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教育問題
- 末世變遷
- 涂料人
- 1526字
- 2019-07-11 23:02:00
華夏人基本都恢復了健康,生活趨于安穩,新生兒的出生率開始井噴式的爆發,隨著孩子的增多和一天天的長大,這里面除了馬天宇小朋友比較特殊比別的大幾歲,其他各年齡段的孩子每個基地最少也有幾百個,教育問題首先擺在了人們面前,李晶團隊雖然研究出了新的知識傳承系統,但是孩子們是需要集體生活的,所以普通教育不能缺失,。因此他們決定在孩子長到15歲前不采用知識傳承,而是像末世前一樣建立幼兒園、小學、中學,孩子們在學校接受基礎教育培養興趣愛好,課程種類繁多、學業負擔卻不是很重,是真正的寓教于樂。課程包括:漢語、古典語(30億年前人類的語言)、望海語、數學、自然科學、手工、音樂、美術、舞蹈、表演、魔法等;其中自然科學分為:物理、化學、植物、動物、微生物、生理等多個分支,體系龐雜。那些高等級的學校還用不上,現在急需的是建立幼兒園,作為教育體系中至關重要的起點,也是奠定人生方向的幼兒教育,李晶對此非常重視。末世后許多事情都是統一管理,現在李晶教育孩子的積極性比做其他任何事情都高,合城基地的幼兒園她親自做園長,兒童教材許多都是她親自編寫的,再由兒童教育專家配改版成圖文并貌的。幼兒園接送孩子交通工具更是新一代的大空間飛行器。幼兒階段是對新鮮事物接受度最廣也是最快的時段,這個階段孩子整體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均未完全成型,教學的過程中李晶要求要做到以下幾點:
1、為幼兒營造快樂天地,讓孩子快樂學習和生活;
2、應該做到情、趣、恒、細、誠等幾點:用愛與付出贏得幼兒的充分信任與尊重。
3、用豐富多彩、充滿趣味的教育活動吸引幼兒。
3、引導幼兒做事做人;用深入細致的成長檔案記錄幼兒的點滴進步;
4、對于愛問為什么的孩子,不要打消他們的積極性,要耐心的為他們解答問題并鼓勵他們的行為,把每一個孩子都當成是自己的孩子。
5、注重孩子的語言培養,幼兒期是學習語言、形成口語的關鍵時期,孩子好模仿,敢講敢說,喜歡與人交往,所以要特別注意這個階段對孩子語言方面的培養;
6、注意尊重孩子,平等對待孩子。
7、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如飯前便后洗手,自己收拾玩具等等。
8、除了需要進行學習之外,還需要進行摸索和體驗。
9、合理安排時間和強度,留出空余讓孩子能夠融入生活,體驗世界,體驗如何與人相處。
10、最后一點,對孩子的進步給予及時的表揚和鼓勵,在此基礎上再對孩子的過錯予以糾正,。正如清代的教育思想家顏元說的那樣:“數子十過,不如獎子一長。”
要做到這些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在末世前,“先是因為國有企業的改制、事業單位的縮編,原來由企、事業單位辦的幼兒園被作為‘包袱’甩了出來;之后又以‘優先保障義務教育經費’或‘消減政府財政支出’為理由,推向市場。被冠以“體制創新”之名取而代之的、由個人承包的幼兒園或私立幼兒園,要么價高得負擔不起,要么質差得令人嘆息。教學資源缺乏、師資缺乏。教師是教學中的主導力量,很多幼兒園經常更換老師,造成老師流動性擴大,促使幼兒教育出現空缺與托尾,那時的幼兒教育的采取一種“注入式”教學方式,缺乏引導和啟發作用,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少之又少,從而促使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得不到發展。有的家長都認為他們的孩子“會跳、會唱、會寫、會算”是很多了不起了,有些家長對于小孩子教育是所謂的提前學習或者神童模式教育。李晶要做的就是改變過去的教育模式,她們不愁以后缺乏天才,她們要做的是讓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在實際的教學中即是教授的過程也是學習的過程。而李晶獨創的教學內容之一就是旅游,俗話說:“度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閱人無數。”李晶讓孩子們旅游不止看風景還讓他們與世界各地的小朋友接觸。
從幼兒園到小學再到中學,李晶都全程的參與其中,可以說最后她成功的從一名科學家轉變成了教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