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三、信息集成系統的分析與設計

(一)企業信息集成系統設計的解決方案

企業信息集成系統的總體設計的主要任務是描述、組織和構造新的系統體系結構,包括軟件體系結構設計、信息系統體系結構設計、網絡設計、代碼設計等內容。企業信息集成不同的集成策略各具特色,能從不同程度和層次上滿足企業的信息化需求。如基于構件的分布對象計算技術從應用集成的角度去研究企業信息系統異構而帶來的互操作問題;工作流管理、并行工程等技術從過程集成的角度研究企業內部的信息集成;供應鏈管理則是從管理的角度去研究企業間的集成。下面結合對企業基于工作流的企業組織架構和信息系統的功能模塊及其流程的分析來研究企業信息集成系統的設計。

企業信息集成系統的解決方案的主要內容,如圖1-13所示,包括建立企業信息集成的總體思路、企業信息集成框架等。企業信息集成的總體思路是實現信息集成系統的指導思想,它對企業整體信息系統進行集成框架的設計、實施途徑的規劃、系統集成的策略起指導作用。信息集成理論與方法是研究和實施企業信息集成這個復雜問題的系統化的理論與方法,它為企業信息化工作提供理論和方法上的支持。企業信息集成框架定義了企業信息系統的支持范圍、主要的功能、主要組成功能之間的關系、不同功能系統之間的集成策略和手段、主要采用的信息技術環境與支撐平臺、企業信息與知識的管理策略、相關數據標準與安全策略等。定義良好的企業信息集成框架是保證系統的開放性、可集成性、可重構和安全性等的重要基礎。集成工具與平臺是支持企業實施信息化的應用工具、集成平臺和使用工具。信息集成實施途徑是在企業信息化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形成的有效地組織、管理、評價企業信息化工作的實施指南和參考模板。信息集成的標準與規范是信息技術標準規范、行業與企業管理標準與規范、企業建模規范、企業信息化實施指南與規范。信息集成系統的評價體系是企業信息化實施效果的評價體系、評價指標與評價方法。系統實施的關鍵技術是在企業信息化實施、組織、經營過程重組、集成框架與集成平臺構建、系統集成、系統維護、信息安全等方面需要研究和攻克的關鍵技術問題。

圖1-13 信息集成系統設計解決方案的主要內容

(二)信息集成系統設計的支撐技術

隨著企業組織規模的擴大,對管理需求的增強,信息系統的應用范圍得到了極大的拓展,系統集成又面臨新的問題:企業內部各部門的信息系統、企業之間的信息系統會經常發生大量的數據交換,需要集成在一起協同工作;在建設新的系統時,往往已有舊的系統在運行,這些遺留系統不能完全拋棄,其中的資源更是要繼續利用,這就要求新舊系統能平滑有效地集成在一起;即使是完全建設新的系統,也會由于系統規模龐大和應用層次多而遇到各類異構平臺技術集成的問題。信息系統集成需要根據用戶需求,優選各種技術和產品,將各分立子系統集成為一個完整、可靠、經濟和有效的整體并協調工作,達到整體優化目的。

根據系統集成的深度,信息系統的集成可分三個層次:數據集成、應用集成、業務集成。數據集成要解決不同應用和系統間的數據共享和交換需求,具體包括數據操作管理、共享信息管理及共享模型管理,數據集成發生在企業內部的數據庫和數據源級別,通過從一個數據源將數據移植到另外一個數據源來實現。應用集成是指兩個或多個應用系統根據業務邏輯的需要而進行的功能之間的相互調用和互操作。應用集成在數據集成的基礎上完成,實現異構系統之間語用層次上的互操作。應用集成多用點對點的形式,實現子系統之間的接口連接,適宜于集成對象較少的系統。業務集成是由數據集成和應用集成提供技術層次上的基礎支持,各種業務系統中定義、授權和管理各種業務信息的交換,業務過程集成包括業務管理、進程模擬以及綜合任務、流程、組織和進出信息的工作流等。信息集成的技術包括數據庫訪問技術、XML技術、Web服務技術以及CORBA、COM+和EJB等組件技術,如采用XML進行數據集成的方式如圖1-14所示。

