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起虛度美好“食”光
- 雯婷茜子
- 822字
- 2019-07-25 11:56:34
推薦序二 什么樣的人可以分享餐桌美學?

余點
(時尚自媒體“QUEEN主義”創始人、北京大學博士、暢銷書作家、既愛時尚又愛讀書的大雙子)
我認為這門檻可高了去了!當然不是那些僅僅認為“吃飯是為了活著”的人,也不是那些自稱吃貨、只滿足于一時味蕾之快的人。
既然上升到“美學”的高度,那么這背后的人,首先要處在自成一派的審美體系中,其次,這餐桌上的事,可不能就事論事,務必要跨界。
而親愛的雯婷茜子的這本書,正在展示一種高級的、有趣的、豐富的跨界的樂趣。當普通的食材在她手中變成了“食物”,又在她的審美之下被構建成“美食”,再和視覺上的配色、擺盤、空間美感、文化、習俗,甚至生活、人情冷暖交融為一體的時候,你不得不說,這是一門大學問,一門并不高深莫測,但卻讓每個有激情、有品位的人都渴望去觸碰、去了解的學問。
不過這門學問,只向那些感知力豐富、觀察力敏銳的人敞開,如果你太鈍感,可能不會被它吸引。
我對這本書已經期待許久,因為我極渴望去吸取作者這么多年來讀書、行路、實踐、感悟人生后的思維精華,而這些精華都反映在一簞食、一瓢飲當中。
除友情以外,客觀講,我真的不知道還有誰能比雯婷茜子更適合分享餐桌美學了。她本人就是美的載體,詮釋著美的含義,多年來深耕于她所鐘愛的領域,勇敢而柔韌,智慧又堅強,在浮躁的時代中,一直保持著不驕不躁的創作,品行高潔而不媚俗。而她的精力又那么充沛、閱歷又那么豐富,每當她在家里的小花園中,做了豐富的早餐還拍了照,去世界各地的集市體驗、為各類節日設計菜品時,我都覺得自己的日子淡如白水。幸好,她熱愛分享。
其實,人對美好事物的感知是天生的,這一點毫無門檻。但為何大多數人的生活時常顯得無聊?時常令人疲憊和乏味?
因為,我們大多數人都不懂得在簡單的生活碎片中挖掘背后的意義。讓那種儀式感變成能治愈我們的魔法,治愈我們內心的貧乏、被生活瑣碎磨掉的激情,甚至治愈我們被命運、被人情傷害過的心。
這是一種需要習得的能力,而雯婷茜子這本書,恰恰能教會我們這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