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1章 桃林

  • 大俠李藥師
  • 羅二牛
  • 3172字
  • 2019-07-01 12:00:00

天黑夜半,李藥師牽馬進入桃林深處,只有清冷的月光照著,扶了單雄信下馬,見他已失血過多昏迷了過去,雖氣若游絲,好在,還活著。

撕開單雄信肩頭的衣服,又重新清理了傷口,解開腰間的酒囊,用酒消了毒,敷了傷藥,一番收拾,又重新包扎好傷口,李藥師便坐在桃林里喝酒。

心中古井無波,他已覺察到有腳步聲越來越近,雖然很輕,可在這寂靜的夜晚,桃林里,卻是十分的清晰。

不一會便見著一個中年人提著燈籠走到近前,他穿著一件灰色的薄袍子,頭頂圓帽腳踏方鞋,腰間還用五彩之絲系著一塊玉。

李藥師微微躬身,拱手道:“夜半私闖,驚擾了主人,還望恕罪”

來人正是王隆,他看了看倒地昏迷的單雄信,又看了看執禮甚恭一臉篤定的李藥師,方說道:“桃林雖密,也有遺漏,尚有一間陋室空著,不知少俠可愿往?”

李藥師看來人一身儒士服,腰間又系著玉,頭頂圓帽是為懂得天文,腳踏方鞋是為知道地理,腰間系玉卻為做事謹慎方正。

想著來人應是一個成名的大儒,不是一個窮酸腐儒,也說道:“先生高義,藥師這里謝過了,只是我們皆有案在身,先生恐受牽連,這里稍坐,片刻便走”

那王隆卻說道:“天下儒士盡消沉,還怕什么牽連?,也是巧了,今日有老友坐客,頗懂得些醫術,正好給你朋友治病,看傷”

楊堅重佛抑儒道,已是其心昭昭,天下儒士,道士皆無可奈何。

“那就有勞先生了”

李藥師拱手,又把單雄信扶在馬上,三人一馬便朝著桃林更深處走去,一不會,便見著幾間茅屋。茅屋前種著當下的時蔬,一口老井上架著轱轆,雞鴨已入圈睡的香甜,只有門前一個稚童牽著條黃狗,手里挑著個燈籠,正四處的張望。

那稚童看到王隆歸來,便松開手里的黃狗,一下子撲到王隆的腿邊,說道:“爹爹,天黑夜半,怕不是有壞人?”。王隆笑著說道:“那里有壞人,是兩個借宿的俠士,你去請孫爺爺過來好不好?”

王通說道:“我看就是壞人,你看他肩頭才有新傷,還流著血,不是壞人是什么?”

“善于人同,舍已從人,《孟子·公孫丑上》篇,你前幾日可才剛讀過,這就忘記了嗎?“

王通歪著腦袋想了想,說道:“爹爹說的是,行善不分你我,這位俠士受了傷,當然要為其救治“

便要轉身去尋“孫爺爺“,可是已有一人背著藥簍走到了近前,王隆拱手說道:”見過孫兄,擾你清靜了“

來人不是旁人,正是孫思邈。

北周靜帝時,楊堅執掌朝政,便邀請孫思邈任國子博士,孫思邈無意仕途功名,認為做高官太過世故,不能隨意,堅決不接受,一心致力于醫學。

隋開皇初年,孫思邈又見國事多端,遂又隱居于太白山中,一心鉆研醫學著作,親自采集草藥,研究藥物學。王隆的這幾間茅屋正在太白山下,一儒一道這便做了鄰居,孫思邈又時常下山為人治病,行醫鄉里,這里剛好是他回太白山的落腳之處。

不成想,李藥師這一路狂奔竟至太白山下。

太白山卻是秦嶺的第一高峰,自古以來,太白山就以高、寒、險、奇、富饒、神秘的特點聞名于世、稱雄關中。一山放開一山攔,說的正是此處。

孫思邈朝王隆拱了拱手,便背著藥簍來到單雄信面前。李藥師已把單雄信從馬上扶下來,坐在茅屋前的石椅上。

看了看單雄信的左肩,孫思邈點了點頭,又問了李藥師幾句,便把包扎好的傷處重新解開,清洗完傷口,正要換秘制的新藥,李藥師卻從腰間解開酒囊,說道:“我也粗通些醫理,不如用酒先消消毒?“

實是李藥師怕傷口不潔引起高燒不退,這可是要人命的,所以只好說自己”粗通醫理“。

孫思邈抬頭看了看李藥師,說道:“我也曾想過用這等法子,可是用處卻不大,反而弄巧成拙,壞了性命“

李藥師從酒囊里倒出兌了水的酒精,用小盅盛了,送到孫思邈面前,說道:“神醫且看看此酒,不知管用不管用?”

他從王二牛處拿了方便鏟,也便帶了新蒸的酒。

剛才他聽王隆說是去尋“頗懂些醫術的孫爺爺”,想著此人應該是孫思邈,只是,讓稚童稱做爺爺,起碼也要三十歲以上吧,可是眼前之人,卻有如少年,讓王寧一時之間,也拿捏不準。

孫思邈拿過小盅,聞了聞,又用舌尖抿了一小口,才用酒洗了傷口。只見得,單雄信迷糊中一陣皺眉,想是十分疼痛,傷口又重新包扎好,單雄信也又陷入昏迷之中。

這一晚,他自拔箭矢自己裹了傷口,李藥師又重新裹,孫思邈又裹,真是難為他了,好在,鐵打的漢子,這一點小傷倒也不算什么?

