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表達相似與共鳴,激起對方的說話欲望
中國人常說:“一回生兩回熟。”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人與人之間,總有個從相遇到相識、相知的過程,即使是陌生人,經過一番了解,也會成為朋友。的確,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人生路上,關鍵時刻朋友的幫助能讓我們脫離險境,能讓我們飛黃騰達,這也已經是無數成功者的切身體驗和寶貴心得。一個情商高的人,一般都能做到處處受歡迎,事事得到他人幫助,毫無疑問,這樣的人,在競爭激烈的現代社會一定會多幾分勝利的把握。那么,朋友從何處來?很簡單,從陌生人而來,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與陌生人結交,但高情商的人都懂得一點:在與陌生人溝通時,一定要多提彼此之間的相似之處,以此激發對方的談話欲望,這樣,能拉近彼此距離,促進溝通。
1984年,美國總統里根前來中國訪問。在中國官員的陪同下來到了復旦大學,在一間大教室里做演講。幾百個陌生的面孔對這位藍眼睛黃頭發的異國總統充滿了好奇。里根總統和這些黃皮膚黑眼睛的學子們完全是兩個世界的人,但是,他的第一句話就激起了同學們的興奮,使大家對這位他鄉來客充滿了親切的感覺。他這樣說道:“其實,我和你們學校有著密切的關系。你們的謝希德校長同我的夫人南希,都是美國史密斯學院的校友呢。照此看來,我和各位自然也就都是朋友了!”此言一出,幾百個人的大教室里爆發出一陣熱烈而又持久的掌聲,學生們都把他當成了十分親近的朋友,沒有了陌生的感覺,抵觸的心理。接下來,雙方的談話就十分的融洽寬松了。幾個小時的談話過程,充滿了笑聲,雙方都感到十分滿意。
里根總統無疑是交際場中的高手,能夠從互不認識的人中尋找他們的共同點,從雙方的共同點之中切入話題,拉近雙方的心理距離。打開一個良好的談話局面,塑造一個融洽的氛圍。
的確,和陌生人談話是口語交際中的一大難關,處理得好,可以一見如故,相見恨晚;處理得不好,又能導致四目相對,局促無言。而從這一事例中,我們發現,要想打動陌生人的心,就必須抓住雙方的相似點說話,讓對方從心里把你當自己人。
人與人之間在性情和志趣上雖然存在著差異,但也有相同之處。從心理學角度看,相同則相通,共同的興趣和愛好能將人擰在一起,共同的目標和志向能使人走到一塊。所以,我們在與陌生人交談的時候,能不能讓對方產生一見如故的感覺,關鍵就在于雙方是否能在相同之處產生“共鳴”。只有這樣,才能把握陌生人的心理,與陌生人迅速熟絡并建立友誼。
為此,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尋找共同點,針對不同的共同點,采取不同的表達方式:
1.以話試探,偵察共同點
為了打破和陌生人交談沉默的局面,開口講話是首要的,有人以招呼開場,詢問對方籍貫,身份,從中獲取信息;有人通過聽說話口音,言辭,偵察對方情況;有的以動作開場,邊幫對方做某些急需幫助的事,邊以話試探;有的甚至借火吸煙,也可以發現對方特點,打開口語交際的局面。這種試探的方式,都能迅速找出與對方的共同點,然后圍繞此共同點迅速和陌生人展開話題。
2.聽人介紹,猜度共同點
你去朋友家串門,遇到有生人在座,作為對于二者都很熟悉的主人,會馬上出面為雙方介紹,說明雙方與主人的關系,各自的身份,工作單位,甚至個性特點,愛好等,細心人從介紹中馬上就可發現對方與自己有什么共同之處。
而這個共同處,就是你打開陌生人心扉的突破口。你要迅速抓住這個突破口,展開交談。這當中重要的是在聽介紹時要仔細地分析認識對方,發現共同點后再在交談中延伸,不斷地發現新的共同關心的話題。
3.揣摩談話,探索共同點
為了發現陌生人同自己的共同點,可以在需要交際的人同別人談話時留心分析,揣摩,也可以在對方和自己交談時揣摩對方的話語,從中發現共同點。比如,假如你發現有人和你講共同的家鄉話,你可以以此為突破口,以鄉音帶動對方的談話興趣,使陌生的路人變為熟人,甚至發展成為朋友。
4.察顏觀色,尋找共同點
一個人的心理狀態,精神追求,生活愛好等等,都或多或少地要在他們表情,服飾,談吐,舉止等方面有所表現,只要你善于觀察,就會發現你們的共同點。當然,察顏觀色發現的東西,還要同自己的情趣愛好相結合,自己對此也有興趣,打破沉寂的氣氛才有可能。否則,即使發現了共同點,也還會無話可講,或講一兩句就“卡殼”,打動對方更是無從談起。
另外,我們在與陌生人說話的時候,還要懂得求大同存小異,把相互間相左的性格特點放在交談的次要位置。譬如,交際的雙方都有文學愛好,喜歡寫文章,但雙方卻存在著較大的個性差異。這種情況,就要選擇前者作為交際的出發點,以共同的愛好來產生“共鳴”。若丟棄了共同的愛好而在不同的個性上去互相指責或計較,就會使本該合得來的雙方變得“合不來”。
總之,與陌生人交談,我們應該多看到別人與自己的共同點,而不應該去計較與自己不同的方面,只有這樣,才能跟人“合群”,才能叩開對方心靈的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