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utoCAD 2010 輔助設計與制作技能基礎教程
- 武新華 齊偉 安向東
- 4543字
- 2020-04-22 16:21:12
2.2 常用圖形的繪制
常見的建筑或機械工程圖不僅由點、線、弧等最基本的元素構成,還經常用到圓環、多線與多段線、樣條曲線和剖面線等圖形。熟練掌握繪制這些圖形,可以調整和編輯各種復雜的建筑施工圖、機械構造圖以及其他工程圖形。
2.2.1 圓環的繪制
在工程繪圖中,圓環可以看作是由兩個同心圓組成的圖形,控制圓環的主要參數是圓心、內直徑和外直徑。如果將圓環的內直徑設為0,則圓環為實心圓;如果內直徑與外直徑相等,則圓環為普通圓。在AutoCAD 2010中調用繪制“圓環”命令的方法有如下3種:
方法1:在“功能區”選項板中切換至“常用”選項卡,在“繪圖”面板中單擊“圓環”命令按鈕。
方法2:選擇“繪圖”→ “圓環”命令。
方法3:在命令提示行中輸入“Donut”或“DO”(大小寫均可)命令來繪制圓環。
在啟動命令后,命令提示區將顯示提示信息,提示輸入圓環的內徑、外徑,在指定圓環的中心點之后按“Enter”鍵,即可完成操作。
繪制如圖2-29所示圓環的命令如下:

圖2-29 圓環
命令:_donut
指定圓環的內徑<0.5000→:600
指定圓環的外徑<1.0000→:800
指定圓環的中心點或<退出→:在繪圖區域適當位置單擊以指定圓環的中心點
此外,如果在創建圓環之前,在命令提示行內輸入了“FILL”命令,則可以控制圓環或圓的填充可見性。“FILL”命令有“ON”和“OFF”兩種模式可供選擇,其中“ON”表示創建的圓環或圓要填充,繪制的圓環如圖2-30所示;“OFF”表示創建的圓環或圓不填充,繪制的圓環如圖2-31所示。

圖2-30 ON模式

圖2-31 OFF模式
2.2.2 多線的繪制
多線是一種由多條平行線組成的組合對象,這些平行線是通過 “多線”工具一次繪制而成,且平行線之間的間距和數目是可以調整的,常用于繪制建筑圖中的墻體、電子電路圖等平行線對象。在AutoCAD 2010中調用繪制“多線”命令的方法有如下2種。
方法1:選擇 “繪圖”→ “多線”命令。
方法2:在命令提示行中輸入“mline”命令來繪制多線。
在調用繪制“多線”命令之后,命令提示行將顯示如下提示信息:
命令:_mline
當前設置:對正 = 上,比例 = 20.00,樣式 = STANDARD
指定起點或 [對正(J)/比例(S)/樣式(ST)]:在此指定了起點和端點。
繪制出的一條多線如圖2-32所示。

圖2-32 繪制多線
由于多線是由兩條或兩條以上的平行直線組成的,且每條多線都對應一個已定義好的多線樣式,所以在開始創建多線之前需要先設置多線樣式,以控制圖元的數量、背景填充、封口以及每個圖元的特性,設置多線樣式的具體操作步驟如下:
(1)選擇 “格式”→ “多線樣式”命令或在命令提示行內輸入“MLSTYLE”命令并按下“Enter”鍵,打開 “多線樣式”對話框,如圖2-33所示。

圖2-33 “多線樣式”對話框
(2)在“樣式”編輯框中可以選擇一種已經裝入的多線線型,將其設置為當前狀態,如果沒有找到合適的樣式,還可以單擊“加載”按鈕彈出“加載多線樣式”對話框,在其中加載更多的樣式,如圖2-34所示。

圖2-34 “加載多線樣式”對話框
(3)在“多線樣式”對話框中單擊 “新建”按鈕,可彈出 “創建新的多線樣式”對話框,在新樣式名后面的文本框中輸入新樣式名稱,如圖2-35所示。

圖2-35 創建新的多線樣式
(4)單擊 “繼續”按鈕,打開 “新建多線樣式:樣式一”對話框,在其中設置新多線樣式的封口、填充、圖元等內容,在“說明”文框內輸入對該多線的說明,如圖2-36所示。

圖2-36 “新建多線樣式”對話框
(5)設置完畢后,單擊 “確定”按鈕返回到 “多線樣式”對話框,即可發現在“樣式”欄中多了一項“樣式一”,在下面的“預覽”欄中顯示了新設置的樣式,如圖2-37所示。

圖2-37 創建新的多線樣式
(6)單擊“置于當前”按鈕,可將創建的樣式設置為創建后續多線的當前樣式,如果要修改樣式,可選擇該樣式(這里選中“樣式一”),單擊 “修改”按鈕,在 “修改新建多線樣式:樣式一”對話框可以進行修改,如圖2-38所示。

