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男人的格局決定結局
- 鄭斌
- 1608字
- 2019-09-02 12:51:11
說話重誠信,男人言而有信是好漢
言必行、行必果,表現的是男人的為人態度和格調,是真漢子行走天下的行囊。
古人說:人無信不立。二十多歲的男人要踏實做人、拓展事業都離不開誠實守信,誠實守信是男人立家立業的基石,沒有一種成就是建立在謊言和欺騙之上的。
“信”字,講的是人在言談中的誠實性,言由心生,表里一致。男人在言談中要有誠信。心有誠意,口中說的話才讓人信服;口出信語,做人則必慎行,從而讓人信賴。正所謂:自尊者人恒尊之,自敬者人恒敬之,自信者人恒信之,這是人際交往的必然規律。
“殺豬教子”講的正是說話言而有信的故事,男人從小就應該樹立誠信做人的觀念。一天,曾子的妻子要上街,她的小兒子哭鬧著也要跟著去。妻子便哄兒子說:“你回去等著我回來殺豬給你吃肉。”等她從街上回來,就看到曾子真的要殺豬,她急忙阻攔道:“我是跟孩子說著玩,哄他的,你干嗎當真呢。”曾子說:“同小孩子是不能開這樣的玩笑的。孩子年幼沒有知識,處處會以父母為榜樣,聽從父母的教導。你今天欺騙他,就是教他騙人。做母親的欺騙自己的孩子,那孩子就不會相信自己的母親了。這不是教育孩子的好辦法!”于是,曾子殺了那頭豬,煮了肉給孩子吃。
曾子在言談中十分重視誠實守信,認為說話一定要算數。男人就應該做到“可言而不言,寧無言也”“不能行而言之,誣也”。
說話誠信是作為男人的一個基本的道德規范。與人交談,首先要保持誠信。當然,信字還包含同心相知、彼此信任的意思,也就是說,男人在彼此交往中要以誠信相待,不因偶然事件而動搖,不因時光流逝而褪色,這才稱得上真正的誠信。
一次,曹操親自統領大軍去打仗。行軍的路上,發現路邊的麥子成熟了。原來百姓因為害怕士兵都不敢回來收麥子。于是曹操派人告訴村里人和各處看守邊境的官吏,說:“我奉皇上旨意,出兵討伐叛逆的賊人,為民除害。現在正是麥子收割季節,凡經過麥田的人,只要有踐踏麥田的,就斬首示眾,說到做到。父老鄉親們請不要害怕。”
老百姓們開始都不信,只是躲在暗處觀察軍隊的行動。他們看到經過麥田的官兵,都下馬用手扶著麥稈,小心地蹚過麥田,沒有一個敢踐踏麥子的。曹操騎馬正在走路,忽然,田野里有一只鳥驚叫著飛起來。曹操騎的馬受了驚嚇,一下子躥入麥田中,踐踏壞了一塊麥田。曹操立即叫來隨行的官員,治自己踐踏麥田的罪行。官員說:“怎么能給丞相治罪?”曹操說:“我親口說的話,我自己都不遵守,還有誰會遵守呢?一個不守信用的人,如何統領士兵呢?”隨即抽出腰間的佩劍,想要自刎。眾人連忙攔住。這時,大臣郭嘉走上前說:“古書《春秋》上說,法不加于尊。丞相統領大軍,重任在身,怎么能自殺呢?”
曹操沉思了許久,才說:“既然古書《春秋》上有‘法不加于尊’的說法,我又肩負著天子交給我的重要任務,那就暫且免去一死。但是我不能說話不算話,應該受罰。”于是,曹操用劍割斷自己的頭發,扔在地上,說:“那么,我就割掉頭發代替我的頭吧。”接著他派人傳令三軍:“丞相踐踏麥田,本該斬首示眾,現在割掉頭發代替。”中國一直有“身體發膚受之父母”的古訓,因此,在當時看來曹操當眾割頭發就和掉腦袋一樣。
曹操這一亂世之中的梟雄,雖然歷史上對其評價褒貶不一,但他卻在年少時憑借說話誠信而贏得了將士們的一致認可,留下了美名,從而成就了一方霸業。
說話是否誠信,對每個二十多歲的男人的生活、事業乃至閑暇娛樂都十分重要,言而有信的男人,處處都受人愛戴和歡迎。在生活中,他能與許多本不相識的陌路人共同進退;能與許多志趣各異、性格有別的人互相了解,彼此需要,共繪快樂;能夠為他人排憂解難,消除誤會與隔閡,共享美好生活。在工作及事業上,他能充分利用自己的語言交際能力來說服他人,使工作順利進行,左右逢源。可以說,說話的自信心與言而有信是男人年少時追求成功事業的必備條件。
言而有信是好漢做人做事的風格,是君子一言、駟馬難追。言而有信的男人才能信服于人,對自己說過的話,承諾過的事就應該盡力完成,力求言而有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