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朝廷欽差到
- 朝堂下的江湖
- 秋月桂
- 3078字
- 2019-06-01 21:49:00
天真道人回到云宮用完早膳,思考著徒兒與小師弟之事。把前因后果捋了個遍,心下有了注意,就把張木槿喚到了正堂說話。
“槿兒,為師有事與你商量一二。你莫要拘謹(jǐn),心里如何想的就如何說。”
“老師,怎么了。有什么事情呀,和老師說話怎么會拘謹(jǐn)呢!”張木槿甜甜一笑,樣子十分好看。
“你的終身大事,你有沒有考慮過。我們道家不忌婚嫁,有一道侶相伴終身也是人生一幸事。”天真道人一臉寵愛的看著張木槿,自己最是疼愛這個弟子,和女兒一樣,或者說和孫女一樣。
“啊~~~”張木槿聽到老師的話,臉上又是疑惑又是羞澀。老師怎么突然和自己說這個啊。雖說平常的女兒家十六七歲的年紀(jì)嫁人也是正常,但修道之人一般會再二十幾歲再去選著自己的道侶,或是一生求道,孑然一身。
“老師,槿兒還想多陪伴再老師身邊,還沒有與人結(jié)成道侶的想法。”
“呵呵,這我知道。只是我那小師弟卻是很喜歡你。這事為師思慮再三,也難下決斷,所以還要問過你的意思。”
“啊~~~又是那個小色胚啊,我才不要呢。小小年紀(jì)就如此好色,哪里像個小道童,簡直和那放浪公子一般模樣。”張木槿惡狠狠的道。
“我那小師弟是早熟了點,但心性還是不錯的,機警、聰慧、不吃虧。至于武學(xué)上,有我恩師親自教導(dǎo),以后也一定是名鎮(zhèn)武林的宗師。”天真道人心里想著也是疑惑,也覺得自己的老師對這位小師弟寵愛萬分。連玲瓏師弟那么乖巧會討老師開心的弟子都比不上,難道小師弟的性子真的是對老師的脾氣,還是老師人老了,有個陪伴在身側(cè)的弟子看的更重了。這小師弟可從沒聽他叫過老師,開口就是老頭子。老師雖說不尊禮法,不喜規(guī)矩,但脾氣可不是很好,榆木師弟、南客師弟、加上我誰不是罵大的,也就玲瓏那丫頭好些。怪哉!怪哉!
“哼!誰稀罕啊,他那是狡猾、陰險、不要臉,嘴巴就會挖苦調(diào)侃,哪里有一點修道人的樣子。”張木槿見老師夸他,一百個不樂意。
“呵呵~~~,你也不用這么說,咱們公允一點來講,我那小師弟還是不錯的,眉清目秀、神采俊逸、長大也是一個美男子。他有我恩師悉心栽培,來日成就決不在我之下。你是不知道你太師傅的能耐,化腐朽為神奇,點石亦可成金。唯一遺憾的就是年齡,這也無大礙。關(guān)鍵還是看你的意思,為師決不會勉強于你。”
著老師哪里公允了,左右前后都是夸贊那個小色鬼。張木槿心里想著也不好說出來。
“老師,那我要是不答應(yīng)呢!”
“那也無妨礙,你再尋你心怡之人就行了。一切有為師為你做主。”
“好,我已決定了,我才不要和那小色鬼結(jié)成道侶呢!”
“這事你也不用急著做決定,你和他不是有十年之約嗎!若這十年內(nèi),你找到了合適的道侶,那為師也會祝福你,若你十年內(nèi)沒有找到,十年后你還是不愿嫁于他,為師也會為你做主,為師這也是為你好,你多多思慮一番把。”
張木槿聽到老師話里的憐愛,心頭莫名的一酸。心里想著:“老師為我殫精竭慮,我也不可任性了,反正左右權(quán)再我手里,我能隨自己的心意,也到?jīng)]什么大問題。”張木槿向老師拜了一禮,槿兒的事讓老師操心了,槿兒聽從老師安排。
“起來,可為師不要客氣了。你同意為師的意見就好。”
“是。”張木槿應(yīng)道。
“為師這還有一事要你去辦,為師身份不好去。”
“老師有什么事盡管吩咐就行,弟子一定盡心竭力。”
“事倒是小事,就是有一金威鏢局的少東家會上山與為師賀壽,昔年我曾相助過他的父親,也算有些淵源。這且不提,就是這少東家有一女兒,多大為師也不清楚,應(yīng)該是個小女孩。你去找到那小女孩就說,讓她在家等著她的寶哥哥。這就行了。”
“是,師父。若無他事,那弟子就先告退了。”
“去吧,每日功課還是不要懈怠了。”
“是,弟子遵命。”張木槿說完,向天真道人施禮就告退了。
天青山,云頂云宮。日頭高懸,云霧漸散。少了一分仙氣、卻多了幾分煙火。
山竹真人急匆匆的向云宮走去,皇帝的特使已到清修道場,等待宣讀皇帝的詔書,旨意自然是給天真道人的。
