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歐洲舊石器考古學的圣地:維澤爾河谷

學習過考古學、藝術史、古代世界史或者現代人類起源的學者或學生,大概都聽過法國維澤爾河谷(Vallée de la Vézère)豐富的舊石器文化遺址,很多遺址中包含了在整個世界都享有盛譽的史前繪畫和雕塑藝術。

維澤爾河谷位于法國西南部,屬于法國阿基坦大區多爾多涅地區的佩里戈省(Périgord),多爾多涅河的支流維澤爾河流經該地。這里屬于石灰巖地區,山清水秀,河水清澈見底,兩岸樹木成蔭,郁郁蔥蔥,氣候溫和,還有很多山洞,成為人類定居、生活的最佳地區。若史前環境與此相似,難怪遠古人類會選擇在此繁衍生息。

在維澤爾河谷大約1200平方公里的范圍內,共發現了147個舊石器時代的遺址,出土50多萬件燧石石器,大量的動物骨骼,844件藝術品,還有人類骨骼的遺存,包括克羅馬農人遺骨。這些古代遺物很多都發現在洞穴中。在其中的25個洞穴中發現了繪畫、浮雕和線刻等史前藝術作品,所表現的動物大約100種,包括已經滅絕的動物如披毛犀等。因為其重大、獨一無二的藝術和歷史價值,197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維澤爾河谷的史前遺址和洞穴群列入了世界文化遺產名錄。UNESCO 1979,“Prehistoric Sites and Decorated Caves of the Vézère Valley”,http://whc.unesco.org/en/list/85/.

維澤爾河谷風光。攝于2000年5月

除了展現史前人類和自然的互動及文化發展的舊石器時代考古遺址之外,現代的維澤爾河谷還以葡萄酒、民間工藝品著稱。這里還保留了大量歷史建筑,展現了中世紀以來的歷史和文化發展。石灰巖地貌是一種獨特的自然地理景觀,大量的石灰巖溶洞成為史前乃至古代人類良好的居住場所。整個河谷地區見證了人類從古到今與大自然的互相依存和文化發展,因此完全可以稱為一個文化景區。

眾多的史前藝術洞穴中,首屈一指的是拉斯科山洞(Lascaux)。這是一個舊石器時代晚期的洞穴,位于維澤爾河谷的蒙提涅附近。在藝術史、考古學和文化旅游業,拉斯科都稱得上是大名鼎鼎,因為洞里布滿了繪于距今1.7萬年的彩色壁畫,號稱是“史前的西斯廷”。Delluc B.et al.1992,Discovering Périgord Prehistory,Luson,France:Sud Quest.不過,我不大喜歡這個比喻。首先,拉斯科的年代比梵蒂岡西斯廷小教堂頂部的壁畫古老多了。其次,拉斯科的壁畫是史前時期相對平等的人類群體成員發自內心的、激情的創意表述,不是由掌握大權的宗教統治者定制的作品。最后,西斯廷教堂的壁畫繪于頂部,慕名到訪者必須仰頭瞻望,時間一長,人人脖子酸痛;拉斯科洞穴的畫大部分是繪在洞壁上的,只有少量繪在洞壁頂部,可以從容、仔細地慢慢欣賞。

拉斯科1號洞穴入口

考古遺跡和遺址的發現,除了考古學家的努力、盜掘者的行徑之外,往往還來自民間百姓的意外經歷。拉斯科洞穴的發現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法國國家科學中心考古研究所的考古學家告訴我,1940年9月12日,四個當地的少年帶著一只狗游玩。狗走丟了,四個少年到處尋找,無意中發現了這個洞穴。1948年,這個山洞開始對公眾開放,但很快就發現每天一千多位訪客所產生的二氧化碳以及帶入的霉菌等,對壁畫造成了嚴重的破壞。1963年,法國政府決定關閉這個洞穴以便保存這一珍貴的史前文化遺址,并在附近建了一個復制的洞穴,1983年開放供游人參觀。這個復制品稱為“拉斯科2號”,是20多位法國藝術家用11年的時間,按照原洞穴繪畫的比例、用同樣顏色的顏料精確復制成的,非常具有原來洞穴藝術的神韻,所以每年仍吸引大量的游客到此參觀。至于原來的洞穴則稱為“拉斯科1號”,不對公眾開放。2000年,“拉斯科1號”每天最多接待三位專業學者參觀,且參觀者必須持有當地文物管理部門發出的邀請信。非常感謝法國考古研究所的學者代為申請了一封邀請信,我因而有機會瞻仰這一舊石器史前藝術的圣地。

