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室內空間的組成
一般室內空間是由面圍合而成的,通常呈六面體形式,這六面體分別由棚面、地面和墻面組成。室內空間的構成形式多種多樣,但人們若對形形色色復雜的建筑形態進行分解,則可得到點、線、面、體等構成要素。

學習情景:打造具有緊湊感的空間效果
室內空間基本是由基面、垂直面和頂面構成的圍合空間。通過對這三個面的不同處理,能使室內環境產生多種變化,或使室內空間豐富多彩、層次分明,或使室內空間富有變化、重點突出。


描述1
室內的棚面
該空間天棚展現室內各部分的相互關系,使其層次分明,突出重點,能延伸和擴大空間感,對人的視覺起到導向作用。
描述2
室內的地面
室內地面對室內空間起到襯托的作用,該空間采用淺色的地磚,增強了空間感。
描述3
室內的墻面
墻是以垂直面的形式出現,是室內空間的側界面。該空間墻面的裝飾可以對家具和陳設物起到襯托作用。
描述4
室內的分隔
該空間的客廳和餐廳利用矮柜把兩個區域分隔開,兩個空間既有分隔又有聯系,互通性較好,使整個環境緊湊而有互動。
任務一 空間的組成
1 空間與心理
人們的心理感受和空間感受是相對應的。在人們賴以生存和活動的空間環境中,人必然受到環境氣氛的感染而產生種種審美和反應。
空間的形狀基本取決于其平面。平面規整的,如正方形、正六角形、正八角形、圓形,令人感到形體明確并有一種向心感或放射感,安穩而無方向性。這類空間適于表達嚴肅、隆重等氣氛,在空間序列中有停頓或結束的感覺,其上部覆蓋形式可以是平的、球面的、角錐或圓錐體的等。矩形平面的空間,橫向的有展示、迎接的感覺,縱向的一般具有導向性,其上部覆蓋形式可以是平的,三角形的或拱形的。

上圖長方形的空間,由于空間狹長,引導顧客前行,有迎接的感覺。
空間的大小、高矮使心理產生不同的反應,大空間給人氣魄、自由、舒展、開朗之感,過大則顯得空曠,令人產生自身的渺小、孤獨感;小空間給人親切,圍護感強,富于私密性,過小則會產生局促、憋悶之感;高的空間給人崇高、隆重、神圣、向上升騰之感,過高則與過大的弊端近似,甚至令人有恐懼感;低的空間給人舒適、安全之感,過低則會有壓迫感。在設計時必須結合建筑的使用功能來確定空間的體量,從而產生特殊的氛圍。

上圖保持空間的開闊性,并借助木制棚面來補足,實現了小夾層的感覺。雖然沒有打斷空間的連續性,但空間尺度低,有些壓抑感。

上圖展示空間通過展位劃分出幾個小空間,體現出虛空間的特點,是開放的、無限的空間。
空間的虛實對心理也會產生影響。實空間的特點是穩定感、安全感和封閉感,它是有限的、私密的,符合內向的、拒絕的心理性格,具有極強的領域感。虛空間其實就是人的心理空間,因此它是不穩定的、開放的、無限的空間,易使人產生極大的聯想和發揮。
2 室內空間的構成
一切空間都是由點、線、面組成的,從點開始,點與點連為線、線與線連接成面。點、線、面作為幾何形要素是有形的,而圍隔它們的是“無形”的內部空間??臻g是由天、地、墻、柱等基本要素構造而成的,其關系是:基礎為地,填充圍隔形成墻,柱升梁,梁升板即構成天棚。由此來看構成空間最重要的建筑元素應該是柱與墻,因為是由它們來確定了地面和天棚。

在空間構成上,墻面、地面、棚面有機組合在一起,設計時應注意空間關系以及各個界面的呼應關系。
3 空間設計的語言與方法
在室內設計中,掌握空間語言與方法技巧是非常重要的。室內設計作為建筑空間定義之后的工作,在籌劃空間的功能布局、造型形式方面,需要設計師對建筑結構與圍護體系形成的室內空間有所了解?;谝陨狭私猓鶕煌膶ο髼l件有效地選擇具體的設計方案,這就是空間語言的運用方法。
① 對稱方式
對稱方式是構造空間最常見的一種方式之一,其效果主要是利用軸線來分配空間面積。上下、左右對稱,同形、同色、同質對稱為絕對對稱。而在室內設計中采用的是相對對稱。對稱給人以秩序、莊重、整齊的和諧之美。

