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顧曲集:京劇名伶藝術譚
- 孔在齊
- 703字
- 2019-06-12 18:32:21
序
2007年至2009年間,我在香港《信報財經新聞》以孔在齊的筆名撰寫一個名為《顧曲集》的專欄,內容主要憶述個人于20世紀30年代至40年代看京劇的所見所聞。每周一篇,共84篇,雖然意猶未盡,但因俗務羈身而擱筆。后承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匯集成書,題名《京劇名伶藝術譚》,2010年出版。初以為當時的社會風尚,與書中所記述的時代已變遷甚多,京劇已經觀眾稀少而乏人問津,孰料出版以來,居然頗獲包括海峽兩岸愛好京劇的讀者們的青睞,我想,這應該歸功于社會多年來對京劇的努力推廣,從而使年青的一代也對這項傳統的文化遺產發生了興趣。于是就決定面向讀者刊行簡體字版。
在撰寫《顧曲集》的過程中,有時要配合內地京劇團到香港的演出,因而未能按原定計劃,把京劇生、旦、凈、丑各個行當的各位名伶分門別類循序憶述;此外,當時也未遑提及某些頗負時譽的名伶。于是,我在準備此書的簡體字版時,做了如下的工作:
(一)將內容根據行當略作調整;
(二)補寫了幾篇關于著名的旦角、小生、老旦等的文章;
(三)因應重新編排以及補充的內容,將某些文字做了必要的修改。
當年寫《顧曲集》的緣起,已經在第一篇《培養興趣 欣賞戲曲》中說過了,這里不再重復。近年來京劇雖然受到一部分人的喜愛,但是比較年輕的觀眾們或許對如何欣賞京劇表演藝術存有隔閡。坊間介紹京劇的媒體不少,它們對讀者提供的京劇沿革、歷史、劇目甚至流派方面的知識,無疑極具價值,然而具有一定程度的知識可能還不足以領會京劇在表演方面的精粹和奧妙。如果這本書能夠在這一方面起到一些小小的作用,我就于愿已足了!
不過,京劇名伶們的藝術,絕非拙筆所能充分描繪,何況本人記憶難免錯失,內容疏漏自在意中,尚祈海內外方家正之。
沈鑒治
2017年于美國加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