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比Excel,輕松學習Python數據分析(入職數據分析師系列)
- 張俊紅
- 1061字
- 2019-07-25 11:41:46
2.6 數據結構——列表
2.6.1 列表的概念
列表(list)是用來存儲一組有序數據元素的數據結構,元素之間用逗號分隔。列表中的數據元素應該包括在方括號中,而且列表是可變的數據類型,一旦創建了一個列表,你可以添加、刪除或者搜索列表中的元素。在方括號中的數據可以是 int 型,也可以是str型。
2.6.2 新建一個列表
新建列表的方法比較簡單,直接將數據元素用方括號括起來就行,下面是幾種常見類型列表的新建實例。
建立一個空列表
當方括號中沒有任何數據元素時,列表就是一個空列表。

建立一個int類型列表
當方括號的數據元素全部為int類型時,這個列表就是int類型列表。

建立一個str類型列表
當方括號中的數據元素全部為str類型時,這個列表就是str類型列表。

建立一個int+str類型列表
當方括號中的數據元素既有int類型,又有str類型時,這個列表就是int+str類型列表。

2.6.3 列表的復制
列表的復制和字符串的復制類似,也是利用*操作符。

2.6.4 列表的合并
列表的合并就是將兩個現有的list合并在一起,主要有兩種實現方式,一種是利用+操作符,它和字符串的連接一致;另外一種用的是extend()函數。
直接將兩個列表用+操作符連接即可達到合并的目的,列表的合并是有先后順序的。

將列表B合并到列表A中,用到的方法是A.extend(B),將列表A合并到列表B中,用到的方法是B.extend(A)。

2.6.5 向列表中插入新元素
列表是可變的,也就是當新建一個列表后你還可以對這個列表進行操作,對列表進行插入數據元素的操作主要有append()和insert()兩個函數可用。這兩個函數都會直接改變原列表,不會直接輸出結果,需要調用原列表的列表名來獲取插入新元素以后的列表。
函數append()是在列表末尾插入新的數據元素。

函數insert()是在列表的指定位置插入新的數據元素。

2.6.6 獲取列表中值出現的次數
利用count()函數獲取某個值在列表中出現的次數。
例如,全校成績排名前5的5個學生對應的班級組成一個列表,想看一下你所在的班級(一班)有幾個人在這個列表中。

2.6.7 獲取列表中值出現的位置
獲取值出現的位置,就是看該值位于列表中的哪里。
已知公司的所有銷售業績是按降序排列的,想看一下楊新竹的業績排在第幾。

上面結果是3,也就是楊新竹的業績排第四名。
2.6.8 獲取列表中指定位置的值
獲取指定位置的值利用的方法和字符串索引是一致的,主要有普通索引和切片索引兩種。
普通索引
普通索引是獲取某一特定位置的數。

切片索引
切片索引是獲取某一位置區間內的數。

2.6.9 刪除列表中的值
對列表中的值進行刪除時,有pop()和remove()兩個函數可用。
pop()函數是根據列表中的位置進行刪除,也就是刪除指定位置的值。

remove()函數是根據列表中的元素進行刪除,也就是刪除某一元素。

2.6.10 對列表中的值進行排序
對列表中的值排序利用的是sort()函數,sort()函數默認采用升序排列。

- 有趣的二進制:軟件安全與逆向分析
- 數據庫技術與應用教程(Access)
- 數據分析實戰:基于EXCEL和SPSS系列工具的實踐
- 使用GitOps實現Kubernetes的持續部署:模式、流程及工具
- 大數據算法
- Learn Unity ML-Agents:Fundamentals of Unity Machine Learning
- 大數據架構和算法實現之路:電商系統的技術實戰
- SQL應用及誤區分析
- Power BI智能數據分析與可視化從入門到精通
- MySQL數據庫技術與應用
- Mastering ROS for Robotics Programming(Second Edition)
- Oracle 11g+ASP.NET數據庫系統開發案例教程
- 利用Python進行數據分析(原書第2版)
- 數字化轉型實踐:構建云原生大數據平臺
- Oracle 內核技術揭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