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三節 染料的分類及命名

一、染料的分類

染料可按其化學結構和應用性能進行分類。根據染料的應用特性和應用方法來分類稱為應用分類,根據染料共軛體系的結構特征進行分類稱為結構分類。同一種結構類型的染料,某些結構的改變可以獲得不同的應用性質,而成為不同應用類型的染料;同樣,同一應用類型的染料,可以有不同的共軛體系(如偶氮、蒽醌等)結構特征,因此應用分類和結構分類常結合使用。為了方便染料的使用,一般商品染料的名稱大都采用應用分類,而結構分類則主要在染料合成研究中使用。

(一)按化學結構分類

按照染料共軛體系結構的特點,染料的主要結構類別有:

1.偶氮染料 含有偶氮基(—N═N—)的染料。

2.蒽醌染料 包括蒽醌和具有稠芳環結構的醌類染料。

3.芳甲烷染料 根據一個碳原子上連接的芳環數的不同,可分為二芳甲烷和三芳甲烷兩種類型。

4.靛族染料 含有靛藍和硫靛結構的染料。

5.硫化染料 由某些芳胺、酚等有機化合物和硫、硫化鈉加熱制得的染料,需在硫化鈉溶液中還原染色。

6.酞菁染料 含有酞菁金屬絡合結構的染料。

7.硝基和亞硝基染料 含有硝基(—NO2)的染料稱為硝基染料,含有亞硝基(—NO)的染料稱為亞硝基染料。

此外還有其他結構類型的染料,如甲川和多甲川類染料、二苯乙烯類染料以及各種雜環染料等。

(二)按應用性能分類

用于紡織品染色的染料按應用性能主要可分為以下幾類:

1.直接染料(Direct dyes) 直接染料是一類水溶性陰離子染料。染料分子中大多含有磺酸基,有的則含有羧基,染料分子與纖維素分子之間以范德華力和氫鍵相結合。直接染料主要用于纖維素纖維的染色,也可用于蠶絲、紙張、皮革的染色。

2.酸性染料(Acid dyes) 酸性染料是一類水溶性陰離子染料。染料分子中含磺酸基、羧基等酸性基團,通常以鈉鹽的形式存在,在酸性染浴中可以與蛋白質纖維分子中的氨基以離子鍵結合,故稱為酸性染料。常用于蠶絲、羊毛和聚酰胺纖維(錦綸)以及皮革的染色。也有一些染料,其染色條件和酸性染料相似,但需要通過某些金屬鹽的作用,在纖維上形成螯合物才能獲得良好的耐洗性能,稱為酸性媒染染料。還有一些酸性染料的分子中具有螯合金屬離子,含有這種螯合結構的酸性染料叫做酸性含媒染料。適宜于中性或弱酸性染浴中染色的酸性含媒染料又稱為中性染料,它們也可用于聚乙烯醇縮甲醛纖維(維綸)的染色。

3.陽離子染料(Cationic dyes) 陽離子染料可溶于水,呈陽離子狀態,故稱陽離子染料,主要用于聚丙烯腈纖維(腈綸)的染色。因早期的染料分子中具有氨基等堿性基團,常以酸式鹽形式存在,染色時能與蠶絲等蛋白質纖維分子中的羧基負離子以鹽鍵形式相結合,故又稱為堿性染料或鹽基染料。

4.活性染料(Reactive dyes) 活性染料又稱為反應性染料。這類染料分子結構中含有活性基團,染色時能夠與纖維分子中的羥基、氨基以共價鍵方式結合而牢固地染著在纖維上。活性染料主要用于纖維素纖維紡織品的染色和印花,也能用于羊毛和錦綸的染色。

5.不溶性偶氮染料(Azoic dyes) 這類染料染色過程中,由重氮組分(色基)和偶合組分(色酚)直接在纖維上反應,生成不溶性色淀而染著,這種染料稱為不溶性偶氮染料。其中,重氮組分是一些芳伯胺的重氮鹽,偶合組分主要是酚類化合物。這類染料主要用于纖維素纖維的染色和印花。由于染色時需在冰水浴中(0~5℃)進行,故又稱為冰染染料。

6.分散染料(Disperse dyes) 這類染料分子中不含水溶性基團,染色時染料以微小顆粒的穩定分散體對纖維進行染色,故稱為分散染料。分散染料主要用于各種合成纖維的染色,如滌綸、錦綸、醋酯纖維等。

7.還原染料(Vat dyes) 還原染料不溶于水。染色時,它們在含有如連二亞硫酸鈉(Na2S2O4·2H2O)等還原劑的堿性溶液中被還原成水溶性的隱色體鈉鹽后上染纖維,再經氧化后重新成為不溶性染料而固著在纖維上。還原染料主要用于纖維素纖維的染色。

8.硫化染料(Sulfur dyes) 硫化染料和還原染料相似,也是不溶于水的染料。染色時,它們在硫化堿溶液中被還原為可溶狀態,上染纖維后,又經過氧化形成不溶狀態固著在纖維上。硫化染料主要用于纖維素纖維的染色。

9.縮聚染料(Polycondensation dyes) 縮聚染料可溶于水。它們在纖維上能脫去水溶性基團而發生分子間的縮聚反應,成為相對分子質量較大的不溶性染料而固著在纖維上。目前,此類染料主要用于纖維素纖維的染色和印花,也可用于維綸的染色。

10.熒光增白劑(Fluorescent whitening agents) 熒光增白劑可看作一類無色的染料,它們上染到纖維、紙張等基質后,能吸收紫外線,發射藍光,從而抵消織物上因黃光反射量過多而造成的黃色感,在視覺上產生潔白、耀目的效果。不同類型的熒光增白劑可用于各種纖維的增白處理。

