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暴力:思無所限
- (美國)理查德·J. 伯恩斯坦
- 880字
- 2019-06-21 09:14:33
中文版序
我很高興我這本研究暴力的著作即將有中譯本面世。如今,在世界范圍內,我們經歷、閱讀并目睹形形色色的暴力景象。暴力的類型多種多樣,從肉體毀滅到性虐待再到各種雖不一定明顯但依然具有毀滅性的結構暴力。我們被淹沒在現實暴力或虛擬暴力的景象之中,這些景象是如此地司空見慣,以至于我們變得麻木不仁和冷漠無情。我們似乎陷入了暴力的怪圈,在這些怪圈當中,雖然我們希望減少我們眼中的暴力行徑,但是這種企圖似乎只會導致更多的暴力。暴力問題不是地方化的,它們已經成為真正的國際性問題。它們影響著全世界成千上萬人民的生活。然而,對我們來說,暴力的精確意義是什么?暴力具有獨特的本質嗎?我們還能在暴力的分類上達成共識嗎?這些問題縈繞在我們的心頭。雖然本書的寫作目的樸實無華,但也十分重要。盡管有關暴力的著述和討論不勝枚舉,但是在“我們所說的暴力真正指的是什么,以及它在人類生活中扮演什么樣的角色”這個問題上,思考實屬罕見。我聚焦于五位舉足輕重的思想家,他們分別是卡爾·施密特、瓦爾特·本雅明、漢娜·阿倫特、弗朗茨·法農以及楊·阿斯曼,這些人都已經深入思考過暴力的意義。他們各自從不同的視角展開對暴力議題的研究。他們每人都有自身的洞見和盲視、優點與缺點。在最后一章中,我力圖整合我業已從這五位思想家那里學到的東西——并說明他們為何對思考暴力的意義而言具有價值。與他們一起思考(有時是背離他們而思考),能夠對我們自身關于暴力的思考有所助益,這是我的希望。本書的副標題“思無所限”是一個從漢娜·阿倫特那里借用過來的短語。她認為在我們的時代,我們無法訴諸堅實的基礎、明確的指導方針或標準,我對此種觀點首肯心折。然而我們仍必須一遍又一遍地繼續思考有關議題。思維并無算法可言。在她把蘇格拉底作為典范而進行援引的過程中,阿倫特認為,思想傳播的唯一途徑只能是用我們自身的困惑來感染其他人。我希望,我探究五位重要知識分子在暴力話題上已有的研究路徑的嘗試,將會有助于中國讀者針對我們所有人在日常生活中遭遇到的五花八門的暴力,從事他們自己的獨立思考。
理查德·J.伯恩斯坦
紐約,社會研究新學院
2015年11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