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級女裝立體裁剪 基礎篇
- 白琴芳 章國信
- 1612字
- 2019-11-19 14:38:04
前言
從2003年筆者編著第一本書《立體裁剪與設計》至今已有13載,當時的服裝生產早已今非昔比,我們不僅僅有著廣闊的海外市場,國內服裝市場更是一片欣欣向榮。品牌消費早已深入人心,高科技迅速地改變著行業的面貌,縫紉機的智能化使制衣過程既快又好,CAD制板的普及使打板師省卻了繁冗低效的手工操作,互聯網上信息的高度共享,我們時時刻刻感受到時尚的變幻,同時也感受到時代對于我們這些服裝從業者的專業素質要求越來越高。
行業在提速,在呼喚人才;專業院校要造就人才,需要科學、實用、高效地培養學生專業性、技能性和職業素養的新型教材。
本教材的編寫,首先要講科學性。筆者有在青少年女裝、中老年女裝、戶外服、休閑裝、職業裝等服裝企業作技術指導、立體裁剪培訓與建立母型數據庫等工作的經歷,服裝種類不同,但是造型的本質是相通的,都要建立在順應自然人體的體型、結構、功能及服裝自身空間的構成規律之上,渴望能與我們的學生共享對于服裝立體造型本質的理解。
其次要講實用,從工業成衣基礎款式的立體造型學習至時尚服裝的應用設計,占用了本教材的大部分篇幅。立體裁剪歷史悠久,但在我國起步較晚,是在20世紀改革開放以后,推廣緩慢,一個客觀原因是它的專業性很強,操作技能要求很高。立體裁剪的價值意義在于設計創意造型,解決平面裁剪難以表現的款式。只有調整與優化板型,才能有力提升產品的內在品質與市場效益等,企業核心技術的競爭力正體現于此。在發達國家,許多著名的大公司將立體裁剪視作一門王牌技術,秘不外傳,網上、書上技術性的參考資料也較少。本教材將有效地展示立裁操作技能,授之以漁。
第三,立體造型要快速培養起感覺,但初學者的感覺往往是靠不住的,因此,筆者效仿日本立體裁剪教學權威佐佐木住江,將憑經驗感覺的造型轉換為將感覺量化、用清晰的數據和放松量來控制造型,創造時尚。在立體裁剪被列為全國中、高職服裝專業技能大賽的重要項目后,針對操作要又快又好、尺寸要符合規格的競技規則,筆者在教學方法上再作拓進,操作過程進一步“數字化”。既將操作技能學習與企業的標準化設計要求掛鉤,又降低了立體裁剪基礎學習階段的難度,加快了操作進度,縮短了學生之間在技能上的差距,一舉多得,案例詳見本教材第六章女西服裁剪。
本教材圖片采用線描繪圖與照片寫真兩類形式。線描繪圖是筆者以前編著立體裁剪的主要手法,因為受到人們歡迎而沿襲下來。本教材操作用人臺也有兩種:第一種是市場上常見的,外表與人體較為接近,其實有的部位差異還是較大,如上半身長度短于真人約5cm。第二種是真實還原了人體的高科技三維掃描仿真人臺,這是人臺史上的一個里程碑,意義不可估量!在4年前的一天,筆者在聽說某高端企業耗資20多萬送兩個真人模特去國外某公司進行三維掃描、4D打印,開發出兩個仿真人臺后,就日夜不安想要擁有一個仿真人臺,如愿以后又想讓更多的人用得起它,成本能降下來,人臺形態還要更美妙,于是和章國信老師聯手,與某公司合作開發了半身型仿真人臺,在本教材中已有多處應用。
任何一門技術的學習和掌握都需要相當長的時間,且需要夜以繼日地刻苦磨練。本教材都有大量的操練案例,有量才有可能有質的飛躍。然而要實事求是的看到我們的現狀,多年來沒有多大改變,少量的課時對于宏宏大觀的立體裁剪實在是杯水車薪,又缺乏嚴格的技能考核制度。在國外一些名牌院校,立體裁剪并不是一門孤立的課程,而是貫穿于設計、板型和工藝課中,采用企業的流程運作,使學生基本掌握這門技藝,畢業生進入就業市場就迅速被企業認可。如專門為大公司、大品牌輸送人才的意大利科菲亞服裝設計學院,所有設計款式都要立體造型,最后用面料制成真正的樣衣,完成真正意義上的設計。我們要向人家學習,將大量的課余時間利用起來,每一次操作都是第一次,每一個款式都是一次經驗,每一章都是一個站點。為著我們的目標,讓我們的學習永遠繼續吧。
白琴芳
2016年5月
教學內容及課時安排

注 各院校可根據自身的教學特點和教學計劃對課程時數進行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