“老師,欽差已到道場,請老師前去接旨。”
“知曉了,你引我前去就是。”
天真道人和山竹真人匆匆趕到道場,見兩邊旌旗招展、兩邊侍衛(wèi)威嚴(yán)不凡,中間兩位欽差一人著紫、一人著朱,必是朝廷大臣。兩人見天真道人出來,忙迎了上去。
其中一人到:“國師別來無恙,國師壽誕,陛下特命我二人前來為國師賀壽,可見陛下對國師關(guān)懷有加啊!國師先接陛下敕旨,你我稍后再敘。”說完另一人張開一張明黃黃的詔書道:“大周皇帝陛下敕書:‘大道無極,天降太上玄元皇帝教化世人。道之教化,清凈無為,傳至本朝,教義甚廣。即有道玄無極慶元護國真君,承圣人之道統(tǒng),教庶民于良善。朕應(yīng)上天之命,扶顧萬民。當(dāng)以身作則,遵循天道,是故詔命道玄真君以為國師,上承天意,下澤黎庶,護佑國祚。及國師壽誕,朕以資為賀,悠遠(yuǎn)綿長,道運長存。乾元三年二月初三敕。”
宣旨之時,天真道人恭敬下拜,卻是未跪,方外之人,只跪三清。
“貧道叩謝陛下隆恩。”后把詔書接了過去。
那宣旨之人,臉白須短,看著三十七八歲的模樣,卻身穿紫袍,官職不小。另一人穿深朱官袍,須發(fā)半白,看著有五十幾歲模樣。這二位欽差,天真道人都認(rèn)識。宣旨的是國子監(jiān)祭酒,名叫楊正。另一位是禮部侍郎,名叫王益之。顯然皇帝派了兩位高官前來宣旨,規(guī)格不是一般高啊!
“二位大人一路車馬勞頓,請里面歇息,齋菜已經(jīng)備好,請、請~~~。”天真道人把二位大人引進了云宮。其他的隨從侍衛(wèi)自然在道場邊的房舍中用餐。
進得云宮正堂,天真道人將詔書請到后堂三清神像下,拜了三拜。回到正堂,吩咐上好茶水,然后分賓主落座。
楊祭酒先開口到:“國師壽誕,陛下賞賜了諸多禮物,我已經(jīng)命人抬上山來。可見陛下對國師的厚愛。陛下思念國師日久,若國師有暇,可去長安拜見陛下,陛下定會欣喜。”
“老道承蒙陛下厚愛,實不敢當(dāng)。忙完瑣事,定會去拜見陛下。不知陛下身體可算安康。”
王侍郎開口道:“如今天下紛亂,百姓受苦,陛下殫精竭慮,只為還世間一個太平乾坤。陛下憂思百姓,身體已不如前。王某還請國師早些前去看望。”
“王大人所言不錯,如今藩鎮(zhèn)割據(jù),相互傾軋,受難的還是百姓。陛下愛惜天下子民,是天下之福。貧道也愿為陛下盡綿薄之力。待這壽宴結(jié)束,我當(dāng)去看望陛下。”天真道人眼中也閃過一絲憂慮。
楊祭酒聽完心下大喜,天真道人醫(yī)術(shù)高超,若是為皇帝好好調(diào)養(yǎng)說不定就能把皇帝身體調(diào)養(yǎng)好。然后開口道:“在此楊某先謝過國師了。京中還有急事,我二人也不敢耽擱,這就先告辭。”
“怎么二位大人這么著急莫,也該用過齋菜才是。”天真道人見二人起身要走,挽留道。
楊祭酒道:“謝國師,還是不必了。路上接到朝廷邸報,回鶻遣使者進京,怕是關(guān)外有什么事,我二人也不可耽擱了。”
“即如此,貧道也不敢挽留。貧道送二位大人下山。”天真道人說著起身相送。
“不敢勞煩國師,我二人自去就行。”兩位大人忙到不敢。
天真道人還是把二位大人送到了半山腰。就待要回之時,又有幾人上山,近的前來觀看。正是自己的二師弟與四師弟。天真道人迎了上去。“二師弟、四師弟好來!貧道恭候了。”
那玲瓏眼尖,一眼就看到了自己的大師兄。一躍身就到天真道人面前,施了一禮道:“玲瓏拜見大師兄,祝大師兄福如東海、壽比南山。”
“來、來、讓師兄好好看看,你這丫頭近來可好。”
“好、一切都好,在路上遇到二師兄就一起過來了。二師兄你快點過來呀。”玲瓏向身后的道人喊去。
只見那道人長得圓乎乎,肉滾滾的,眼神有些木訥,搖頭晃腦的走了過來。
“玲瓏師弟莫急,貧道這就過來。”榆木道人見玲瓏呼喊也一個躍身,縱了過來。見道天真道人拜倒:“榆木拜見大師兄。”
“二師兄,這就完了,不說幾句祝福的話莫。”玲瓏笑臉上有些奸詐的說道。
“這~~~”榆木道人認(rèn)真的思索著,卻說不出來。
“好了,你這丫頭就知道欺負(fù)你二師兄。走,你們隨我一起上山,咱們師兄弟好好說說話。說這就把二人接到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