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任務2 MCS-51微處理器

本任務重點學習MCS-51微處理器(單片機)的基本原理、功能和結構,并進一步學習CC2530的原理、功能及片上資源,學習CC2530開發平臺的構成及開發環境的搭建。

2.1 學習場景:MCS-51微處理器有哪些應用

MCS-51微處理器是最早的且開始運用于工業的8位微處理器,當今的許多微處理器都借鑒了MCS-51微處理器的設計思路,如圖2.1所示。

圖2.1 MCS-51微處理器

隨著時代的發展,出現了許多高性能微處理器,具有特殊功能的微處理器運用在了各個不同行業,這其中就有集成有物聯網ZigBee網絡單元的、廣泛使用的CC2530微處理器。CC2530微處理器開發板如圖2.2所示。

圖2.2 CC2530微處理器開發板

要使任何一款微處理器運作起來,僅有微處理器硬件本身是不夠的,如果將微處理器比做人,那么微處理器硬件本身就好比人的軀體,然而人如果要能夠正常生活和工作就必須要有思考能力,這種思考能力對于微處理器也同樣重要,這種思考能力的實現依靠運行在微處理器內部的程序。向微處理器寫入具有一定邏輯功能的程序,當微處理器上電運行起來后就能實現相應的邏輯功能。那么微處理器的邏輯程序是如何開發和寫入微處理器內部的呢?這需要相應的代碼開發環境。在工程開發中,將這種開發環境稱為集成開發環境(IDE),通過IDE實現對微處理器代碼的開發,使用相應的燒錄工具可將代碼燒錄到微處理器中。SmartRF04EB調試工具如圖2.3所示。

圖2.3 SmartRF04EB調試工具

2.2 學習目標

(1)知識要點:MCS-51微處理器基本原理、功能和結構;CC2530微處理器功能、結構和開發平臺;C2530微處理器的開發環境。

(2)技能要點:熟悉MCS-51微處理器基本原理、功能和結構;掌握CC2530微處理器功能、結構和開發平臺;熟悉CC2530微處理器的開發環境。

(3)任務目標:了解CC2530微處理器的優勢和使用場景;能夠獨立安裝CC2530微處理器程序開發環境。

2.3 原理學習:MCS-51微處理器和CC2530微處理器

2.3.1 MCS-51微處理器

1.MCS-51微處理器系列

MCS-51是Intel公司生產的一系列51內核的微處理器總稱,這一系列微處理器的產品眾多,包括8031、8051、8751、8032、8052、8752等多個種類,其中8051是最早、最典型的產品,該系列其他微處理器都是在8051的基礎上進行功能的增減而來的,因此MCS-51系列微處理器又通稱為8051微處理器。后來Intel公司將MCS-51的核心技術進行了技術授權,很多公司都推出了8051核心相關的微處理器產品。

Intel公司早期在51內核下開發的微處理器中主要有兩個微處理器系列,分別是51系列和52系列。

51系列是基本型,包括8051、8751、8031、8951,其區別僅在于片內程序儲存器。8051為4 KB的ROM, 8751為4 KB的EPROM, 8031片內無程序儲存器,8951為4 KB的EEPROM,其他性能結構一樣,如片內128 B的RAM、2個16位定時器/計數器、5個中斷源,其中8051的性價比較高且易于開發,所以應用面較為廣泛,51系列微處理器如圖2.4所示。

圖2.4 51系列微處理器

52系列是增強型,包括8032、8052、8752、8952,8052的ROM為8 KB, RAM為256 B;8032的RAM也是256B,但沒有ROM,這兩種微處理器比8051和8031多了1個定時器/計數器,增加了1個中斷源。52系列微處理器如圖2.5所示。

圖2.5 52系列微處理器

2.MCS-51微處理器的基本組成

MCS-51微處理器由中央處理器(CPU)、振蕩器和時序電路、程序存儲器(ROM/EEPROM)、數據存儲器(RAM)、并行I/O接口(P0~P3接口)、串行通信接口、定時器/計數器,以及內外中斷系統多個部件組成。這些部件通過總線連接,并集成在一塊半導體芯片上,即可構成單片微型計算機(Single-Chip Microcomputer)。8051功能框圖如圖2.6所示。

圖2.6 8051功能框圖

MCS-51微處理器包含硬件系統所必需的各種功能部件,幾個重要的功能部件如下。

● 1個8位的中央處理器(CPU,具有位處理功能)和1個全雙工的異步串行接口;