此外,還有用于紡織品的氧化染料(如苯胺黑)、溶劑染料、丙綸染料以及用于食品的食品色素等。

二、染料的命名

染料通常是分子結構較復雜的有機芳香族化合物,若按有機化合物系統命名法來命名較復雜,而且商品染料中還會含有異構體以及其他添加物,同時,學名也不能反映出染料的顏色和應用性能,因此必須給予專用的染料名稱。我國對染料采用統一命名法,按規定,染料名稱由三部分組成:第一部分為冠稱,表示染料的應用類別,又稱屬名;第二部分是色稱,表示染料色澤的名稱;第三部分是詞尾,以拉丁字母或符號表示染料的色光、形態及特殊性能和用途。由于我國還使用部分進口染料,有些染料品種一直沿用國外的商品名稱,本節也將國外染料廠商的命名作適當的說明。

(一)冠稱

冠稱是根據染料的應用對象、染色方法以及性能來確定的。我國的冠稱有31種,如直接、直接耐曬、直接銅鹽、直接重氮、酸性、弱酸性、酸性絡合、酸性媒介、中性、陽離子、活性、毛用活性、還原、可溶性還原、分散、硫化、可溶性硫化、色基、色酚、色鹽、快色素、氧化、縮聚、混紡等。

國外的染料冠稱基本上與國內相同,但常根據各國廠商而異。

(二)色稱

色稱即色澤名稱,表示染料的基本顏色。我國采用了30個色澤名稱:嫩黃、黃、金黃、深黃、橙、大紅、紅、桃紅、玫紅、品紅、紅紫、棗紅、紫、翠藍、湖藍、艷藍、深藍、綠、艷綠、深綠、黃棕、紅棕、棕、深棕、橄欖綠、草綠、灰、黑等。顏色的名稱一般可加適當的形容詞,如“嫩”“艷”“深”三個字,而取消了過去習慣使用的“淡”“亮”“暗”“老”“淺”等形容詞,但由于習慣,至今還仍沿用。有時還以天然物的顏色來形容染料的顏色,如天藍、果綠、玫瑰紅等。

(三)詞尾(尾注)

有不少染料,其冠稱與色稱雖然都相同,但應用性能上尚有差別,故常用詞尾來表示染料色光、牢度、性能上的差異,寫在色稱的后面。我國根據大多數國家的習慣,并結合我國使用情況,用符號代表染料的色光、強度(力份)、牢度、形態、染色條件、用途以及其他性能,而國外有些廠商的染料詞尾是任意附加的,不一定具有確切的意義。我國使用詞尾中的符號通常用一個或幾個大寫的拉丁字母來表示,常用符號代表的意義概述如下。

1.表示色光和顏色品質的常用符號

(1)表示色光和顏色的常用符號:

B(Blue)——帶藍光或青光;

G(德語中gelb為黃色,grun為綠色)——帶黃光或綠光;

R(Red)——帶紅光。

(2)表示色品質的常用符號:

F(Fine)表示色光純;

D(Dark)表示深色或色光稍暗;

T(Talish)表示深色。

2.表示性質和用途的常用符號

C(Chlorine,cotton)——耐氯或棉用;

I(Indanthren)——相當于士林還原染料堅牢度;

K(德語Kalt)——冷染(國產活性染料中K代表熱染型);

L(Light,leveling)——耐光牢度或勻染性好;

M(Mixture)——混合物(國產染料中M表示含雙活性基);

N(New,normal)——新型或標準;

P(Printing)——適用于印花;

X(Extra)——高濃度(國產染料中X代表冷染型)。

有時可用兩個或多個字母來表明色光的強弱或性能差異的程度,如BB、BBB(分別可寫成2B、3B),其中2B較B色光稍藍,3B較2B更藍,依此類推。同樣,LL比L有更高的耐光性能。但需注意,各國染料廠由于標準不同,故各廠商之間所用的符號難以比較。

3.表明染料形態、強度(力份)的常用符號

pdr(Powder)——(普)粉狀;

gr(Grains)——粒狀;

liq(Liquid)——液狀;

paste(Paste)——漿狀;

sf(Supra fine)——超細粉。

染料強度(力份)是按一定濃度的染料作標準,標準染料強度為100%。若染料的強度比標準染料濃一倍,則其強度為200%,以此類推,所以染料的強度通常是一個相對數值。

有時對同一類別的不同類型染料,常在詞尾前用字母來區別,并用短線“-”分開,如活性艷紅X-3B、活性艷紅K-3B等。

目前我國染料命名法還存在不少問題,許多詞尾符號尚未有統一的意義,有時還借用外國商品牌號,沒有統一型號,因此不能滿足國內染料工業發展的需要,尚需進一步簡化統一。

主站蜘蛛池模板: 榆树市| 通化县| 黄山市| 全州县| 邮箱| 泰兴市| 彭阳县| 琼海市| 桂阳县| 新营市| 丰宁| 汉源县| 萨嘎县| 牡丹江市| 定安县| 宁南县| 西乌珠穆沁旗| 湖北省| 周宁县| 嵊州市| 运城市| 万载县| 稻城县| 蛟河市| 密山市| 公主岭市| 庄浪县| 济源市| 临湘市| 新泰市| 怀安县| 年辖:市辖区| 南宫市| 阜阳市| 固镇县| 大姚县| 岚皋县| 长阳| 苍南县| 错那县| 香格里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