跟一般人心目中的“山洞”不同,拉斯科1號洞穴的入口開在地面,大致朝西北,整個洞穴位于地下,確是不易發現。據負責保育管理的學者告知,洞內全封閉,一年365天全空氣調節,以便保持洞內的溫度和濕度處于穩定狀態。進入第一道門后,地上有一個長方形的塑料盤,里面有藥水浸泡的一小塊地毯,每個參觀者必須先在這藥水地毯上站一會兒,讓藥水清洗鞋底。帶領我們參觀的學者說,這是為了消毒,防止外部的細菌特別是霉菌進入洞中。壁畫的“敵人”不僅有變化不定的溫度和濕度、燈光和二氧化碳,還有各種霉菌的侵蝕。

進入洞口就是一個寬闊的洞廳,上面繪著碩大健壯的馬、牛、鹿等動物,其中的一頭公牛長達4米。洞廳的東邊和南邊各有支洞,東邊的支洞較窄,南邊的支洞較寬,南端又有東、西兩個分岔的支洞。壁畫集中在洞廳和東邊支洞兩邊的洞壁上,此外在南邊各支洞的洞壁上也有相當多的繪畫。繪畫的主要內容是各種形態、大小不等的馬、牛和鹿科動物,也有個別類似人或半人半鳥的形象;顏色則有黑、黃、紅色等。繪畫者對所繪動物的身體、頭、角等細節十分熟悉,畫出來的動物充滿動態,或昂首奮蹄,或成群奔馳;動物的個體大小不等,姿態各異,但每一動物無不栩栩如生,朝氣勃勃,極富神韻,充滿了澎湃的藝術震撼力,令人深刻感受到17000年以前的人類遠古祖先,盡管生活在氣候十分寒冷的冰河時期,生活艱辛,但仍然充滿了對生命和自然的激情和熱愛。這氣勢宏大、生動而瑰麗的史前藝術感動了無數的參觀者。畢加索在參觀完拉斯科1號之后曾經說:“我們根本沒有發明新的東西。”Graff,J.2006,“Saving Beauty”,Time,15th May.

除了壁畫以外,拉斯科1號還有精美的史前雕刻藝術,表現的內容也是以動物為主。拉斯科1號發現至今超過70年,考古學家、藝術史學家和人類學家都對洞穴及其壁畫進行過研究。考古學家認為拉斯科的繪畫應當是史前人類用以祈禱狩獵豐收的儀式的一部分;換言之,當時在洞內繪上這些動物的形象,是希望狩獵時有豐碩的收獲。藝術史學家分析拉斯科壁畫中色彩的運用、主題和符號的意義,或研究其繪畫的原料和方法等。研究人類演化的體質人類學家則引用拉斯科和其他史前藝術作為根據,分析現代智人(Homo sapiens sapiens)的創意和審美等智力和觀念。簡而言之,拉斯科1號洞穴是史前人類文化、創意、審美和認知能力的物質證據,為現代人類提供了無數的靈感、思考和研究資料。