處理好單雄信的傷口,又把他扶到茅屋“陋室”的床上,李藥師這才出門再次拜謝。

王隆和孫思邈是舊友,只有李藥師一個陌生人,三人又再次互通姓名,孫思邈才道:”想來是老神仙的弟子,有此好酒也是該當的了,不知此酒易不易得,倒是可以造福百姓鄉里“

李藥師心里對孫思邈自然尊敬的很,這種不喜歡高官厚祿,專研醫道,造福世人的情懷,就值得尊敬。于是說道:“這種酒,易得也不易得,只是頗費糧食,神醫如果需要,我自可定時送些到此處,也省了神醫費時再釀”

按出生的年月算起,孫思邈此時應該已經四十多歲了,可李藥師眼前的孫思邈,卻只是少年人的模樣,比李藥師的樣子也大不了多少。

他拿過李藥師的酒囊,揣在腰間,說道:“這便是診費吧,哈”

而此時,東方漸白,已是黎明。

于孫思邈約了送酒的日期,三人便坐在石桌邊煮茶論道,桃林里微風陣陣,金烏也將出未出,正是夏日里最涼爽自得的時候。

稚子王通牽了黃狗手拿書卷在一旁默誦著,廚房里已升起了炊煙,孫思邈說道:“早間卻不宜飲茶,于胃不和,還有,你送酒歸送酒,我可是沒錢給……”

自己說著“于胃不和”,嘴里卻不停下,先聞再品,想是此中老手。

李藥師看的有趣,說道:“能有緣見著神醫,已是自己的造化,區區銀錢又算得了什么?”

孫思邈卻是嘆了口氣,少年人的模樣卻是中年人的神情,他與王隆早就談過關于“佛道儒”的事情,今日李藥師在此,也算半個道士,便又說道:“王兄也不必氣餒,陛下崇佛,天下道門,儒士,也莫可奈何,一則隱入山中茍活,一則回鄉耕讀,總有再興之期”

其實孫思邈這話卻是安慰王隆,楊堅不僅崇佛,卻又抑制其它學派。先是從山東請了六位儒士進長安,可后來又”遣返“回鄉。

不管什么學派首先要“能為帝用“,可此時的儒士呢,言必稱經典,孔曰成人孟曰取義,與此時的大隋朝完全格格不入,又想著限制君權,這真是找死了。

王隆只是嘆氣,胸有報負卻只能委身,野心也便被慢慢消磨了。實不是他非要住在這山下鄉野,而是朝堂里,儒士人微言輕。

王隆說道:“時也天命,未知日后之機,只是蹉跎歲月,方才覺遺憾,孫兄獨喜醫道,真是令人羨慕,百姓多苦,又解民倒懸,實是功德無量“

又聞李藥師欲參加今試科考,王隆和孫思邈兩人都為之舉杯,以茶代酒,邀祝高中。這是大隋朝的第一次科舉考試,卻也早已落入許多人的眼中,世家門閥更甚。

李藥師說道:“多謝兩位前輩,此試必中“,少年人年少輕狂,也是有的。

又看了看正在誦讀的王通,笑著說道:“二位前輩也不必嘆氣搖頭,一物之興衰自有其道理,或許儒家再興之期,就應在此子身上“

李藥師這話卻是不假。

幸而有稚子王通,他才是儒家再次興盛之機,或是童年時便儒道兼學,或是成年后仕途不順,多年后,王通提出,“三教可一“,“帝王應行王道”,卻是與上清派道士王遠知不謀而合。

王通又寫《太平十二策》,可遭公卿嫉賢,楊堅亦不采納,卻被李世民視為至寶,成了大唐的治國之法,又人稱“王孔子“,”文夫子“。

后來王通在白牛溪飛云洞前的開闊地上設講堂,聚徒授經,傳道育才,弟子門人多達千人。其中魏征、薛收、陳叔達、杜如晦、房玄齡、杜淹、姚義等初唐開國重臣,皆出其門下。

萬物有循環,天道有至理,冥冥之中,確有如天定。

天明飯后,孫思邈自回太白山上,單雄信也幽幽的醒來。

又將養了幾日,單雄信已痊愈大好,拱手拜謝李藥師和王隆,這次做了“替罪羊“,長安再也無法待下去,李藥師問道:“不知以后如何打算?“

單雄信提著長槍,立在馬上,說道:“江湖路遠,總有一口飯吃”,說完再次拱手,也便騎馬遠遁,這一走,綠林道上卻又再起風云。

而大隋朝的第一次科考,也在明日,李藥師拜別王隆,又勉勵了一番王通,也騎著馬走出桃林。

科考,科考,是世家門閥的盛宴,也是平民學子的魔鬼。

主站蜘蛛池模板: 玉田县| 喀什市| 安乡县| 丹凤县| 师宗县| 泽库县| 乾安县| 福建省| 尖扎县| 新竹市| 荃湾区| 德安县| 德钦县| 鄂伦春自治旗| 东丰县| 肥城市| 深州市| 建平县| 石棉县| 霍邱县| 红原县| 新安县| 恩施市| 章丘市| 根河市| 迁安市| 海淀区| 南部县| 土默特左旗| 蒙自县| 鞍山市| 井陉县| 南平市| 天气| 天峨县| 富宁县| 焦作市| 巫溪县| 长丰县| 明溪县| 桂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