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雒陽
- 時空穿梭基地
- 穿心小箭
- 2306字
- 2022-05-21 22:38:32
打開車門,鉆進駕駛室,看著那些古老簡陋的儀表和座椅,方向盤,檔桿,隱隱熟悉的感覺浮現在心里。
鑰匙還在,點火,給油,
“轟……”
4.4升6缸的發動機運作起來。
“著了!嘿!真著了!”
年輕的人們歡呼起來。
卡車震動了一下,然后開始一一前進,后退,轉彎,提速,剎車等動作……
年輕的人們都大呼小叫著興奮地跟著跑著圍觀著……
“爹!俺哥咋會開車了?”
范星星奇怪地問自己的老爹。
金銀花和邱婷婷等也看著老范。她們同樣好奇這一點。
俺怎么知道!
老范心里暗道:
俺咋知道你哥咋回事?這段時間大變樣,跟換了個人的似的……
“許是,和那個洋鬼子學滴?”
范母正收拾東西,沒抬頭說道。
哼!不可能,這學開車,就這么簡單?
范星星與邱婷婷咬著耳朵:
“他還會說外語!那天他和小姨說外語了呢!也不知道他是怎么做到的……”
……
有了卡車的加入,車隊前行的速度更快了。
沉重的、不易拉的大物件,包括兩頭腳程太慢的黃牛,都被抬進了車廂里,但除了幾個年輕男女,其余的老年人都拒絕坐進車廂里:
不中!太顛了!受不了!還有這汽油味也不行,頭昏……
但輕裝上路的畜力大車的速度也大大提高了,很快,就到了正州城。
卡車是不能靠近城區的,城門處有軍隊和警察把守,這一看就是軍車,而羅博等人又不是軍人身份,麻煩可想而知。
于是眾人將車隊停留在城外七八里的地方歇息,羅博帶了幾個人去火車站,看有沒有西去的車票。
洋記者柏修德也同行。
他要去正州城里的修道院,之前被匪徒綁架的時候,匪徒逼他寫了一封要求贖金的信,然后命人來這里索要贖金了。
現在自己被救出來了,于情于理,都要來這里和朋友見個面。
而羅博等人陪著他到了修道院后,找到了神父朋友,朋友卻一臉意外地說,并沒有什么人拿著他寫的信來要錢。
……
柏修德表示百思不得其解,但畢竟自己已經自由了,朋友也沒有損失付出錢財,那么一切就皆大歡喜了——至于那個勒索的匪徒去哪里了?管他去死好了……
來到火車站,眾人意外地得知:
依然沒有票。
不死心地羅博問道什么時候才能有票,卻被一臉不耐煩地售票員告知:
說不準,不知道,什么時候有什么時候才知道,現在一切都沒準……
只有去到雒陽,那邊才有去長安的車票。
眾人罵罵咧咧地出了車站,沒辦法,只能接著去雒陽了。
小胖子倒是挺高興,他的家就在雒陽,而正州城距雒陽的路程也不過是二百多里路,腳程快點也不過是兩天的路程。
他興奮地拉著羅博,一個勁的說,到了雒陽你們就什么都不用管了,反正你們去長安也沒什么急事,在雒陽我家里住下,我帶你們好好去雒陽逛逛,那好玩的好吃的可不少……
耗子等幾個年輕人聽得倒是心動不已,這年頭人們除非必要,很少出門,至于單純的旅行更不是這些莊戶人家的孩子的所能奢望的,所以都期待的看著羅博。
羅博倒是無可無不可,此去長安,為的是帶著老范一家躲避災亂,記憶里,雒陽是到后年的五六月間才淪陷的,近期并沒有戰亂,所以待上幾天倒也無妨。
出來車站,柏修德向羅博辭行了。
他決定通過雒陽的官方渠道,或者軍方渠道,盡快取道回雙慶,以將本次采訪來的慘烈的災荒盡快報道出去,以便能盡快地引起人們和社會的官府的注意,為這里的人們帶來一些幫助。
以他外國記者的身份,這點還是能做到的。
對于這個有心為別人做點什么的人,羅博是很欣賞的,尤其是,他還是一個外來者。
眾人同柏修德揮手道別,穿過熙熙攘攘的人群,出了城,回到了城外車隊停留的地方。
同老范等說明了情況,眾人也無法,剛好老范也有些舍不得這些馬車,這里的鄉村的災情也比較嚴重,騾馬牛的價格都比較低,賣了不合適。而小胖子也信誓旦旦地表示,自己家在雒陽認識專門的販子,到時候想賣掉的話他會幫忙。
于是,車隊再次啟程了。
正州至雒陽,二百五十里左右。
車隊放開了跑,到了第二天中午,已經到了雒陽城。
上次看到這座城,還是在三國時代里吧?
看著這宏偉壯觀歷經滄桑的古城,羅博不禁感嘆:
年年歲歲花相似,
歲歲年年人不同啊……
在小胖子的熱情指引下,羅博帶著人們來到了一處位于城南的大宅院中。
這座宅院面積很大,大小得有五六個院落。
里面的人已經聞訊迎了出來。
楊父,一位年約七旬的白發蒼蒼一把長白胡子的老年人和一位三四十歲左右的中年人一起拱手相讓,將羅博等人讓進門去。
楊母是個珠圓玉潤的五十左右的美婦,與幾個年輕一些的女人一起抹著眼淚將小胖子夫婦擁在一起,聽著小胖子夫婦講之前被匪徒如何劫路如何殺了護院如何綁走了媳婦以及如何幸運地遇見了羅博一行人才得以夫妻重逢重見天日等等……
一眾家人女眷聽得膽戰心驚,擔憂后怕不已,然后一家子人又一起對著羅博等人拜謝良久。
此時剛到午時,一行人風塵仆仆,還未進食,楊老爺子趕忙安排準備筵席,為兒子和兒子的救命恩人們接風洗塵。
到底是大戶人家,不一會,幾桌酒菜就安排就緒了。
此時的北方習俗,男女是不同席的,于是女眷都去了側院入座,男人們在正廳開席。
羅博、老范和族叔范殿方三人與楊父,中年人和小胖子一桌,余下的兄弟們自去了旁席。
賓主入座,小胖子開始為大家互相介紹。
原來這小胖子楊家還真不是一般的大戶人家!
楊父楊老爺子,竟是一手創建晉中晉芬公司的楊德陵。
詩云:
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千年名酒杏花村、芬酒,雖然聞名已久,相傳就連后來的一哥茅臺酒,也是從晉中遠去云貴地區經商的晉商以芬酒的生產工藝在當地釀造而成的,而且由于兩地不同的生態環境,造就了茅臺與芬酒不同的特殊風味……
但,芬酒在十幾年前還都是晉中零散的一家家的小作坊生產和銷售,產量、質量、銷量都很有限。
而從一個小學徒出身的楊德陵楊老爺子,通過奮斗拼搏,將此前各自為戰的幾家酒坊或收購或兼并,成立了國內第一家現代型的酒業公司,集生產銷售與一體,將芬酒的銷路打開至全國各地,甚至海外市場,成功地將芬酒打造成當時白酒第一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