不幸的是,拉斯科1號的史前壁畫經歷過一場生死存亡的危機。2006年5月15日,《時代》周刊曾經作了報道。拉斯科1號1968年安裝的空調系統是根據對洞穴內自然氣候的仔細分析來設立的,其功能盡量模擬洞中原來的空氣流通模式,只是在最潮濕的季節減少洞內的濕度和水分。2001年,拉斯科1號裝設了新的空調設施,加了兩個巨大的抽氣扇,嘗試進一步改善洞內的空氣質量。但因為缺乏嚴謹的科學論證,這套新的空調系統反而導致洞中水分積累,白色和黑色的霉菌全面暴發,引發出一場空前的且無法控制的災難。2002年法國文化部成立了一個拉斯科洞穴科學委員會,嘗試解決這個問題,甚至使用大量的化學藥品來除霉,但效果并不理想。Graff,J.2006,“Saving Beauty”,Time,15th May.由于主管機構溝通不靈,行動遲緩,到2009年,一部分壁畫和雕刻已經受到破壞,其中大約一半精美的雕塑已經消失。同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文化遺產協會通過了一個決議,要求法國政府立即成立一個多學科綜合委員會,搶救拉斯科。到目前為止,搶救工作似乎有所進展,但問題尚未完全解決。International Committee for Preservation of Lascaux,2011,“Prehistoric Paintings in Danger”,www.savelascaux.org.已經幸存了17000年的拉斯科,沒有毀于戰亂,沒有毀于自然災害,卻在短短數年間遇到了因保育方法不當而造成的浩劫。這一人類史前文化的圣地是否能夠繼續保存下去,端賴各學科學者的共同努力!

拉斯科的慘痛經歷再次說明了人類文化遺產的脆弱性,也再次提醒我們:第一,不是所有所謂現代的、先進的就都是好的。在拉斯科的個案中,顯然是新不如舊。第二,《威尼斯憲章》提出的最小干預原則是有道理的。人類往往自以為是,認為自己所創造的技術可以控制自然,其實并非如此。第三,文化遺產保育需要多學科的綜合努力和慎重研究,任何改動事先都需要經過審慎、科學的論證和檢驗,否則后患無窮。第四,官僚主義對文化遺產保育同樣也是災難。

瞻仰拉斯科1號已經是十多年前的事情,但山洞中那些色彩鮮艷、充滿活力的動物形象,在腦海中至今依然清晰可見。因為燈光會讓壁畫褪色,所以,1號洞穴內禁止拍照。我只有在洞口拍的一張照片和在洞外購買的一張光盤。所幸2010年法國文化及通信部為了慶祝拉斯科山洞發現70周年,做了一個網頁,參觀者可以在網上的虛擬空間參觀拉斯科1號。盡管網頁都是法文,對不諳法文的訪問者可能有些不方便,但觀看圖像已經可以部分感受到其藝術震撼力。網頁的右側展示拉斯科洞穴的全圖以及繪畫所在的位置,而且還可以局部放大。網址如下:http://www.culture.gouv.fr/culture/arcnat/lascaux/fr/,只要在“Lascaux”的標題下面點擊“Visite de la grotte”,就可以開始你的拉斯科虛擬之旅了。此外,在“搶救拉斯科”的網站上有一個網頁www.youtube.com/watch?v=jk8TAY5T8Mo ,展示拉斯科發現和保育的歷史以及所遇到的問題,也值得一看。

絕大部分游客到維澤爾河谷只能參觀拉斯科2號。千山萬水地去到法國西南部,當然不能只看一個精致的復制品。所幸維澤爾河谷還有很多距今一兩萬年的洞穴遺址,里面有壁畫、浮雕和雕塑,而且都是真跡。例如貢巴來爾洞穴(Les Combarelles)的線刻披毛犀和鹿,卡普布朗洞穴(Abri du Cap-Blanc)那些距今大約1.4萬年、身軀龐大、栩栩如生的高浮雕奔馬,豐德高姆洞穴(Font-de-Gaume)中距今超過2萬年的彩繪浮雕野牛、披毛犀、鹿等,以及佩里戈市考古學博物館展示的史前象牙、泥雕藝術品等,無不栩栩如生,充滿了動態和強大的生命力。這些舊石器晚期的藝術品,被稱為人類最偉大的藝術作品之一,見證了史前人類的創造力、智慧、信仰和經濟活動,以及他們對自然界包括對動物的認識和理念。盡管現代人理解這些理念并不容易,但那些色彩鮮艷的壁畫和生氣勃勃的雕塑,仍然能帶給我們強大的藝術感染力和美的感受。