圖2-38 “修改新建多線樣式:樣式一”對話框
(7)單擊 “確定”按鈕,即可關閉 “多線樣式”對話框。選擇 “繪圖”→ “多線”命令,在繪圖窗口中單擊一點,可用新設置的多線樣式繪制窗口線。
若要編輯多線,先要選擇 “修改”→ “對象”→ “多線”命令,在“多線編輯工具”對話框中的各個圖像按鈕直觀地說明了編輯多線方法,可根據需要進行設置,如圖2-39所示。

圖2-39 “多線編輯工具”對話框
2.2.3 多段線的繪制
“多段線”由多段直線段或圓弧段組成的一個組合體,既可以一起編輯,也可以分別編輯。用戶可以為不同線段設置不同的寬度,甚至每個線段的開始點和結束點的寬度都可以不同。
在AutoCAD 2010中,調用繪制“多段線”命令的方法有如下4種:
方法1:單擊 “繪圖”工具欄的 “多段線”按鈕。
方法2:在“功能區”選項板中切換至“常用”選項卡,在“繪圖”面板中單擊“多段線”命令按鈕。
方法3:選擇 “繪圖”→ “多段線”命令。
方法4:在命令提示行中輸入“pline”命令繪制多線。
使用多段線繪制圖形時,其命令提示行顯示如下的提示信息:
命令:pline
指定起點:
當前線寬為0.0000
指定下一個點或 [圓弧(A)/半寬(H)/長度(L)/放棄(U)/寬度(W)]:
以上選項的含義如下。
①圓弧:用于從直線段切換到圓弧多段線,并顯示一些提示選項。
②半寬:設置多段線的半寬。
③長度:用于設置新多段線的長度,如果前一段是直線,延長方向則與該線相同,如果前一段是弧,延長方向則為端點處弧的切線方向。
④放棄:取消前面剛繪制的一段多段線,可以主次回溯。
⑤寬度:用于設置多段線的線寬,默認值是0,對多段線的初始寬度和結束寬度可以設置不同的值,從而繪制出諸如箭頭之類的圖形。
下面通過繪制圖2-40所示的多段線介紹多段線繪圖命令的使用方法。

圖2-40 繪制多段線
命令:pline
指定起點:1000,2000
當前線寬為0.0000
指定下一個點或 [圓弧(A)/半寬(H)/長度(L)/放棄(U)/寬度(W)]:3000,2000
指定下一點或 [圓弧(A)/閉合(C)/半寬(H)/長度(L)/放棄(U)/寬度(W)]:a
指定圓弧的端點或[角度(A)/圓心(CE)/閉合(CL)/方向(D)/半寬(H)/直線(L)/半徑(R)/第二個點(S)/放棄(U)/寬度(W)]:c
在創建好多段線之后,可以通過如下幾種方法編輯多段線。
方法1:選擇 “修改”→ “對象”→ “多線”命令。
方法2:在“功能區”選項板中切換至“常用”選項卡,在“修改”面板中單擊“編輯多段線”命令按鈕。
方法3:直接在繪制的多段線對象上雙擊鼠標左鍵。
方法4:在命令提示行中輸入“pedit”命令。
2.2.4 樣條曲線的繪制
樣條曲線是一種通過或接近指定點的擬合曲線并具有單一性,主要由數據點、擬合點和控制點控制。其中數據點在創建樣條曲線時由用戶指定,擬合點由系統自動生成,控制點在創建樣條曲線時指定,這些點主要用于編輯樣條曲線。樣條曲線適用于創建形狀不規則的曲線,如機械零件圖中的折斷線等。
在AutoCAD 2010中,調用繪制“樣條曲線”命令的方法有如下4種。
方法1:單擊 “繪圖”工具欄的 “樣條曲線”按鈕。
方法2:在“功能區”選項板中切換至“常用”選項卡,在“繪圖”面板中單擊“樣條曲線”命令按鈕。
方法3:選擇 “繪圖”→ “樣條曲線”命令。
方法4:在命令提示行中輸入“SPLINE”或“SPL”(大小寫均可)命令來繪制樣條曲線。
使用樣條曲線繪制圖形時,其命令提示行顯示如下的提示信息:
命令: SPLINE
指定第一個點或 [對象(O)]:
指定下一點:
指定下一個點或 [閉合(C)/擬合公差(F)] <起點切向→:
指定起點切向:
指定端點切向:
以上選項的含義如下:
(1)指定第一個點:提示用戶指定樣條曲線的起始點。在確定起始點之后,AutoCAD提示用戶指定第2個點,在一條樣條曲線中至少包括3個點。
(2)對象:可以將已存在的由多段線生成的擬合曲線轉換為等價樣條曲線。
確定樣條曲線的第2個點后,其命令提示行會顯示如下的提示信息。
指定下一個點或 [閉合(C)/擬合公差(F)] <起點切向→:
(3)指定下一個點:繼續確定其他的數據點,如果此時按“Enter”鍵,AutoCAD將提示用戶確定始末點的切向,再結束該命令。
(4)閉合:使樣條曲線的起始點和結束點重合并共享相同的切向。
(5)擬合公差:控制樣條曲線對數據點的接近程度,公差越小,樣條曲線就越接近數據點,如為0,則表明樣條曲線精確地通過數據點。
(6)放棄:該選項不在提示區中出現,但是用戶可以在選取任何點后按“U”鍵,以取消前一段樣條曲線。
下面繪制一個圖2-41所示的樣條曲線介紹樣條曲線繪圖命令的使用方法。

