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音樂愛好者(2016年第11期)
- 《音樂愛好者》編輯部
- 2125字
- 2019-08-08 18:44:54
Inter view 采訪
唐·庫普曼:一個活力四射的“老頑童”
The 72-Year-Young Ton Koopmann
文字_愛米粒
每一個看見看唐·庫普曼的人,都無法不被他吸引:
他是一個可愛的、充滿活力的“老頑童”,喜歡做各種搞怪的鬼臉,
采訪時全情投入,經常說著說著就忘了時間,
然后猛地停下,轉頭對翻譯說“Sorry”。
唐·庫普曼有著多達“四重”的身份:
樂隊指揮,管風琴演奏家,羽管鍵琴演奏家,大學教授。
那么,他認為自己“最主要的身份”是什么呢?
“那太難選擇了,當我彈羽管鍵琴時,我想念管風琴;
當我指揮時,我想念羽管鍵琴。”
他說,如果有時間的話,他希望做所有這四件事,因為“我統統都喜歡”。
唐·庫普曼(Ton Koopmann),荷蘭國寶級指揮家,阿姆斯特丹巴洛克古樂團的創始人。他1944年出生于荷蘭茲沃勒,從小在阿姆斯特丹接受傳統教育,學習音樂學理論和管風琴、羽管鍵琴,這兩種樂器均獲得青年音樂家大獎卓越成就獎(Prix d'Excellence)。作為一名管風琴和羽管鍵琴演奏家,唐·庫普曼在世界各大音樂廳表演,如荷蘭阿姆斯特丹皇家音樂廳、巴黎香榭麗舍劇院、紐約林肯中心等地,歐洲最負盛名的那些古老管風琴他幾乎都演奏過。唐·庫普曼被早期樂器深深吸引,著迷于以嚴格考證研究為基礎的演奏風格,同時致力于研究巴洛克音樂,尤其是巴赫的作品,并迅速成為了“真實表現”運動的領導者。
二十五歲時,唐·庫普曼創立了自己的第一支巴洛克管弦樂團。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初,人們剛剛開始嘗試用早期樂器來演奏巴洛克時代的音樂,1972年的《圣約翰受難曲》是荷蘭首次用古樂器演奏巴赫的受難曲,這讓唐·庫普曼意識到,荷蘭應該有一個管弦樂團來專門演奏這樣的音樂。1979年,唐·庫普曼組建了阿姆斯特丹巴洛克管弦樂團,1992年又組建了阿姆斯特丹巴洛克合唱團。之后,阿姆斯特丹管弦樂團和合唱團合并,并很快在全世界享譽盛名,成為最好的古樂團之一。樂團由國際知名的巴洛克音樂專家組成,每年都會聚集數次排演精彩新作,演出的曲目也非常廣泛,從巴洛克早期到古典主義晚期的作品都有涉及,而唐·庫普曼無窮的藝術力量和熱情則是樂團呈現極高品質音樂會的保證。
1994年,唐·庫普曼與阿姆斯特丹巴洛克古樂團開始錄制巴赫的全套世俗與宗教康塔塔,這被認為是過去幾十年間最雄偉的錄制計劃,他和他的樂團也因此而榮獲德國古典回聲大獎。這是一個涵蓋了錄音和音樂會的龐大項目,前后一共持續了將近十年。“我們先在現場音樂會上積累了足夠的經驗,然后去錄音棚里錄,再看看是不是需要做一些調整。”通常在三個星期之內有三到六場音樂會,接著有三天的時間來錄制。唐·庫普曼告訴我們,在準備音樂會的過程中,很多人都說之前從來沒有發現原來巴赫的作品難度這么大,簡直像是在“虐待”他們。的確,巴赫音樂中的調式、節奏、裝飾音等非常復雜,“如果處理得不好,就好像夏天開著窗睡覺,被蚊子叮咬了一樣難受,然而一旦你成功了,就會發現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很多人聽了他們的錄音后感動到流淚,這是唐·庫普曼的最大欣慰,他希望“如果巴赫能活過來看到這些演出,也能夸我們做得不錯”。

唐·庫普曼是個“表情帝”
除了巴赫以外,唐·庫普曼還大力推崇巴洛克時期的一位丹麥裔德國作曲家布克斯特胡德(Dieterich Buxtehude)的作品。對他來說,不那么有名的作曲家也是非常重要的,作為音樂家,不能僅僅演奏著名作曲家的作品。“而且,布克斯特胡德也是給巴赫帶來靈感的人。”因此,在完成巴赫的全套康塔塔項目之后,唐·庫普曼于2005年著手錄制布克斯特胡德的作品全集,包括三十張CD,于2014年發行面市。“一開始,唱片公司也不確定會不會受歡迎,畢竟這是史上第一次這么做,但事實證明唱片賣得非常好。”后來,唐·庫普曼也憑借《布克斯特胡德作品全集》中的第七卷,再次獲得德國古典回聲大獎。

唐·庫普曼
2016年7月8日和9日,唐·庫普曼攜親手打造的阿姆斯特丹巴洛克古樂團首度訪滬,在森海塞爾上海音樂廳連續兩天本真演繹“巴洛克音樂”——巴赫《第三管弦樂組曲》《第四十二交響康塔塔》《第三勃蘭登堡協奏曲》、亨德爾《皇家焰火音樂》、莫扎特《第四十一交響曲“朱庇特”》《第四十交響曲》、海頓《第四十五交響曲“告別”》等。大師表示,自己一點都不避諱上演世界名曲,因為這些樂曲都是“上乘之作”,也是樂團的保留曲目,屆時他還將在指揮之余親自演奏羽管鍵琴。另外,我們注意到,節目單中除了巴洛克作品以外,還有不少古典主義時期的作品。大師說,希望不同時期的音樂能帶給現場觀眾更多樣化的體驗,“而且古樂團的樂手人數比較少,和大編制的交響樂團相比,對音樂的詮釋給觀眾帶來的感受也有所不同,大家可以比較一下”。
唐·庫普曼組建樂團之初,演奏員們還在使用現代樂器。換樂器的過程是相當艱難的,一開始,雙簧管演奏家甚至每五分鐘就會斷一次簧片,但很快大家都為本真樂器所演奏出的不同聲音而激動不已。這次上海巡演,他們全部使用了巴洛克時期的古樂器或其復制品來演奏。“比如像黑管的話,如果溫度不適宜會裂開,沒辦法用原來的古樂器,只能用復制品。而像弦樂器的話就可以用那個時候來自意大利的古樂器。”事實上,很多巴洛克時期的樂器發展到現代都有了不少變化,比如現代小提琴用了金屬的琴弦,音量比使用羊腸弦的巴洛克小提琴更大,琴頸也從以前的平的變成了有弧度的。因此,唐·庫普曼也對巴洛克提琴做了一些細微的改變,以在演出時獲得更大的音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