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在路上3
- 時空穿梭基地
- 穿心小箭
- 2328字
- 2022-05-02 22:45:35
路上,抱著小黑貓,還不斷回頭張望的星星疑惑地問家人:
“咋?這就算完了?”
坐在車轅上的老范嘆息一聲,搖搖頭:
“那還能咋弄?你沒聽見?都是上邊的人,你說能咋弄?”
范星星不服氣地說:
“就算他們真地是讓人騙了,可他們干的那些事呢?”
她扳著手指頭,一項項地說道:
“五斗糧換一畝地,三斗糧換個女人,一個大洋換一碗米,”
“這不是在發國難財?!官府也不管?!”
“嗨……”
老范一嘆氣:
“官府?!你沒聽見?那些人就是官府里的人的人……”
再說了,
老范心里說,這不是一直以來的傳統嗎?多少年了,不都是這樣?
咱家算有良心的,干的事兒沒這么過分這么坑人,借出去的糧也沒咋要利息,租子也給人減了不少,
可人家這些有權有勢的是真敢干啊……
要不說人家能當大官,發大財呢?
……
略有些羨慕嫉妒恨與鄙夷唾棄交織在一起的復雜情緒從老范的心中浮起……
另一輛車上,范克儉的媳婦范金氏,閨名金銀花的,挺著肚子向羅博湊了湊,小聲問道:
“克儉,你咋了?這么沒精打采的……”
一直心中郁悶的羅博聞言,看了她一眼,道:
“沒啥?!?
又看到她隆起的肚子,猶豫了下,還是問道:
“你感覺怎么樣?路上顛簸,小心身子?!?
金銀花摸著肚子,細聲說道:
“還行,墊的被褥厚,沒覺得多顛。”
“那就中,你好好歇著吧!前面也快到省城了?!?
“嗯……”
金銀花小聲答應著,又有些遲疑地問羅博:
“克儉,你說,俺爹俺娘,和俺哥他們,現在能不能在省城?”
金銀花的家,和老范家,同是縣里的七十二家大戶之一,也算是門當戶對。兩家結親聯合,也算是一種另類的鄉村版的政治、勢力聯姻。
她的娘家位于老范家的南邊幾十里路的一個村鎮,
是去往省城的必經之路。
此前,羅博一行人路過她家的時候,也去探望過,但到了地方一看,那一片不小于范家的宅院已經人去屋空,家里的東西也都不見蹤影,什么家具、農具統統消失不見,更別提什么糧食和牲畜了……
經過尋找,找人打聽,才聽說,搶糧吃大戶的人們也來了這里,金家見勢不妙,大開倉門放了糧,然后舉家跑路了……
“嗯,”
羅博點頭道,
“你家離省城近,我估計你家里人應該都去省城了,現在咱們急也沒用,到了省城再找吧!”
這個時代,可沒有后世人手一只的手機,在鄉村中,就連信件也是要靠人捎帶,或傳口信,在沒有固定住址的現在,一旦不幸分離,恐怕就真的永遠失散了……
一路風塵,前方出現一座灰蒙蒙的城市。
這就是在這片土地上矗立千年的省城了。
前前前前朝的趙宋的都城,一位姓包的龍圖閣學士曾坐堂斷案的古城。
歷經千年風雨滄桑,而今,又即將迎來另一場風雨的古城。
城外環圍著無數的災民,或搭建著草席、破布圍成的窩棚,或蜷縮在人力的板車上,或側坐在獨輪車邊,幼小的孩童在扁擔兩側的籮筐里酣睡……
有幾處明顯圍攏了眾多災民的地方,是兩處施粥的蘆棚,施粥的卻是兩個金發碧眼的洋人。
“是城里教堂的神父?!?
在省城上學的女兒范星星對好奇的母親和嬸嬸說。
老范斜眼瞟了一眼,鼻子里哼了一聲,但終歸沒說什么。
原劇情中就顯示,老范一直對洋教嗤之以鼻,不假辭色,從而導致鄉村神父小安子在老范的兒子死后,大聲在村中斥責都是因為老范不信主不信神,才導致家破人亡……
要那么多錢有什么用?家財萬貫,能保住你兒子的命?
……
當然了,即使你將所有的財產都奉獻給主,給神,有事的時候能否保住你的家人性命,那也很難說……
你看,一切都是神的旨意……
……有些事,不是神的意思,而是魔鬼做的……
……至于神為甚么不制止魔鬼的所為……
……神的意志是我們不能理解的……
這是神對于我們是否虔誠的考驗……
……
也許,神就像果府的領袖一樣,是要‘顧全大局’的,幾百萬的災民,只是許許多多的國家大事中的一種,比如與外寇的交戰,比如獨國與露國的戰爭,已經到了關鍵的時刻,比如米國的特使,即將來訪,比如象國的圣人,正在進行不吃飯的抗議……
相比之下,區區幾百萬的災民,重要性顯得就不是那么靠前了……
更別說,中間還有多少欺上瞞下弄虛作假貪污腐敗的貪官,多少下民易虐上官難欺或者下民易虐上官可欺的各式的酷吏……
總之呢,也許他知道,或者他不知道;也許事情是真的,或者事情是假的;總之,“災荒是有的,但沒有這么嚴重……”就是此時果府高層的觀點……
而本地的大小官僚呢,無心與災民的人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有心為民的人有心無力,更有變本加厲只為在上峰座前邀功取寵以便升官發財的,還有倒賣物資販賣軍資以謀取私利的,和趁大災之機操底大發國難財的……
種種不一而足……
唯獨對災民最為渴求的吃飯的問題,無人問津……
屁民吊絲嘛……
誰在乎呢,誰在意呢……
……
人的思想是一塊陣地,你不去占領,別人就會去占領。
不管是出于什么目的,反正,現在唯一在施粥救濟災民的,卻是兩個洋人……
麻木的災民排著亂哄哄的隊伍,黯淡的眼睛里只有在看到舀到破碗里的稀粥時才散發出一絲生機。
忙不迭彎腰鞠躬表達謝意的災民對著洋神父感恩戴德恭敬不已,在他們眼中,這金毛碧眼的洋鬼子神父此刻的形象是那么的光輝,光輝的好像主的圣徒從天而降,臨到這世間……
原本身為這個果家外人的神父們,憑借著或是教庭撥付,或是外果援助的糧食,在盡力地賑濟著饑民,傳播著主的福音,收攏著主的羔羊……
許多孤兒,也被這些外人洋人收養了,這些孤兒,有被遺棄的,有父母都已餓死病死的……比起被其他最后淪為鍋中肉的幼兒,這些孤兒無疑幸運多了……
要知道,這年月,就連人販子都是不收這些太小的幼兒的:
——太小,養大太費糧食……
他們歡迎的,是年輕的女人,和半大的女孩子,至于這些女人們的去向……被人買去當媳婦或者童養媳是幸運的,大部分人都是被賣到妓院娼館里去了……
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饑民越來越多,就連洋人的教堂也不敢公開明著收養孤幼孩童了:
——太多了……太多沒有活路即將餓死的父母將自己的孩子放在教堂門口就消失不見的……教堂的糧食也快不足了……
……