● 2個16位定時器/計數器;

● 3個邏輯存儲空間,即64 KB的程序存儲器空間(包括4 KB的片內程序存儲器ROM)、128 B的內部數據存儲器(RAM)、64 KB的數據存儲器空間;

● 4個雙向并可按位尋址的I/O接口;

● 5個中斷源,具有2個優先級;

● 片內具有振蕩器和時鐘電路。

(1)中央處理器。MCS-51內部有一個8位CPU(8位是CPU的字長,指CPU對數據的處理是按一個字節進行的),它和通常的微處理器一樣,也是由算術邏輯運算單元(ALU)、定時控制部件(即控制器)和各種專用寄存器等組成的。

運算器:運算器是計算機的運算部件,用于實現算術邏輯運算、位變量處理、移位和數據傳送等操作。它是以ALU為核心,加上累加器(ACC)、寄存器B、程序狀態字(PSW),以及十進制調整電路和專門用于位操作的布爾處理器等組成的。

控制器:控制器是計算機的控制部件,包括程序計數器(PC)、指令寄存器(IR)、指令譯碼器(ID)、數據指針(DPTR)、堆棧指針(SP),以及定時控制與條件轉移邏輯電路等。控制器對來自存儲器中的指令進行譯碼,并通過定時控制電路在規定的時刻發出各種操作所需要的控制信號,使各部件協調工作,完成指令所規定的操作。

(2)定時器/計數器。8051內有2個16位的定時器/計數器,即定時器/計數器0和定時器/計數器1。它們分別由兩個8位寄存器組成,即T0由TH0(高8位)和TL0(低8位)構成,同樣T1由TH1(高8位)和TL1(低8位)構成,地址依次是8AH~8DH。這些寄存器用來存放定時器或計數器的初值。

(3)串行通信接口。8051內部有1個串行數據緩沖寄存器(SBUF),它是可直接尋址的特殊功能寄存器,地址為99H。在機器內部實際是由2個8位寄存器組成的,一個作為發送緩沖寄存器,另一個作為接收緩沖寄存器,二者由讀寫信號區分,但都是使用同一個地址99H。8051內部還有串行接口控制寄存器(SCON),以及電源控制及波特率選擇寄存器(PCON),它們分別用于在串行數據通信中控制和監視串行接口的工作狀態,以及串行接口波特率的倍增控制。

(4)中斷系統。8051共有5個中斷源,分別是外部中斷0、定時器中斷0、外部中斷1、定時器中斷1和串口中斷,每個中斷分為高級和低級2個優先級別,常用于實時控制、故障自動處理、計算機與外設間傳送數據,以及人機對話等。

(5)并行I/O接口。接口電路是微機應用系統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其中并行I/O接口是CPU與外部進行信息交換的主要通道。MCS-51單片機內部有4個并行I/O接口電路,即P0、P1、P2、P3,它們都是雙向接口,既可以輸入又可以輸出。P0、P2接口經常用于外部擴展存儲器時的數據、地址總線,P3接口除了可用于I/O接口,每一根都有其他功能。通過這些I/O接口,單片機可以外接鍵盤、顯示器等設備,還可以進行系統擴展,以解決片內硬件資源不足問題。P0接口內部結構如圖2.7所示。

圖2.7 P0接口內部結構示意圖

2.3.2 CC2530微處理器

1.CC2530微處理器基本知識

CC2530是一款功能強大和被深度定制的微處理器,其硬件設計和部件均用相關的英文縮寫來表示,后文中也將大量使用硬件的縮寫對CC2530微處理器的硬件進行描述,因此了解CC2530微處理器相關硬件結構的縮寫有利于對后文的閱讀和理解。CC2530微處理器英文縮寫與含義如表2.1所示。

表2.1 CC2530微處理器英文縮寫與含義

續表

續表

2.CC2530微處理器

CC2530微處理器是TI(德州儀器)公司生產的一種系統級SoC芯片,適用于2.4 GHz的IEEE 802.15.4、ZigBee和RF4CE應用。CC2530包括性能極好的RF收發器、工業標準增強型8051 MCU、可編程的閃存、8 KB的RAM,以及許多其他功能強大的特性,具有不同的運行模式,使得它特別適合超低功耗要求的系統,結合德州儀器的業界領先的ZigBee協議棧(Z-Stack),提供了一個強大和完整的ZigBee解決方案。CC2530微處理器如圖2.8所示。

