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努力,是為了遇見更好的自己
- 冬梅
- 1455字
- 2019-09-21 05:55:18
目光放長遠,調整自己的選擇
在很多心靈雞湯中,都告誡人們千萬不要輕易放棄,甚至告誡人們永遠不要放棄,一定要堅持不懈。其實,這完全是對不放棄的誤解。更多的時候,不放棄是激勵人們要有勇氣,也要有毅力,而并非告訴人們在任何情況下都決不放棄。明智的人是會取舍的,當一個人只盯著一個目標不放手,而無視現實的情況,最終一定會導致被動。相反,假如一個人在人生之中能夠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也能根據實際情況隨時調整自己的選擇,則人生會變得更加靈活機動,也能夠隨時隨地作出良好的決策。
人在一生之中,總要面對很多次選擇。有些選擇是被動的、無奈的,有些選擇則是主動的、積極的。當人生之中積極的選擇越來越多,也就意味著人們更占據人生的主動,從而成為了命運的主宰。反之,假如人生之中多是消極悲觀的選擇,人生也就會黯然失色,更會導致人生的懈怠。在面對諸多選擇時,過分地優柔寡斷、遲疑不決是不好的。明智的人能夠在綜合考慮各方面情況之后,及時準確地作出決斷,如此一來,當然也就能夠把握好人生。與選擇相對應的,在必要的時候,我們還要學會放棄。很多人一旦得到,就不愿意失去,甚至為了未曾得到的東西瞻前顧后。殊不知,對于放棄而言,最重要的就是決絕。我們唯有決絕地放棄,才能快刀斬亂麻,幫助自己從艱難的處境中抽身而出,能夠集中精力和心智面對未來的生活。
很多時候,失去看似是失去,實際上卻是一種得到。例如,我們失去了青春,卻得到了人到中年的厚重豐盈;蠟燭燃燒了自己,卻給他人帶來了光和熱,也得到了人們的贊譽。由此可見,人生的快樂并不只在于得到,失去也會帶給我們快樂,也能使我們實現人生的目標。
英國首相丘吉爾小時候非常頑皮,有一次差點掉進河里淹死,幸好一個叫佛萊明的農民路過,才挽救了他的生命。不過在把丘吉爾送回家之后,佛萊明就默默離開了,并沒有做出什么表現自己的舉動。當天晚些時候,丘吉爾的父親知道了這件事,馬上駕駛馬車帶著重金趕到佛萊明家里,想要感謝佛萊明。
當時,看到一輛馬車停在自家門口,佛萊明非常吃驚,他想不起來家里有如此顯貴的客人。當聽到丘吉爾的父親說明來意之后,佛萊明盡管接受了感謝,卻堅決拒絕接受任何饋贈。他說:“我救人不是為了得到酬金,而是因為這是每一個有良知的人都會做的。”丘吉爾的父親非常尊重佛萊明,為此他思來想去,提出了一個建議:“佛萊明先生,既然您不愿意接受任何酬勞,我想您應該愿意讓小佛萊明去我的家里,和我的兒子一起生活,讓他接受最好的教育,未來也能有所作為,您覺得怎么樣?”面對這樣的提議,佛萊明無法拒絕,因而欣然接受。最終,小佛萊明果然不負父親所望,在科學的道路上不斷進取,并且因為發明青霉素而獲得了諾貝爾獎,名震世界。
對于貧窮的佛萊明而言,拒絕丘吉爾父親的酬金,顯然是一個明智的決定,也正因為如此,他才能夠贏得丘吉爾父親的尊重,也為兒子小佛萊明贏得了另一個機會。然而,讓小佛萊明去丘吉爾家生活,顯然要放棄他們父子很多親密相處的寶貴機會,對此,佛萊明作出決絕的舍棄,欣然接受了丘吉爾父親的建議,從此小佛萊明過上了不一樣的生活,也接受了更好的系統教育。對于佛萊明而言,兒子的成就是任何回報和饋贈都無法比擬的,也是對他舍棄父子親密相處時光的最佳回報,得失之間,明智與決絕頓現。
實際上,沒有人的人生能夠一帆風順,我們在面對選擇時一定要明智,千萬不要因為任何外界的原因而放棄自己的原則,在放棄一些東西的時候也要決絕,不要因為優柔寡斷錯失良機,否則很容易因小失大。總而言之,人生處處皆學問,我們必須不斷成長,才能擁有屬于自己的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