圖1-14 采用XML進行數據集成

(三)信息集成框架設計的原則和方法

集成框架是支持企業集成的一套方法和體系。企業集成框架具有分布性、開放性、應用可移植性、互連性、應用互操作能力、標準化、可靠性、安全性、高性能和集成框架本身的可移植性等特性。前四個特性是企業集成框架的基本屬性,分布性、開放性的要求來源于企業環境本身是分布和開放的,作為支持企業集成的基本架構,集成框架不能排除任何用戶將來可能用到的東西,因此必須采用開放的結構。應用的可移植性和互連性是指應用可以在多個硬件/軟件平臺上運行和互操作的能力。這些都是用戶對企業集成框架的基本需求。采用標準化技術或與現有標準相兼容可保證系統整體不失效。即使某些服務發生失效,系統也可通過恢復服務的方法來提高系統的可靠性。安全性關系到對用戶數據和業務活動的保護,使其不受異常事件的影響。企業集成框架的設計必須具備足夠的安全性以避免異常事件的發生。企業集成框架的性能必須滿足應用操作層的需求,作為一個支撐組件,它不能成為企業性能的瓶頸。企業集成框架本身的可移植性關系到企業集成系統的不斷升級,基于企業集成框架的企業集成是一個逐步發展的過程,企業某些關鍵功能首先被集成上來,然后根據實施計劃,逐步將其他一些功能領域移植進來。企業集成框架的組成、運行方式和運行環境都是動態變化的,系統必須能夠適應和處理不斷變化的過程,就要求具有很好的可移植性,以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

基于模型的企業集成方法包括:基于主模型的集成、基于元模型的集成和聯邦式集成?;谥髂P偷募刹捎萌娴募惺絽⒖寄P?。企業集成系統中所有應用系統使用的模型都是從該模型中通過抽取和實例化得到的?;谠P偷募筛鶕枰⒍鄠€本地模型,透過一個元模型建立所有組件間需要共享的概念的統一語義表示。基于聯邦的集成根據需要建立多個本地模型,而且原有的本地模型可以不用發生變化,也可以產生新的模型,系統之間是松散組合,交互只是發生在需要的時候。

(四)紡織企業信息系統實現信息集成的整體構架

在不同應用場景,信息系統具有不同的構成和功能,實現信息系統的集成使企業的各功能協調運作,是企業提升競爭力強有力的保障。各功能模塊有機地集成在一起,才可以實現信息的共享,企業能在較短的時間里做出正確的經營決策,提高產品的質量,降低成本等競爭優勢。企業資源規劃、產品數據管理都是在企業的一定范圍內對企業信息系統的集成應用。ERP不僅包含了MRPⅡ的基本功能,還包括客戶關系管理、售后服務、項目管理、集成化過程管理等功能。產品數據管理系統在產品研發和設計自動化方面,對產品研發的數據信息進行集成化管理,實現了CAD\CAPP\CAM的集成應用。

通過對紡織企業組織架構的功能模塊的分析,企業主要的功能模塊所構成的系統框架如圖1-15所示。

根據企業實施信息集成的功能模塊架構對集成系統的企業組織結構、企業基礎數據、信息系統進行功能模塊分析,同時根據本企業自身特點,實現功能模塊的組合,信息系統和信息的集成應用。而且,在這個信息系統集成過程中,通過工程實例的重用,可以實現工程問題的優化,移動商務的協同。綜合效益的支持,實現實例的重用和基于規則的推理。

圖1-15 紡織企業功能模塊系統框架圖

【習題】

一、選擇題

1.系統方法的主要原則是()。

A.整體性原則

B.目標優化原則

C.分解—協調原則

D.上述各項

2.管理信息系統的重要標志是()。

A.數據高度集中統一

B.有預測和控制能力

C.有一個中心數據庫和網絡系統

D.數據集中統一和功能完備

3.信息系統發展階段中,屬于管理信息系統雛形的階段是()。

A.決策支持系統

B.電子數據處理系統

C.辦公自動化系統

D.戰略信息系統

4.信息系統成熟的標志是()。

A.計算機系統普遍應用

B.廣泛采用數據庫技術

C.可以滿足企業各個管理層次的要求

D.普遍采用聯機響應方式裝備和設計應用系統

5.以下不是屬于系統的特性的是()。

A.抽象性

B.目的性

C.相關性

D.整體性

二、填空題

1.管理信息系統科學的三要素是____、____、____。

2.管理信息系統的特征是:管理信息系統是一個____、____和____。

3.從系統的結構來看,系統有5個基本要素,即輸入、____輸出____、____、____、和____。

三、簡答題

1.信息和數據的區別和聯系是什么?

2.信息化在紡織行業中有哪些應用領域?

3.紡織企業管理信息化應用分哪兩個方面?

4.目前紡織行業信息化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有哪些?

主站蜘蛛池模板: 寻乌县| 三穗县| 远安县| 岗巴县| 若尔盖县| 临邑县| 芮城县| 宣汉县| 宁陕县| 阳新县| 轮台县| 马山县| 崇信县| 平山县| 宁化县| 沙坪坝区| 阿尔山市| 泰宁县| 江油市| 万载县| 鸡西市| 沙坪坝区| 湾仔区| 抚顺市| 城固县| 德惠市| 万荣县| 宜宾县| 余干县| 茂名市| 乌拉特前旗| 石台县| 崇州市| 漯河市| 凤城市| 恩施市| 彩票| 盐山县| 安远县| 明水县| 铜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