圖2.8 CC2530微處理器

CC2530可廣泛應用在2.4 GHz的IEEE 802.15.4系統、家庭/建筑物自動化、照明系統、工業控制和監視、農業養殖、遠程控制、消費型電子、家庭控制、計量和智能能源、樓宇自動化、醫療等領域,在物聯網中有著極為廣泛的應用,具有以下特性。

(1)功能強大的無線前端。具有2.4 GHz的IEEE 802.15.4標準射頻收發器,出色的接收器靈敏度和抗干擾能力,可編程輸出功率為+4.5 dBm,總體無線連接為102 dBm,僅需極少量的外部元件,支持運行網狀網絡系統,適合系統配置,符合世界范圍的無線電頻率法規,如歐洲電信標準協會ETSI EN300328和EN 300440(歐洲)、FCC的CFR47第15部分(美國)和ARIB STD-T-66(日本)。

(2)功耗低,接收模式為24 mA,發送模式(1 dBm)為29 mA,功耗模式1(4 μs喚醒)為0.2 mA,功耗模式2(睡眠計時器運行)為1 μA,功耗模式3(外部中斷)為0.4 μA,寬電源電壓范圍為2~3.6 V。

(3)微處理器,采用高性能和低功耗8051微處理器內核,具有32/64/128/256 KB的系統可編程閃存,8 KB的內存保持在所有功率模式,支持硬件調試。

(4)具有豐富的外設接口。例如,強大的5通道DMA, IEEE 802.15.4標準的MAC定時器,通用定時器(1個16位、2個8位),紅外發生電路,32 kHz的睡眠計時器和定時捕獲,CSMA/CA硬件支持,精確的數字接收信號強度指示/LQI支持,電池監視器和溫度傳感器,8通道12位ADC(可配置分辨率), AES加密安全協處理器,2個強大的通用同步串口,21個通用I/O引腳,看門狗定時器。

(5)應用領域廣泛,例如,2.4 GHz的IEEE 802.15.4標準系統、RF4CE遙控控制系統(需要大于64 KB)、ZigBee系統、樓宇自動化、照明系統、工業控制和監測、低功率無線傳感器網絡、消費電子、健康照顧和醫療保健。

3.CC2530微處理器與8051

CC2530微處理器采用增強型8051內核,該內核使用標準的8051指令集。因為以下原因,其指令執行比標準的8051更快。

● 每個指令周期是1個時鐘,而標準的8051內核每個指令周期是12個時鐘;

● 消除了總線狀態的浪費。

因為一個指令周期與可能的內存存取是一致的,所以大多數單字節指令可以在1個時鐘周期內執行。除了提高了速度,增強型8051內核還在結構上進行了改善,例如:

● 第二個數據指針;

● 一個擴展的18個中斷單元。

8051內核的對象代碼兼容業界標準的8051微處理器,即對象代碼使用業界標準的8051編譯器或匯編器進行編譯,在功能上是相同的。但是,因為8051內核使用了不同于許多其他8051類型的一個指令時序,帶有時序循環的代碼可能需要修改,而且由于定時器和串行接口等外設單元不同于其他的8051內核,使用外設單元SFR的指令的代碼可能會無法正確運行。

CC2530的內核在計算能力、執行效率、內存空間、片上資源等方面,相較于傳統的8051微處理器有了較大的提升。

4.CC2530資源

CC2530微處理器有著豐富的片上外設和內存資源,除了使用增強型8051內核,還有眾多的總線結構上的優化。CC2530微處理器結構框圖如圖2.9所示。

圖2.9 CC2530微處理器結構框圖

由圖2.9可知,CC2530微處理器硬件結構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部分:CPU和內存相關的模塊,外設、時鐘和電源管理相關的模塊,無線電相關的模塊。下面對CC2530微處理器相關部分結構進行介紹。

1)CPU與內存

CC2530微處理器使用的8051內核是一個單周期的8051兼容內核,它有三個不同的存儲器訪問總線(SFR、DATA和CODE/XDATA),能夠以單周期的形式訪問SFR、DATA和主SRAM,還包括一個調試接口和一個18位輸入的擴展中斷單元。

中斷控制器提供了18個中斷源,分為6個中斷組,每組都與4個中斷優先級相關。當設備從空閑模式回到活動模式,也會發出一個中斷服務請求;一些中斷還可以從睡眠模式喚醒設備(供電模式1、2、3)。

