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獨游戲大全:從入門到精通(全3冊)
- 邢聲遠
- 2221字
- 2019-08-23 18:29:19
第一部分 數獨簡介
一、數獨簡介
數獨(Sudoku)是一種數字拼圖益智游戲,其名稱來自日語すうどく,意思是“獨立的數字”或“在規定范圍內只出現一次的數字”。概括來說,它就是一種填數字游戲。它與中國古代的“九宮格”游戲如出一轍。這種在歐美流行多年的游戲,近年來在我國逐漸開展與普及,這樣一種隨手拿起紙筆就能玩的游戲,使不少人沉迷其中。拿起紙筆就能玩數獨,也有的在電腦上或上網玩數獨,甚至拿著手機玩數獨游戲,有的因此坐過了站。有的報刊雜志上幾乎天天都登有數獨求解題;有的地方還出現了有關數獨的愛好者組織(如數獨聯盟等)。

圖1 “洛書”圖形
追溯數獨的起源,早在4000多年前的我國古代就可看到它的影子。它的基本結構就是九宮格,即帶有9個方格的九宮圖。傳說在上古(約在公元前21世紀初)大禹治水的時候,洛河里出現了一只烏龜,龜的身上畫有一幅圖,人們稱其為“洛書”。它由許多圓點組成圖形,如圖1所示。該圖形共有45個圓點(或圈點),分別組合而擺成方形。東、西、南、北各為7、3、1、9個點;四角各為8、6、2、4個點;中間則為5個點。
到了北周(557~581年)時,易學家把它和九宮聯系起來,即將八卦和中央之宮聯系起來,稱作九宮。于是,在當時的數學書中就出現了用數替圈(圓)點數的九宮圖,即帶數的九宮格。在書中還列有數的排列法:“二四為肩,六八為足,左三右七,戴九履一,五居中央”,如圖2所示。到了宋朝(960~1279年),開始出現了“重排九宮”的游戲。這就是格子數字游戲的起源。

圖2 “洛書”中數的排列法
但是,中國古代的九宮圖與現代的數獨只是外形上的相似,而在內容上卻是不同的。中國古代的九宮圖就是現代數學書中的“幻方”,其規律是每行、每列以及兩條對角線上的各數之和相等;而標準數獨是由9個九宮組成一個陣,它要求每行、每列以及每個九宮的格內的數1~9不重復。由此可見,中國古代的九宮圖與現代數獨有著本質上的區別。但是,從中國古代的九宮圖改造變成現代數獨的漫長歷史長河中,有一個變化的突破點,這就是18世紀80年代的瑞士數學家里昂哈德·歐拉(Leonhard Euler)的“拉丁方”。
由于當時歐洲有個普魯士王國,據說有一年這個王國的國王腓特烈要舉辦閱兵式,他計劃從6支部隊中各選6名官兵,組成36人的方隊,作為閱兵儀式的先導部隊。組隊的要求是各部隊的6名官兵分別是少尉、中尉、上尉、少校、中校、大校各一名,而且這36名官兵要組成一個方陣,方陣中每一行、每一列都有各部隊、各級別的官兵各一人。如何滿足國王對組成方陣的要求呢?這是一道難題。
著名的瑞士數學家歐拉當時正在普魯士王國的柏林,于是他被邀請來幫忙。盡管歐拉絞盡腦汁,也無法排出這6×6的36人方陣來。可是,他在1782年排出了3×3的9人方陣。他用拉丁字母A、B、C來代表不同的部隊,用希臘字母α、β、γ來代表不同級別的官兵。然后將這些字母填入九宮格中,如圖3所示。按照歐拉的方法排列方陣,果真符合腓特烈國王的要求。因為在該方陣中使用了希臘和拉丁字母,所以后人稱其為“希臘·拉丁方”,簡稱為“拉丁方”。

圖3 3×3的九宮格
我們可以把圖3中的A、B、C和α、β、γ分別用1、2、3代替,排成兩個九宮格,如圖4和圖5所示。由圖可見,這兩個九宮格中的數排列就接近現代的數獨規則了。因此,有人認為,拉丁方是數獨的雛形。當然,它也只能是數獨的雛形,因為它的九宮格還沒有組成九九相連的現代數獨的陣式。

圖4 九宮格

圖5 九宮格
真正意義上的數獨,出現在20世紀70年代。1979年5月,美國的一本數學邏輯雜志上第一次發表了兩道數學智力游戲題,當時名為數字排位(Number place),這兩道游戲題類似于現在的數獨。這兩則最早的數獨題如圖6和圖7所示,它由9個相連的九宮組成,原題是這樣敘述的:“你的任務就是往空格中填入數,使每行、每列及每個九宮的格內都含有1~9這9個數。掌握了這一規則,就能幫助你順利地做出答案。下面兩道題中各有4個畫有圓圈的方格,你可以把它們當作填數的首選,不過并非一定如此。”題目下還附有答案的范圍。

圖6 最早的數獨題(1)→4、6、7或8

圖7 最早的數獨題(2)→1、4、5或8
那么,這兩道最早的數獨題是誰創造出來的呢?據說原作者叫哈瓦德·岡恩(Howard Garn),他是一位退休的建筑設計師,已于1989年去世,這兩道題是他74歲高齡時創作的。
可是,這兩道題當時在美國并未產生很大的影響,倒是后來被一位日本學者引進日本。1984年4月,日本益智游戲雜志Puzzle Tsushin Nikoli員工金元信彥接觸到美國猜謎書上某版本的數字游戲,認為可以用來吸引讀者的眼球,便對其進行改進且增加難度,在該雜志上首先刊登了此類難題,并取名為數獨(Sudoku),意即“獨立的數字”,推出后一炮打響。
真正把數獨推向全世界的是新西蘭人韋恩·古德(Wayne Gould),他曾是在香港高等法院任職的法官。1997年3月的一天,退休的古德到東京去旅游,晚上住在酒店里,隨手翻看雜志,無意間看到了雜志上刊載的數獨游戲。他饒有興趣地算了一個晚上,深深地迷上了這種數獨游戲。從那以后,古德用了6年的時間,設計了數獨游戲的計算機程序,還創立了一個提供這種游戲的網站,來自世界各國的網友光顧了他的網站,據說該網站的點擊率相當的高。為了進一步提高點擊率,提升人氣,古德找到了英國的一些媒體,可是開始并不順利。
終于有一天,《泰晤士報》決定試試看,其主編邁克爾·哈維見了古德,古德向他展示了數獨的玩法,嗅覺靈敏的主編在幾分鐘內就意識到這是一種令人叫絕的游戲,他迅速作出了決定,英國《泰晤士報》于2004年11月12日首次刊登數獨,引起了人們極大的關注與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