲很大!一切無聲對視和動作中,氣氛極其悲壯,少年的號角把情節推向了高潮,一切仿佛發生在電影中一樣。
還有一個妙處——透視,少年的頭要小于身前人,離咱們最近的前方綠頭巾人的頭最大,這樣畫面在一個二維的空間產生了三維的縱深感,這個在當時是絕無僅有的,雖然只是啟蒙,但是對后世達·芬奇等影響深遠。

情節4“眼神”。畫面中耶穌眼神冷靜、銳利、正義、無所畏懼;猶大眼神膽怯、畏懼、唯唯諾諾。兩人一正一邪,一強一弱的真實和震撼絕對是拜占庭呆板僵直的阿呆造型無可比擬的。#看了上百年的阿呆造型,突然蹦出了喬大爺師法自然,現實的真和善、視覺革新讓那個年代的教眾看后,心中產生美好的精神召喚。#真善美的情節讓喬大爺最終戰勝了拜占庭,成為文藝復興繪畫藝術的開創者!

讀到這里或許您會被喬大爺所折服,或許您還會有疑問,這些就足以證明喬大爺的厲害?就能證明喬大爺是歐洲近代繪畫之父嗎?其實,這樣的鑒賞問題可以這樣理解:
1.缺乏藝術意境,不了解那個時代的審美習慣,就像西方人讀《水滸傳》,他們可能只看到“一百零五個男人和三個女人的故事”,不會理解梁山結義、替天行道的俠義豪情。所以,想真正理解喬大爺的偉大,您一定要多看看萌萌的中世紀藝術和拜占庭藝術。推薦的博物館:加泰羅尼亞國家藝術博物館(Museu Nacional d'Art de Catalunya, MNAC)、法國克呂尼博物館(Musee de Cluny)。
2.身臨其境,看原作。一定要看原作!《猶大之吻》藏于意大利巴多瓦阿累那教堂(又名斯克羅威尼禮拜堂),它位于意大利北部帕多瓦城中,是一位名叫E.斯克羅維尼的商人為其放高利貸的父親贖罪謝神而建。喬托擔當了整個禮拜堂壁畫裝飾及建筑設計工作,他在南北墻面安排上下3列、每列6幅,另加祭臺兩邊各1幅,共38幅壁畫,取連環組畫形式,依次表現故事情節,內容描繪圣母和基督的生平事跡,極為震撼。西端入口處墻面繪以《最后的審判》,絕不亞于米開朗琪羅西斯廷教堂的《最后的審判》,宏大的場面讓人嘆服,天頂藍色的星空也極為壯觀。

《最后的審判》喬托
意大利巴多瓦阿累那教堂(又名斯克羅威尼禮拜堂)

意大利巴多瓦阿累那教堂(又名斯克羅威尼禮拜堂)
藍色的星空天頂讓人心醉。
關于喬托
喬托之前的藝術家像木工或裁縫,作品上甚至經常看不到署名,從喬托開始,藝術家的盛名到處流傳,佛羅倫薩的人們為他而自豪,各種藝術趣聞圍繞著喬大爺展開。
1.童年。傳說喬大爺還是喬小小的時候是個牧羊童,在牧羊時以石塊和樹枝在地上作畫,契馬布埃(Giovanni Cimabue)偶然在途中見到,驚訝于這個牧羊少年畫得如此生動而真實,就收他為學徒了,然后喬大爺各種粉紛紛為此情節配圖。

法國粉版
《喬托的童年》皮埃爾·雷沃爾
1840 82cm×66cm
法國里昂博物館

巴西粉版
《喬托童年》奧斯卡·佩雷拉·達·席爾瓦1895
138cm×75cm

墨西哥粉版
《喬托和契馬布埃》何塞·瑪麗亞·奧弗雷岡1857
144cm×10cm墨西哥國立美術館

《喬托繪畫但丁肖像》
但丁·加布里埃爾·羅塞蒂
2.但丁(Dante Alighieri)友誼。喬大爺36歲畫完斯克羅威尼禮拜堂壁畫后,詩人但丁正于此時被教會永遠逐出佛羅倫薩,流落到帕多瓦,喬托熱情地接待了他。兩個人一見如故,喬大爺為但丁畫像,但丁為喬大爺寫詩。

但丁詩中的喬大爺
詩人但丁所寫的不朽之作《神曲》中,有這樣一段描述:
3.喬托鐘樓。1334年6月,喬大爺設計了84m高的佛羅倫薩大教堂的鐘樓,佛羅倫薩政府授予他“藝術大師”稱號。喬大爺主持建造當地的鐘樓時,曾有下列一條決議案:“在這諸如在其他的許多事業中一樣,世界上再不能找到比他更勝任的人。”可見在那個時代喬大爺有多牛,今天在佛羅倫薩仍然可見到喬大爺的鐘樓。
喬大爺,不止繪畫,蓋房子也是好手!
看到這里可以贈喬大爺一個大寫加粗的“牛”,喬大爺通過自己發明的無敵真實視覺語言,一路“升級打怪”,杠杠地完勝拜占庭藝術風格,巧妙地將生動的敘述,神圣的教義和真實再現綜合起來,發展出一種所有人都能接受的視覺藝術。就如文中開頭傅雷先生所言:“他的簡潔的手法,無猜的心情,最足表彰圣方濟各的純真樸素的愛的宗教。”喬托揭開了藝術史上的嶄新一章,藝術史就此成為偉大藝術家的歷史!

喬托鐘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