內存仲裁器位于系統中心,它通過SFR總線把CPU和DMA控制器、物理存儲器、所有外設連接在一起;內存仲裁器有4個存取訪問點,可訪問每一個可以映射到3個物理存儲器之一,即1個8 KB的SRAM、1個閃存存儲器和1個XREG/SFR寄存器;還負責執行仲裁,并確定同時到達同一個物理存儲器的內存訪問的順序。

8 KB的SRAM映射到DATA存儲空間和XDATA存儲空間的一部分;8 KB的SRAM是一個超低功耗的SRAM,當數字電路部分掉電時(供電模式2和3)能夠保留自己的內容,這對于低功耗應用而言是一個很重要的功能。

32/64/128/256 KB的閃存塊為設備提供了可編程的非易失性程序存儲器,可以映射到CODE和XDATA存儲空間。除了可以保存程序代碼和常量,非易失性程序存儲器還允許應用程序保存必須保留的數據,這樣在設備重新啟動之后就可以使用這些數據。使用這個功能,例如,利用已經保存的網絡數據,就不需要經過完整的啟動、網絡尋找和加入過程。

2)時鐘與電源管理

數字內核和外設由一個1.8 V低差穩壓器供電,另外CC2530微處理器具有電源管理功能,可以使用不同供電模式實現長電池壽命的低功耗應用運行;CC2530共有5種不同的復位源可以用來復位設備。

3)片上外設

CC2530包括許多不同的外設,可以開發先進的應用。例如:

(1)I/O控制器。I/O控制器負責所有通用I/O引腳,CPU可以配置外設模塊是否受某個引腳控制或受軟件控制。如果是則每個引腳均可配置為輸入或輸出,是否連接襯墊里的上拉或下拉電阻。CPU中斷可以分別在每個引腳上使能,每個連接到I/O引腳的外設可以在兩個不同的I/O引腳位置之間選擇,以確保在不同應用程序中的靈活性。

(2)DMA控制器。系統可以使用一個多功能的五通道DMA控制器,使用XDATA存儲空間訪問存儲器,因此能夠訪問所有物理存儲器。每個通道(觸發器、優先級、傳輸模式、尋址模式、源和目標指針及傳輸計數)可用DMA描述符并在存儲器任何地方進行配置,許多硬件外設(如AES內核、閃存控制器、USART、定時器、ADC接口)均通過使用DMA控制器在SFR、XREG地址,以及閃存/SRAM之間進行數據傳輸,實現獲得高效率操作。

(3)定時器。定時器1是一個16位定時器,具有定時器、計數器、PWM功能。它有1個可編程的分頻器,1個16位周期值和5個各自可編程的計數器/捕獲通道,每個都有1個16位比較值。每個計數器/捕獲通道可以用作PWM輸出或捕獲輸入信號邊沿的時序,還可以配置IR產生模式、計算定時器3周期、使輸出和定時器3的輸出進行相與、用最小的CPU互動產生調制的消費型IR信號。

定時器2(MAC定時器)是專門為支持IEEE 802.15.4 MAC或軟件中其他時槽的協議設計的,有1個可配置的定時器周期和1個8位溢出計數器,可以用于保持跟蹤已經經過的周期數;1個16位捕獲寄存器,用于記錄收到/發送一個幀開始界定符的精確時間,或傳輸結束的精確時間;還有1個16位輸出比較寄存器,可以在具體時間產生不同的選通命令(RX或TX等)到無線模塊。

定時器3和定時器4是8位定時器,具有定時器/計數器/PWM功能,它們有1個可編程的分頻器,1個8位的周期值,1個可編程的計數器通道,1個8位的比較值,每個計數器通道均可以當成一個PWM輸出。

睡眠定時器是一個超低功耗的定時器,用于計算32 kHz晶體振蕩器或32 kHz的RC振蕩器的周期。睡眠定時器可以在除供電模式3以外的所有工作模式下不斷運行。該定時器的典型應用是作為實時計數器,或作為一個喚醒定時器跳出供電模式1或2。

(4)ADC外設。ADC支持7~12位的分辨率,分別為30 kHz或4 kHz的帶寬,DC和音頻轉換可以使用高達8個輸入通道(端口0),輸入可以選擇作為單端或差分,參考電壓可以是內部電壓、AVDD或者1個單端或差分的外部信號;ADC還有1個溫度傳感輸入通道,可以自動執行定期抽樣或轉換通道序列的程序。