除了考古遺址之外,佩里戈市還有很多歷史建筑物可供觀賞。這座城市至少在2000年還基本保留著中世紀的格局,大教堂是全市最高的建筑物,以彰顯宗教至高無上的地位。市內還保留了很多中世紀至十八九世紀的歷史建筑,因此建議計劃至少四五天的時間停留在此地區,慢慢欣賞。

旅游小知識

簽證:

法國是申根公約締約國,有申根簽證即可前往。

交通和住宿:

拉斯科坐落在法國西南部山谷之中。如果從巴黎出發,可從巴黎的奧斯特里茨火車站(Gare de Paris-Austerlitz)先乘火車到佩里戈市。此外,法國南部的尼斯也有火車到佩里戈。若不諳法文,在網頁右上角可將語言轉換成英文。

從佩里戈市到拉斯科山洞所在地區仍有一段距離,所以如果專門為了看拉斯科2號洞穴,法國旅游部門會建議游客住在蒙提涅。在夏天的旅游旺季,參觀拉斯科2號必須在蒙提涅的旅游辦公室購買門票,而且未必買得到當天的。如果要看其他舊石器時代的藝術和洞穴遺址,建議到了佩里戈市再換乘火車前往一個叫雷思思-泰雅(Lez Eyzies-de-Tayac),簡稱雷思思(Lez Eyzies)的小村子。這個小村子位于各主要洞穴遺址之間,有很多民宿或小旅店。游客可以住在村里,然后以此為據點出發參觀各史前洞穴遺址。初夏的整個維澤爾河谷風景秀麗,空氣清新,氣候宜人,非常舒服。2000年的時候當地還沒有公共交通,可在村里的旅游辦事處租自行車作為交通工具,或租車自駕到各景點參觀。當時本地人基本不說英語,因此需要懂一點法語。現在情況可能不同了。

參觀:

為了保育這些史前藝術遺產,各山洞都限制每天入場人數。門票可以在雷思思村里的旅游辦公室預訂;也可發電子郵件到tourisme@tourisme-aquitaine.fr詢問,或瀏覽網頁www.tourisme-aquitaine.fr/en,上面有很多有用的信息,包括交通工具、氣候等。要注意所有考古洞穴遺址都禁止拍照,而且要由導游帶隊入場參觀。

食物:

佩里戈地區盛產紅酒、果仁和鵝肝醬。若住在雷思思村,村子外面有個超級市場,可購買各種日常用品。當地的民宿一般都有簡單的烹飪設施,可做三明治或烤面包之類。當然不要做中式油炸或大煎大炒,因為有些民宿的烹飪設施就在房間里面,而且沒有抽油煙機。其實,到了號稱西方美食天堂的法國,實在沒有必要自己烹飪,大可品嘗當地的菜式。雷思思村里就有不少餐館,提供具有當地特色的佳肴。至今還記得有一道香腸燴雜豆十分美味,上菜時盛在一個陶罐里,要舀到盤子里再吃。2000年時當地所有餐廳的菜單基本是法文的,沒有英文。現在的情況可能不同,但學一點法文,至少會看菜單,還是有好處的。

主站蜘蛛池模板: 景洪市| 江津市| 龙泉市| 东明县| 兴宁市| 潞西市| 东城区| 土默特右旗| 西峡县| 曲靖市| 砚山县| 赫章县| 巨野县| 深泽县| 溆浦县| 乌拉特后旗| 元朗区| 子长县| 堆龙德庆县| 嘉定区| 鸡泽县| 清原| 上犹县| 永寿县| 福清市| 玉树县| 吉安县| 桑植县| 会泽县| 桐乡市| 永兴县| 沐川县| 东乌| 兴和县| 临夏市| 无锡市| 海门市| 清流县| 周口市| 增城市| 永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