上圖空間是KTV走廊的設計,設計采用對稱的手法,這樣的設計既保證空間面積能夠合理地運用,又使人感覺空間的秩序感很強。
② 室內視線
視線是豐富室內空間視覺感受的有效辦法,室內前后、左右、上下的各種感受都必須依賴視線去獲得,空間視線的尋找應該在設計平面時就開始尋找,視線是運動的直線,在無遮擋的情況下達到人眼所觀察到的范圍。

在設計中,為保證觀者有良好的視覺感受,因此在本圖設計中背景墻形成了視覺的焦點。
③ 室內落差
室內落差也是空間處理手法之一。落差是利用地面的高低來強調空間的區域關系,有效地利用落差可以使空間產生豐富、新奇的變化,給人一種心理層次變化的愉悅感,同時它也可以更好地使地面材質的界面自然分割。

上圖室內空間形成了落差,與棚面的造型有較好的呼應,同時,通過利用地面高低差,對地面空間又進行了劃分。
④ 中界空間的處理
室內空間有內外之分,這是一種相對的概念,但內與外或空間與空間之間在許多情況下不—定是非常確定的關系。因此這種不需要明確關系的中間內容,通常把它稱為中界(灰空間)。中界空間的處理方法在現代空間設計中應用非常廣泛,因為它能恰到好處地使空間與空間之間有一個合理的聯系,另外它也為進入空間營造一個預先的氛圍環境。所以,中界面空間處理方法是室內設計中不可缺少的手法之一。

上圖是一個洗浴中心的大堂設計,這種中界空間處理的手法,引用室外的設計元素,為進入另一個空間營造出氣氛。
任務二 室內空間的分隔形式
空間主要是通過分隔的方式來體現的,空間的分隔實質上是對空間的再限定??臻g限定度,即是對聲音、濕度、溫度、視線等的隔離程度,往往決定空間與空間之間的聯系,同時將對空間的形態產生重大的影響。
1 封閉式分隔
采用封閉式分隔的目的是為了對聲音、視線、溫度等因素進行隔離,形成獨立的空間。這樣相鄰空間之間互不干擾,具有較好的私密性,但是流動性較差。一般利用現有的承重墻或現有的輕質隔墻隔離,多用于卡拉OK包廂、餐廳包廂及居住性建筑。

上圖娛樂場所設計采用的是封閉式分隔,目的是保持隔音及良好的私密性,也避免干擾其他空間。
2 半開放式分隔
空間以隔屏,透空式的高柜、矮柜、不到頂的矮墻或透空式的墻面來分隔空間,其視線可相互透視,強調與相鄰空間之間的連續性與流動性。

上圖空間是利用屏風,將客廳和餐廳分隔開,兩個空間既有流動性,又有分隔。
3 象征性分隔
空間以建筑物的梁柱、材質、色彩、綠化植物或地坪的高低差等因素來區分。其空間的分隔性不明確,視線上沒有有形物的阻隔,但透過象征性的區隔,在心理層面上仍是區隔的兩個空間。

上圖室內利用柱子把會客空間和餐廳象征性分隔,雖沒有明確的劃分界限,但在心里感受上是兩個空間。
4 彈性分隔
兩個空間之間的分隔方式居于開放式隔間與半開放式隔間之間,但在有特定目的的時候可利用暗拉門、拉門、活動簾、疊拉簾等方式分隔兩空間。例如臥室兼起居或兒童游戲空間,當有訪客時將臥室門關閉,可成為一個獨立而又具有隱私性的空間。

上圖展示空間中,運用半開放式,使空間具有彈性分隔的特征。
5 利用高差分隔
常用方法有兩種,一是將室內地面局部提高;二是將室內地面局部降低。棚面高度的變化方式較多,可以使整個空間的高度增高或降低,也可以使在同一空間內通過看臺、排臺、懸板等方式將空間劃分為上下兩個空間層次,既可擴大實際空間領域,又豐富了室內空間的造型效果。多用于公共空間環境。

室內空間利用地臺將會客區和休閑區分開,增加了空間的層次感。
6 利用建筑小品、燈具、軟隔斷分隔
通過噴泉、水池、花架等建筑小品對室內空間進行劃分,不但保持了大空間的特性,而且這種方式既能活躍氣氛,又能起到分隔空間的作用。利用燈具對空間進行劃分,可通過吊掛式燈具或其他燈具的適當排列并布置相應的光照來實現。所謂的軟隔斷就是珠簾及特制的折疊連接簾,多用于住宅類、水面、工作室等起居室之間的分隔。

上圖空間利用兩種不同形式的吊燈將餐廳和客廳分開,還起到了豐富空間效果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