(5)隨機數發生器。隨機數發生器使用一個16位LFSR來產生偽隨機數,它可以被CPU讀取或由選通命令處理器直接使用。例如,隨機數可以用于產生隨機密鑰。

(6)AES協處理器。AES協處理器允許用戶使用帶有128位密鑰的AES算法加密和解密數據,能夠支持IEEE 802.15.4 MAC安全、ZigBee網絡層和應用層要求的AES操作。

(7)看門狗。CC2530具有1個內置的看門狗定時器,允許設備在固件掛起的情況下復位自身。當看門狗定時器由軟件使能時,則必須定期清除,當它超時時就復位設備;也可以配置成1個通用的32 kHz定時器。

(8)串口(USART)。USART0和USART1可被配置為主從SPI或USART,它們為RX和TX提供了雙緩沖,以及硬件流控制,非常適合高吞吐量的全雙工應用。每個USART都有自己的高精度波特率發生器,因此可以使普通定時器空閑出來用作其他用途。

4)無線射頻收發器

CC2530提供了一個兼容IEEE 802.15.4的無線收發器,RF內核可控制模擬無線模塊;另外CC2530還提供了MCU和無線設備之間的一個接口,這使得可以發出命令、讀取狀態、自動操作和確定無線設備事件的順序;無線設備還包括一個數據包過濾和地址識別模塊。

2.3.3 CC2530開發平臺

本書采用的開發平臺為xLab未來開發平臺,提供兩種類型的智能節點(經典型無線節點ZXBeeLite-B、增強型無線節點ZXBeePlus-B),集成鋰電池供電接口、調試接口、外設控制電路、RJ45傳感器接口等。本書所使用的節點類型為經典型無線節點ZXBeeLite-B。

xLab未來開發平臺采用CC2530作為微處理器主控,具有豐富的板載信號指示燈(如電源、電池、網絡、數據),兩路功能按鍵,集成了鋰電池接口和電源管理芯片(支持電池的充電管理和電量測量),提供USB串口(如TI仿真器接口和ARM仿真器接口),集成了兩路RJ45工業接口(提供主芯片P0_0~P0_7輸出,包含I/O、DC 3.3 V、DC 5 V、UART、RS-485、兩路繼電器等功能),提供兩路3.3 V、5 V、12 V電源輸出。xLab未來開發平臺如圖2.10所示。

圖2.10 xLab未來開發平臺

xLab未來開發平臺按照傳感器的類別提供了豐富的傳感設備,涉及采集類、控制類、安防類等開發平臺。

1.采集類開發平臺

采集類開發平臺包括:溫濕度傳感器、光照度傳感器、空氣質量傳感器、氣壓高度傳感器、三軸傳感器、距離傳感器、繼電器、語音識別傳感器等,如圖2.11所示。

圖2.11 采集類開發平臺

● 兩路RJ45工業接口,包含I/O、DC 3.3 V、DC 5 V、UART、RS-485、兩路繼電器輸出等功能,提供兩路3.3 V、5 V、12 V電源輸出。