圖2-41 繪制樣條曲線
具體的命令提示行提示如下:
命令:_spline
指定第一個點或 [對象(O)]:在繪圖區域適當位置單擊
指定下一點:移動十字光標在另一個點單擊
指定下一點或 [閉合(C)/擬合公差(F)] <起點切向→:移動十字光標依次指定曲線段的點
指定下一點或 [閉合(C)/擬合公差(F)] <起點切向→:
指定起點切向:在適當位置單擊
指定端點切向:在適當位置單擊
在樣條曲線繪制完成之后,可以通過選擇 “修改”→ “對象”→ “樣條曲線”命令或在 “功能區”選項板中選擇 “常用”選項卡,在 “修改”面板中單擊 “編輯樣條曲線”按鈕或直接雙擊要編輯的樣條曲線進行編輯。樣條曲線編輯命令是一個單對象編輯命令,一次只能編輯一條樣條曲線對象。
在執行該命令并選擇需要編輯的樣條曲線之后,在曲線周圍將顯示控制點,同時命令提示行顯示如下提示信息:
命令:_splinedit
選擇樣條曲線:
輸入選項 [擬合數據(F)/閉合(C)/移動頂點(M)/優化(R)/反轉(E)/轉換為多段線(P)/放棄(U)]:
2.2.5 面域的使用與布爾運算
面域是由封閉區域形成的二維實體對象,可以由直線、多段線、圓、橢圓和樣條曲線等組成的閉合圖形創建而成。在AutoCAD 2010中調用繪制“面域”命令的方法有如下4種:
方法1:單擊 “繪圖”工具欄的 “面域”按鈕。
方法2:在“功能區”選項板中切換至“常用”選項卡,在“繪圖”面板中單擊“面域”命令按鈕。
方法3:選擇 “繪圖”→ “面域”命令。
方法4:在命令提示行中輸入“Region”命令創建面域。
下面創建一個圖2-42所示的面域介紹面域創建方法。具體的命令提示行提示如下:

圖2-42 創建面域
命令:_region
選擇對象:在繪圖區域中選擇準備創建面域的對象,找到1 個
選擇對象:
已提取1 個環。
已創建1 個面域。
在創建面域之后,可以通過選擇 “修改”→ “實體編輯”命令中的“并集”、“差集”或“交集”子菜單,對面域進行布爾運算。
1.并集運算
并集運算是保留所有相交的面域,從而創建一個新的面域。下面創建一個新面域介紹面域并集運算的方法。
(1)選擇 “修改”→ “實體編輯”→“并集”命令,命令提示行中提示選擇對象,在繪圖區域中選擇準備進行并集運算的面域,如圖2-43所示。

圖2-43 選定面域
(2)按下“Enter”鍵,完成并集運算的操作,新面域如圖2-44所示。

圖2-44 并集結果
2.差集運算
差集運算是將相交面域的共同部分剪掉,從而創建一個新的面域。下面創建一個新面域介紹面域差集運算的方法。
(1)選擇 “修改”→ “實體編輯”→“差集”命令,命令提示行中提示選擇對象,在繪圖區域中選擇保留的區域,按“Enter”鍵。
(2)命令提示行中提示選擇對象,在繪圖區域中選擇準備減去的區域,如圖2-45所示。

圖2-45 選定面域
(3)按下“Enter”鍵,即可完成差集運算的操作,新面域如圖2-46所示。

圖2-46 差集結果
3.交集運算
交集運算是將相交面域的共同部分保留,從而創建一個新的面域。下面創建一個新面域介紹面域交集運算的方法。
(1)選擇“修改”→ “實體編輯”→“交集”命令,命令提示行中提示選擇對象,在繪圖區域中選擇準備進行交集運算的面域,如圖2-47所示。

圖2-47 選定面域
(2)按下“Enter”鍵,完成交集運算的操作,新面域如圖2-48所示。

圖2-48 交集結果
- MATLAB R2020a神經網絡典型案例分析
- AutoCAD 2014機械設計從入門到精通
- Pro/ENGINEER Wildfire 5.0輔助設計與制作技能基礎教程
- ANSYS Workbench設計建模與虛擬仿真
- 計算機輔助設計項目實戰
- SolidWorks 2012 輔助設計與制作標準實訓教程
- AutoCAD中文版典型機械設計圖冊
- SOLIDWORKS二次開發與API教程(2020版)
- 深度學習高手筆記(卷1):基礎算法
- 機械CAD/CAM實習考證通用圖冊
- 基于MATLAB的遺傳算法及其在稀布陣列天線中的應用(第2版)
- 中文版AutoCAD 2013建筑制圖案例教程
- Linux服務器搭建實戰詳解
- 信息化與新型城鎮化:互動效應與路徑研究
- AutoCAD 2016中文版從入門到精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