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書房,楊正從地上的箱子里拿出一本厚厚的賬冊遞給李小曼,滿臉期待的問道:“小曼,賬冊都在這里了,共計七十二本,不知道小曼多長時間能查完?”
“這么多,得一個月吧……”李小曼看著兩箱賬冊,不確定的說道。
“需要一個月的時間?”
楊正看著李小曼,詫異的問道。
“清和師兄,實在是太多了……”
李小曼無語的說道。
“得,你先看著著吧……”
楊正無奈的說完,走出了書房。
李小曼在他的書房清查賬冊,老曹被他派出去尋找開設榷場的地點,榷場不適合建在河間縣城里面,楊正打算在河間縣城周圍找一個合適的地方,畢竟這個榷場不僅僅是執行羊毛計劃,更重要的是為建造海軍做掩護。
他帶來的護衛只有五十個人,雖然知州官邸不至于會有人膽大包天摸進來,老曹還是安排了二十個人輪番值守,老曹出門也要帶走一部分人,官邸里面就只剩下十多個人在訓練場上無聊的相互切磋。
自從離開開封以后,楊斌放佛換了一個人,武藝高強的他很快就得到了這些悍卒的認同,每天與這些護衛同吃同住,僅僅一個多月的時間,變從一個混跡開封的衙內變成了一個像模像樣的軍人。
呼延山的武藝有多高楊正不知道,但看護衛們大都對他客客氣氣就知道肯定不低,此時正百無聊賴的躺著亭子里假寐。
楊正在場外看了一會,便走到旁邊的亭子里,讓人去把楊斌和呼延山叫過來。
“七弟,可是有什么事要我去做?”
很快,滿身汗水的楊斌就走了進來,呼延山緊隨其后,走進亭子,楊斌就迫不及待的問道。
“是有事情需要二哥和呼延山去做,坐下說…”
楊正給兩人倒了水,微笑著說道。
“束城縣發生了旱災,我現在是兩眼一摸黑,府衙現在還不知道誰可以相信,只好麻煩你們帶人去束城看看,一定要查清楚…”
楊正接著說道,如實說道,從這一系列的事情來看,瀛州府衙已經被蘇寬緊緊的握在手里,他的知州身份怕也就是在他的值房還有用。
“正好二哥閑的慌,終于有事做了…”
“好,我們這就出發!”
呼延山干脆的應道。
兩人走后,楊正又回到了書房,李小曼正躕著眉頭在翻看一本賬冊,見楊正進來,不好意思的站起來對楊正說道:
“清和師兄,奴家看了兩本賬冊,沒有發現任何問題…”
楊正拿起賬冊,是三年前的一本賬冊,看如儀一臉尷尬的樣子,楊正不在意的說道:“小曼,他們既然敢主動讓我查,哪有這么容易就查的出來,我來吧!”
書房里有現成的白紙,他對這樣的原始記賬方式不熟悉,李小曼看不出漏洞,他也不一定看得出,既然看不出來,那就只能用他熟悉的記賬方式了。
“小曼,你來幫我念這些賬目…”
楊正把賬冊遞給李小曼,在李小曼疑惑的目光中淡淡的說道。
現代的記賬法有很多,楊正只對借貸記賬法了解一點,雖然了解有限,但用來查一下這些賬目有沒有問題,絕對是打炮打蚊子了。
看著楊正用鉛筆在白紙上畫出一個個細長的格子,李小曼雖然感覺莫名其妙,還是乖乖的打開賬冊開始念。
瀛州其實只能算是一個中州,財政收入主要就是賦稅和商稅,而這些稅會上交一部分到河北東路衙門,剩下的部分才會入瀛州府庫,三縣之地不過幾十萬人口,賦稅也有限,真正的大頭還是商稅。
而這些錢糧都是在河北東路衙門有
李小曼念一條,楊正就用阿拉伯數字標記下來,看著厚厚的一本賬冊,其實記完也就一頁紙。
“清和師兄,你這是什么鬼畫符?靠這些就能查賬?”
李小曼合上賬冊,看著楊正面前滿滿的一頁紙,看楊正就像在看一個神經病……
“這不是鬼畫符,這是阿拉伯數字,你看這是一,這是二,這是三…”
楊正搖搖頭,解釋道。
“阿拉伯數字…”
李小曼對數學確實是有天賦,楊正把十個阿拉伯數字告訴他后,看著紙上密密麻麻的數據,她才發現這些數字確實和她剛剛念的賬冊確實吻合。
“清和師兄真乃神人…”
李小曼感嘆道。
“還有更神的呢,這個做賬的人確實是高手…”
楊正在另一張白紙上計算了一下,一下子就看出問題來了,如果按照原來的賬目,確實看不出問題,可是把數據謄在這個表格里,哪些做假的條目一下子就清晰的顯現出來。
“搞定,繼續下一本…”
賬目漏出了馬腳,接下來的事情就簡單了,每謄完一本賬冊,楊正就用鉛筆把有問題的條目標記下來,再找來原本的賬冊對照,所有的經手人都被他記錄下來。
所謂男女搭配,干活不累,書房里就只剩下李小曼悅耳動聽的聲音和沙沙的書寫聲,而箱子里賬冊在慢慢減少。
直到黃昏,第一口箱子已經只剩下十來本,楊正起身來活動了一下手腳,對李小曼說道:“小曼你的眼睛還是要注意點,今天就到這里吧…”
“奴家不累…”
李小曼低聲說道。
“你不累我還累呢,走吧,該吃晚飯了……”
楊正苦笑道,他沒想到這李小曼竟然還是一個工作狂…
“哦……”
李小曼放下賬冊,無奈的答道。
“公子你們忙完了啊,飯菜都已經準備好了,先吃飯吧……”
就在這時,如儀正好推開門走了進來,微笑著說道。
“走吧”
三人有說有笑的往飯廳走去。
楊正對吃的要求不高,除了做飯招待福康和劍柔會做一些后世的菜式,也就把這些東西教給老張的兒媳婦就完事了,大宋的菜式已經夠豐富了。
如儀進入西苑后,基本上后院的事情就是如儀在管,這些菜式也被如儀用心的學會,所以飯桌上的飯菜倒更像是后世的家常菜。
如儀和劍柔一左一右坐在楊正身邊,配合默契的往楊正碗里夾菜,讓楊正對面的李小曼只能尷尬的低著頭。
“老爺,外面有個叫徐彥的人求見,他說他是束城知縣…”
幾人正吃著飯,門房快步跑進來說道。
“徐彥…”
楊正愣了一下,他看的第一本公文就是徐彥的公文,從公文來看,這個徐彥應該還算是一個合格的知縣。
“把人帶去會客廳,我隨后就到”,楊正沉吟片刻,對門房說道。
“是…”
而在會客廳里,一個濃眉大眼的青年輕聲對坐在旁邊的中年人說道:“知縣大人,這知州聽說才十八歲,咱們來找他有用嗎?”
徐彥四十多歲的年紀,青色的官服洗得發白,官靴上有幾個補丁,因為長時間走路而顯得有些臟,一張清瘦的臉上滿是憔悴,他嘆了口氣,低聲說道:“青山,束城的百姓還等著糧食救命呢,某總要試一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