● 采用磁吸附設計,可通過磁力吸附并通過RJ45工業接口接入到無線節點進行數據通信。

● 溫濕度傳感器的型號為HTU21D,采用數字信號輸出和I2C通信接口,測量范圍為-40~125 ℃,以及5%RH~95%RH。

● 光強傳感器的型號為BH1750,采用數字信號輸出和I2C通信接口,對應廣泛的輸入光范圍,相當于1~65535 lx。

● 空氣質量傳感器的型號為MP503,采用模擬信號輸出,可以檢測氣體酒精、煙霧、異丁烷、甲醛,檢測濃度為10~1000 ppm(酒精)。

● 氣壓高度傳感器的型號為FBM320,采用數字信號輸出和I2C通信接口,測量范圍為300~1100 hPa。

● 三軸傳感器的型號為LIS3DH,采用數字信號輸出和I2C通信接口,量程可設置為±2g、±4g、±8g、±16g(g為重力加速度),16位數據輸出。

● 紅外測距傳感器的型號為GP2D12,采用模擬信號輸出,測量范圍為10~80 cm,更新頻率為40 ms。

● 采用繼電器控制,輸出無線節點有兩路繼電器接口,支持5 V電源開關控制。

● 語音識別傳感器的型號為LD3320,支持非特定人識別,具有50條識別容量,返回形式豐富,采用串口通信。

2.控制類開發平臺

控制類開發平臺包括:風扇、步進電機、蜂鳴器、LED、RGB燈、繼電器設備,如圖2.12所示。

圖2.12 控制類開發平臺

● 兩路RJ45工業接口,包含IO、DC 3.3 V、DC 5 V、UART、RS-485、兩路繼電器輸出等功能,提供兩路3.3 V、5 V、12 V電源輸出。

● 采用磁吸附設計,可通過磁力吸附并通過RJ45工業接口接入到無線節點進行數據通信。

● 風扇為小型風扇,采用低電平驅動。

● 步進電機為小型42步進電機,驅動芯片為A3967SLB,邏輯電源電壓范圍為3.0~5.5 V。

● 使用小型蜂鳴器,采用低電平驅動。

● 兩路高亮LED燈,采用低電平驅動。

● RGB燈采用低電平驅動,可組合出任何顏色。

● 采用繼電器控制,輸出無線節點有兩路繼電器接口,支持5 V電源開關控制。

3.安防類開發平臺

安防類開發平臺包括:火焰傳感器、光柵傳感器、人體紅外傳感器、燃氣傳感器、觸摸傳感器、振動傳感器、霍爾傳感器、繼電器、語音合成傳感器等,如圖2.13所示。

圖2.13 安防類開發平臺

● 兩路RJ45工業接口,包含IO、DC 3.3 V、DC 5 V、UART、RS-485、兩路繼電器輸出等功能,提供兩路3.3 V、5 V、12 V電源輸出。

● 采用磁吸附設計,可通過磁力吸附并通過RJ45工業接口接入到無線節點進行數據通信。

● 火焰傳感器采用5 mm的探頭,可檢測火焰或波長為760~1100 nm的光源,探測溫度為60℃左右,采用數字開關量輸出。

● 光柵傳感器的槽形光耦槽寬10 mm,工作電壓為5 V,采用數字開關量信號輸出。

● 人體紅外傳感器的型號為AS312,電源電壓為3 V,感應距離為12 m,采用數字開關量信號輸出。

● 燃氣傳感器的型號為MP-4,采用模擬信號輸出,傳感器加熱電壓為5 V,供電電壓為5 V,可測量天然氣、甲烷、瓦斯氣、沼氣等。

● 觸摸傳感器的型號為SOT23-6,采用數字開關量信號輸出,檢測到觸摸時,輸出電平翻轉。

● 振動傳感器,低電平有效,采用數字開關量信號輸出。

● 霍爾傳感器的型號為AH3144,電源電壓為5 V,采用數字開關量輸出,工作頻率寬(DC~100 kHz)。

● 采用繼電器控制,輸出無線節點有兩路繼電器接口,支持5 V電源開關控制。

● 語音合成傳感器的芯片型號為SYN6288,采用串口通信,支持GB2312、GBK、UNICODE等編碼,可設置音量、背景音樂等。

2.3.4 CC2530開發環境

1.集成開發環境

1)什么是集成開發環境

集成開發環境(Integrated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IDE)是用于提供應用程序開發環境的,通常包括代碼編輯器、編譯器、調試器和圖形用戶界面等工具,集成代碼編寫功能、分析功能、編譯功能、調試功能等的開發軟件服務套件。所有具備這一特性的開發軟件服務套(組)件都可以稱為集成開發環境,如微軟的Visual Studio系列,Borland的C++ Builder、Delphi系列等。該程序可以獨立運行,也可以和其他程序并用。IDE可用于多種開發場合,在開發項目時可自動生成多種組合文件和最終執行文件。目前常用的集成開發環境有VC++、KEIL、IAR、Eclipse、WebStorm、VisualStudio、AndroidStudio等。集成開發環境如圖2.14所示。

圖2.14 集成開發環境

2)集成開發環境的優勢

集成開發環境相較于文本開發有眾多優勢,總結起來有以下三點。

(1)節省時間和精力。IDE的目的就是要讓開發更加快捷方便,通過提供工具和各種功能來幫助開發者組織資源,減少失誤,提供捷徑。

(2)建立統一標準。當一組開發人員使用同一個開發環境時,就建立了統一的工作標準,當IDE提供預設的模板,或者不同團隊分享代碼庫時,這一效果就更加明顯了。

(3)管理開發工作。首先,IDE提供文檔工具,可以自動輸入開發者評論,或者迫使開發者在不同區域編寫評論;其次,IDE可以展示資源,便于發現應用所處位置。

2.IAR集成開發環境

CC2530微處理器的開發環境使用的是IAR開發環境系列下的IAR for 8051開發環境,IAR for 8051除了支持TI官方提供的ZStack協議棧,還擁有諸多優點。

在眾多的集成開發環境中,針對微處理器程序開發的開發環境有三種,分別是GCC、KEIL系列與IAR系列。相較于GCC與KEIL系列開發環境,IAR開發環境涵蓋的芯片種類更加齊全,功能更加強大,適合大型微處理器程序的綜合開發和管理。IAR集成開發環境如圖2.15所示。

圖2.15 IAR集成開發環境

相對于其他兩種開發環境,一套IAR開發環境可以勝任更多的微處理器開發任務,可以兼容20多種內核的微處理器的代碼開發工作,如8051、ARM、STM8、AVR、MSP430等,擁有更加全面的微處理器種類開發條件和環境基礎,同時在移植到其他微處理器上時,能夠盡快通過IAR開發環境進入其他微處理器的工程開發狀態。IAR開發環境支持的芯片種類如圖2.16所示。

圖2.16 IAR開發環境支持的芯片種類

IAR開發環境因其簡潔的操作界面、豐富的調試資源,更加受到開發者的青睞。在開發過程中,可以在代碼調試階段直接重新編譯相關代碼并實現快速的代碼燒錄,相比于KEIL, IAR開發環境專門設定的調試功能要方便許多,可以提高代碼的開發效率。IAR開發環境界面如圖2.17所示。

圖2.17 IAR開發環境界面

2.4 任務實踐

在物聯網項目開發的過程中,微處理器的開發涉及程序的開發與調試,程序的開發與調試又需要開發環境的支持。CC2530微處理器使用的是IAR for 8051開發環境,要使用IAR for 8051,首先需要安裝IAR for 8051,本任務的實踐目的是安裝IAR for 8051。

獲取IAR for 8051開發環境安裝包后需要進行安裝,IAR for 8051開發環境的安裝比較簡單,按照步驟依次安裝即可,安裝步驟如下。

步驟一:右鍵單擊IAR for 8051安裝包,并以管理員身份運行安裝,在彈出的安裝窗口中選擇“Install IAR Embedded Workbench”,啟動軟件安裝,如圖2.18所示。

圖2.18 啟動軟件安裝

步驟二:進行軟件安裝環境的配置,配置完成后單擊“Next”按鈕執行下一步,如圖2.19所示。

圖2.19 開始安裝軟件

步驟三:接受安裝條款后,選擇安裝方式,在此選擇“Complete”,單擊“Next”按鈕進行下一步操作,如圖2.20所示。

圖2.20 選擇安裝方式

步驟四:完成相關配置后啟動安裝,如圖2.21所示。

圖2.21 啟動安裝

步驟五:安裝完成后單擊“Finish”按鈕結束安裝,如圖2.22所示。

圖2.22 安裝完成

2.5 任務小結

通過本項目的學習和實踐,可以了解MCS-51系列微處理器的發展及其衍生產品;通過比較CC2530微處理器與MCS-51微處理器,可以了解CC2530微處理器在MCS-51微處理器基礎上的巨大改進,了解本書開發項目依托的CC2530開發平臺。

認識CC2530微處理器開發環境,可以對開發環境進行安裝和配置。

2.6 思考與拓展

(1)簡述MCS-51微處理器的硬件結構。

(2)CC2530微處理器在MCS-51微處理器結構上有哪些改進?

(3)CC2530微處理器有哪些使用場景?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客服| 上高县| 紫金县| 通江县| 绵竹市| 龙游县| 聂荣县| 错那县| 中卫市| 于田县| 治多县| 阿巴嘎旗| 扎鲁特旗| 徐水县| 敦化市| 西丰县| 河北区| 香格里拉县| 酉阳| 天镇县| 岑巩县| 璧山县| 鹤岗市| 普宁市| 南康市| 三江| 勃利县| 无为县| 芒康县| 土默特右旗| 定边县| 平度市| 盈江县| 全椒县| 育儿| 宁都县| 德江县| 陈巴尔虎旗| 永善县| 嵊州市| 宜宾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